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推动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思考

发布日期:2017-12-09    浏览次数:796

2016 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版。2013 年该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参与的国家与国际组织已达100 多个,我国与30 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 多个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并在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初步建立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支持体系,人才交流日益密切,互联互通网络逐渐形成。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加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丰厚福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与活跃的基层创新有机结合,企业作为基层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因此,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企业进行海外拓展,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企业“走出去”同步推进。

为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情况,2016 8 月,我们一带一路建设访问团赴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重点考察了三国多个城市基础设施硬联通、投资发展的软环境,调研了中资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经营战略转型取得的成果及遇到的问题,考察了国际合作产业链上外国企业发展情况,拜访了中国驻三国使领馆,与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同时,我们还在国内对一批参与海外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了座谈调研。

 

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成效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翼的全方位开放,为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明显,施工能力强,施工成本低,同时,沿线国家在自然资源、能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推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包容性增长的区域版与经济全球化的升级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政策、基础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等方面的五通均有突破性进展,达成了一大批合作协议、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高铁、核电等优势项目陆续落地,对外贸易与投资额持续增长,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效拓展。

“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为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与贸易开拓了新领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进入发展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和国内投资空间萎缩,民营企业走出去热情日益高涨。2014 年,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比增加295%,投资案例数占当年总案例数的69%。企业对外投资领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企业走出去从产品和劳务输出逐渐转变为资本的输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领域,产能合作为重要抓手,进行大型项目投资,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已经与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向7 国机构投资者发放人民币额度,并在8 个国家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2015 年人民币贸易结算已经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风险性的系统工程,面临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企业在沿线“走出去”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与风险。

(一)部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存在疑虑、误读,难以达成广泛战略共识,国别合作度有待加强。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部分国家对其真正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缺乏有力的舆论引导,同时存在巨大的国情和文化差异,各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互信度有待提高。

(二)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存在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软硬件“不联不通”问题,加大了企业海外经营与产能合作的难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存在发展水平差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国家间关系复杂化的特点,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合作时出现“不联不通、联而不通”的问题。在“硬件”方面,部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薄弱,交通运输、油气管道、网络通信等设施联通度较低,制约了产能合作的进程。在“软件”方面,各国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税收体系、办事流程差异较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过程中,面临政策法规不兼容、贸易通道不畅等挑战,部分法律保障跨出国门便不再适用,企业单独谈判势单力薄,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商品与服务难以在海外推广,海外投资“大环境”差异较大、不容乐观,加大了企业投资与经营难度。

(三)企业海外经营管理方式与全球化形势不相适应,无序过度竞争普遍存在,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融资问题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一带一路”中担任“领头羊”角色,但国企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模式还不完善,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由于国企薪酬体制对企业的薪酬总额进行限制,薪酬机制不灵活,可能会降低国企去艰苦环境运营的积极性。如果只有国企参与海外项目谈判,会被认为带有一定的国家意志,易造成沿线国家的疑虑。民营企业作为市场化的主体,为寻求自身发展而进行海外拓展,能够消除这种疑虑,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但民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需提升自身素质。由于整体规划布局与统筹协调不到位,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对热门地区与热门产业“一哄而上”,易导致重复投资、投资过剩等问题。由于亚投行、丝路基金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主要流向大型国有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较少,人民币清算行与本币互换网络覆盖不全面,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致使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成本高、跨境资金流通障碍等一系列限制。

(四)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海外发展中的决策与经营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因素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关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海外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只有充分了解被投资国相关法律政策与文化习俗才能帮助企业适应国外市场环境。当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缺乏,给“走出去”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企业由于不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容易作出错误决策,对外投资成功率大打折扣。应对人才瓶颈问题,既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也要充分利用海外人才网络。一方面,单单依靠国内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充分适应海外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大量高等人才纷纷走出国门去海外深造定居,大量海外留学生与华侨华人等优秀人才在外未能为国所用,企业缺乏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中介服务体系和中间组织不健全,企业海外发展无法获取有效咨询与投资引导等服务,境外商业谈判与经贸合作受到阻滞。目前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缓慢,有国际影响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商会协会等中间组织以及使领馆职能有待完善,国际化的专业咨询与法律援助机构亟须建立。由于缺乏信息交流平台以及配套风险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信息分散、滞后、脱节等问题大量存在,政府与使领馆对外援助与商业保障力度不够,容易降低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与热情。

(六)“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基础薄弱,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与宗教风险叠加,在外人员与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临国外政局不稳、经济基础差、恐怖主义、宗教争端、自然灾害等多重风险。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企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市场主体,扩大对外投资、推进企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义。要从推进战略对接、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双边经济合作区、提供金融支持、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中介机构和中间组织作用、管控风险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构建“多元一体”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实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

(一)要强化沿线各国间的战略共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促进市场深度融合,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实现互利共赢。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是打消各国疑虑、赢得广泛共识的突破口。要密切关注各国利益诉求与战略动态,统筹协调我国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发展需要,探索“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与各国战略规划的有机结合点,借力外交谈判主动推进战略对接,让“一带一路”的参与者理解并共同付诸实施,打造规划衔接、生产融合、协同跟进的地区发展新格局。要将我国的资金、技术与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形成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通过建立大通关机制,推动口岸操作、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促进市场深度融合、要素自由流动。要做好“一带一路”故事与建设成果宣传,对国际上的不实报道,及时做好解释释疑工作,与各国深入沟通,加强文化交流,进一步构建“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

