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官场新秩序是否建立,有待进一步观察

发布日期:2017-12-14    浏览次数:928

【摘要】习近平上任以来,官场中留存的旧秩序被极大地颠覆和改变,“官吃”、“官用”、“官拿”、“官消费”的风气得到一定缓解。“打虎拍蝇”的反腐工作确实让人捕捉到政治生态中的新气象,但官员不作为现象蔓延、旧秩序中陋习的惯性使然、市场与法治的缺漏等问题给新秩序的建立制造了威胁和挑战。官场的新秩序,只能是一个动态的秩序。是否能越走越好,就要看我们的努力了。

 

官场新秩序初见端倪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反腐败力度之大,涉及之广,落马之人级别之高,在新中国反腐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很多从前不成文的规则,比如到了什么级别免于追究,退休就等于安全着陆,什么领域不能碰,即使动,也是内部处理等,全部作废。只要你有问题,无论什么来头,靠山如何,属于哪个圈子,是否已经退休,都有可能被查处。官场之大,没有了避风港,也没有了“铁帽子王”。多少年都管不住的三公消费,大吃大喝,一个八项规定,从此来了个急刹车,状况大好。多少靠公款消费的“官吃”、“官用”、“官拿”、“官消费”的产业,陡然萧条;天价餐饮,天价烟酒,只好改头换面,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多少年推不动的公车改革如今也推动了,一个个官员自己买车,一辆辆公车被拍卖。往日拿出国考察当官员待遇的积习,也在改变,有事没事,出国公费旅游的事儿,也少多了。万一有哪个吃了豹子胆的还在做,被举报了,官帽子肯定没了。逢年过节,争相向上级机关送礼的风气,也开始得到扭转。

官员的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成天不着家的官员,开始回家吃饭了。一日三餐都在陪人喝酒的状况,成为明日黄花。党风好转了,官员的胃也好了。很多官员家庭状况,也随之好转。

随着中央开始强调讲规矩,官员的行为,包括行政行为,也开始规矩多了。别的不讲,索贿这样的事儿,已经大幅度地在减少。无视百姓利益的言行,都付出了代价。任性,当下成为一个流行语,但是,官场上的任性,比之从前,的确少了太多。因为,这段时间,官员为自己的任性而付出代价也太大了。

 

旧秩序积重难返,积习不是一天可以改掉的

尽管如此,官场的新秩序真的形成了吗?笔者认为,还不好说。官员这一阶段的行为收敛,规矩大增,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一阵强力的反腐败所震慑,他们一时间还不适应。通过反腐,是否一定能把清廉能干而且负责之辈换上来,还需进一步观察。由于这一阵儿特殊手段的反腐,具有强烈的震撼性和神秘性,也极大地激活了官场内部检举揭发的积极性,一时间让有些干部无所适从。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反腐,只要被官员们找出规律,他们还是可以应对的。毕竟,纪委也属于官场的一部分。纪委的运作,从信息源上,主要依靠内部检举揭发。民众的举报,也只能通过纪委的调查受理,才能起作用。一旦高压过去,回归常态,官场复归旧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笔者感觉,很多官员还是在等,等这一阵风过去,回归过去的“好日子”。

官员的确守规矩了,但怠工、怠政的现象也多了。就执行八项规定而言,有的地方用力过猛,把一般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正常福利也剥夺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煽动了公务员群体对上级的不满。说到底,怠工怠政,就是消极抵抗。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索贿现象不再发生,但灰色收入地带依然存在。比如,主管部门的官员对各个公司作为例行公事送上来的消费卡,还是照收不误。在这些地方,一个完全清廉的官场秩序仍未成形,官场依旧沿着旧的轨道运行。

旧秩序积重难返,积习不是一天可以改掉的。官员理论收入过低,但是官权又特别的大,靠弄权获得收入的灰色地带又特别的广阔。官员已经习惯了用权力支配一切,操纵一切,而且得到了巨大的甜头。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但市场逻辑被官场的认可度,还相当的低。举国上下,如此庞大的官场,以及相应的事业单位,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彻底改革,单靠反腐的威慑,当然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本质上讲,中国官场的问题,是一个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靠权力支配资源的问题。权力和市场的结合,形成一个畸形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网里,官员的腐败,一般都不是自身道德不过硬造成的。所以,要形成官场新秩序,最关键的是,要像三中全会说的那样,建构一个以市场支配资源的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官场和社会,都需要动手术。

 

官场新秩序的建设,关键是不能停步,要往前走

当然,新秩序的建立,也不是说要等完善的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再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现在的状况正是新秩序建立的必要阶段。通过大力度的反腐,三令五申,动真格地强调纪律,强调规则,反复督促,反复检查,让官员有所畏惧而守规矩,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新秩序的开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条条大路都通罗马。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都有可能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官场秩序,但问题的关键是应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走的过程,就是做事的过程、改革的过程。认真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通过扎扎实实的制度建设,建成一个官场的新秩序。经过这个阶段之后,最需要建设的是一个人民群众可以监督官员的平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民众要监督官员,只能通过给纪委写信反映情况。这个途径,不能说没有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只能通过纪委重视,开展调查,才能奏效。在这个途径里,所有的过程,都是灰箱,民众完全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举报揭发是不是被接受了,而且最终会得到怎样的处理。没有反馈,也没有必要的公开透明。这样的途径很容易产生副作用:要么是纪委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重视群众的举报,从而导致人们对纪委的公信力产生怀疑;要么是激活了某些不良人士的别种企图,恶意栽赃陷害,扑风捉影,指鹿为马,攻其一点,导致或者激化党内体系的恶斗,把反腐败斗争变成权力斗争。因为,这样的监督毕竟是一个暗箱操作的过程,民众的举报到底能不能起作用还要看纪委,民众基本上没有主动权。

如果民众能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公开地行驶对官员的监督,那么这些弊病大体上都可以避免了。对官员本身也比较公平公正。民众是人,官员也是人,同样需要得到公正的对待。最近,贵州大学校长建立了一个大学内部制度,以往没有权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行使监督之权,学生会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对不称职或者渎职的学校官员提出弹劾,建议罢免。这样一种制度建设尝试就值得提倡。这种制度尝试至少改变了民众对官员监督的无力感;改变了只能通过私下举报的暗箱操作,才能对官员有所制约的状况。如果有了这样的平台,官场的新秩序,就多半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制度的建设也没有完结。说到底,官场新秩序的建设,关键是不能停步,要往前走。如果在某个环节停下来,迷恋于过去的成功,最终的后果肯定是倒退。习近平新政结束了过去多年的改革停滞状态,把中国这辆载重的列车,重新启动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大好事。但是,启动起来的车必须不停地往前走,停在某个点上,对于国家、社会和官场,都可能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因为,启动起来的列车出事的概率更高。

客观地讲,中国人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已经没有了资格倒退,也没有资格停滞不前。官场的新秩序,只能是一个动态的秩序。是否能越走越好,就要看我们的努力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国家,最大的特色在于,官场的好坏直接决定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国家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员。所以,官场新秩序的建设兹事体大。在这样一个转型的特殊时期,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改政府、改官场。

 

【参考文献】

①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作者: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来源:《人民论坛》20154月下】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