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读书的意义

发布日期:2017-12-09    浏览次数:664

       人生其实并不繁杂,其内容也无外乎生活、事业和学问这三桩事。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学问确乎是人生的一桩大事。当然,学问不尽然源于读书。人们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办事才能的训练,人情世务的练达,这些人情世故和日用起居之间的学问,显然是不能全靠读书得来的。关于读书,确实需要我们作一番理性的思考,去真正审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意义大致归结为改变命运、经世致用、领略生活和变化气质这四个方面。

       读书的世俗意义,在于改变命运。中国封建文明的制度设计,较为显著者,一是士、农、工、商社会分层的结构,二是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取士。在世俗层面上,创造了诸多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令老百姓激动并向往。在人才选拔制度上,为读书人开辟和维系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晋升通道。贫寒人士学而优则仕,由此进入国家机器和上层建筑,并逐步形成了皇权与以士大夫为代表的国家精英阶层共治的权力结构,这无疑是推动中国长期站在世界文明之巅的重要制度安排。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再次为草根阶层提供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契机和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毋庸置疑,这也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并取得惊人成就的重要制度设计。

       读书的实践意义,在于经世致用。书籍虽是后于人类文化而有,然而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镜子。学问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存于人脑里的知识,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也是产生新才智的源头。没有旧知识作底,好比石板上没有土壤,任何新知识的种子都不可能在此生根发芽。通过读书,读者与著者之心灵相互渗透,一个思想上再加一个思想,思想的厚度也是经过如此叠加融合而生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应是读书所应追求的功夫和境界。这般积累的有用之学,贯穿到人生中,便形成了人生智慧。由此练就的驾繁驭乱的实际能力,可以从根本上帮助我们建立事功、丰富生活和充实人生。

       读书的美学意义,在于领略生活。俗话说:惟大英雄能本色。朱光潜认为,我们应该追求艺术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如果一个人始终笃信这一套: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么这个人行事做人就会玲珑剔透,总是在随世俗图近利,一切都会显得浅薄,沦落为彻头彻尾的俗人俗人在根本上就缺乏本色。而伪君子则更可怕,不仅竭力掩盖本色,于俗人之上又加了沐猴而冠的伎俩。这两种人的生活,显得功利、冷酷,也极刻薄寡恩。礼至而情不至,孝的意义就已真正丧失。

       读书融入生活,便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一个人如能长期注重在勤苦中保持心灵的春意,任外界是何等艰苦、何等严峻,他都能活出生活的意义来。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其道理大抵如此。人生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精气神才可以历久不衰。领略生活较之于改变命运、经世致用,又升华了一个境界。以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后者偏重于营生性质的专业或技术,属于职业层面的内容;而前者则渐已进入更高一个层面,对生活的美学意义已有所悟,悟出了人生的春意。

       读书的人生意义,最终还是在于变化气质。《吕氏春秋》曰: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读书积淀的学问,运行在我们的精神空间之中,本身就是一个存高远、去凝滞,忍屈伸、去细碎的过程。经历了这番过程,我们自会去机巧而求笃实,渐渐养成宽舒广博之气度、温厚和平之性情、飘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远之意境。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习到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治怒、治惧,都是变化气质的实际功夫。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都须依赖于读书。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大抵也是这些道理。如此这般,人便有了那宽广的胸襟和深沉的眼光,便有了那份不怒不惧、宽裕温和的气质。这也是我们知识分子所应长期追求的境界,代表的是一种修为,要有长时期的修炼功夫。

 

(作者:张云亭)【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16年第23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