(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专门负责“一带一路”建设的海外开发署,保障项目落地生根,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风向标,打造战略支点、重点项目与国际贸易有机结合的海外拓展网络体系。“一带一路”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为目标的战略构想,不能只停留在表象性、原则性、理论性层面,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和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引导机制,推动“走出去”企业有序有重点地进行海外投资。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海外开发署,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原则,强化企业主体在海外统筹布局的作用,推出“一带一路”建设“正面清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风向标,引领企业有序进入国际市场并参与国际合作,也要推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可为领域。要瞄准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选取若干个区位条件好、投资环境优、经济辐射能力强的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力支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性项目与工程建设,再进一步围绕项目开展双边贸易,真正推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以点带面支撑起战略的整体实施,建立战略支点、重点项目与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一带一路网络体系。

(三)建立双边经济合作区,加强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国际合作产业链,营造高效便捷、“集群式”发展的“小环境”。双边经济合作区是对外投资合作的承接点、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产能合作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消除投资贸易壁垒,降低投资成本与经营风险,有利于为企业营造自由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小环境。因此,要积极建设双边经济合作区与开发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加强双边就合作区各项政策及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磋商,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要借助合作平台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能合作的“硬联通”,打造地下油气管道、陆路、航空、水路、互联网(跨境电商等)等“五大通道”,大力推进我国高铁、核电“走出去”,响应各国需求完善公共产品供应,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合作区多产业投资,加速区域一体化与工业化进程,为企业开辟海外投资市场。要利用合作区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鼓励企业“抱团式”走出去并开展“集群式”国际产能合作,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简化审批程序等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发展,共同拓展海外市场。要构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带和国际合作产业链,推动经济合作区内产业升级,健全国际合作的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使双边经济合作区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辐射源。

(四)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格局,建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的项目库,完善配套的金融扶持体系,推进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在国际竞争中提升企业素质。要利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不同特点,让不同市场主体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有企业作为“领头羊”,要运用市场机制带动中小民营企业快速高效地“走出去”。要缓解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资金瓶颈,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和国企投资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企业海外拓展,推进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要完善“一带一路”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府牵头、金融机构跟进、民间资本参与的方式,在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内创新信贷机制,提供专项扶持资金,推进银行海外拓展与企业走出去互动。企业在走出国门时还要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定价,建立品牌战略,重视当地员工福利与发展,打造良好的品牌信誉与海外形象。

(五)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通过人才“走出去”与就地“取才”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人才“瓶颈”,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和国际化人才储备库,着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突破国际人才发展“瓶颈”,推动企业更好适应海外市场,需要形成以项目为导向,以产业集聚人才的跨体制、跨行业、跨区域人才资源整合优势,尤其是有效打通体制内与体制外、科研事业单位与民间智库、市场组织之间的区隔,建构起百川归海、众星捧月的聚才用才体制机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既要让国内人才“走出去”学习实践,又要善于挖掘运用沿线国家本土人才为己所用。一方面,要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做好国内人才储备,增加国内学生留学访问与海外实践机会,培养精通外语、全面了解国外经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并熟悉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合作国挖掘符合企业需求的本土人才,打造本土化“人才供应链”与管理体系,并联通海外华人关系网,吸引留学人员与华人华侨,为企业“就地取材”提供便利。

(六)构建国际化、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中间组织,发挥商会协会等中间组织“承上启下”与“合纵连横”的重要作用,推动商会协会与海外华人华商组织加强合作,为海外企业提供信息沟通、商业指导、权益保护等服务,提高企业海外拓展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培育国际化的咨询公司与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和维权服务,协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形成建设“一带一路”的强大支撑。要积极搭建“网上丝绸之路”电子信息平台与重大项目储备库,完善市场化的信息采集、信息分层与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要建立商会协会并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为会员企业提供信息共享、投资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中介协商等多样化服务。要严格按照国际商业规则规范企业行为,培育企业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自律氛围,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

(七)要提高外事和商务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水平,发挥使领馆对海外企业的引导和保护作用,帮助企业克服水土不服我国拥有230 多个驻外使领馆,他们在一线不仅熟悉宏观的国家外交政策和法律法规,还掌握微观的企业发展信息,能够为在外企业提供更为直接的服务与保护,是企业海外发展的坚强后盾。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积极发挥驻外使领馆的作用,推进使领馆把双边关系做好做实,通过全力策划一带一路相关的公共外交活动,优化外交环境,利用政府外交、民间交流和高层互访机会,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境外发展环境。要加强外交工作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克服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水土不服”。

(八)既要研判机遇,又要做好风险评估与管控,强化风险预警,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海外投资前期要全面了解该国形势走向,研判投资机遇与挑战,合理制订投资方案,有效识别并规避各类风险。要发挥海外投资咨询机构作用,开展投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收益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提高风险的应对和解决能力,依靠专业社会人员增强境外安全责任制、境外安全联络员制度以及境外安全巡查制度的执行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风险初现端倪时,及时遏制风险扩大。要保护企业在外资金安全,通过完善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机制,妥善运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分散风险,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和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帮助企业分担国际化风险。努力打造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大力倡导可持续安全观,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和平丝绸之路。

 

(作者:辜胜阻,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17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