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文学与时代

发布日期:2017-12-14    浏览次数:83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于174年前那场耻辱的鸦片战争,大清帝国被西方列强一巴掌打落谷底,李鸿章曾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后,接踵而来的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矢志富国强兵,却统统归于失败。

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万邦之林,是毛泽东领导的血与火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锻造了新中国;尤其是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运动,邓小平以其大智慧大勇气,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舰在惊涛巨浪中破浪前行,历经30多年的狂飙突进,经济发展大步跨越,社会转型风云激荡,文化繁荣走向多元,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和平崛起,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为之瞩目,世界为之震撼。

试想,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之初,形势是多么紧迫而严峻:因长达10年的文革浩劫,国家经济已走到崩溃的边缘,广大农村一片萧条破败,有1亿多人吃不饱饭,成千上万人外出逃荒要饭,两千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雪崩般地掀起返城狂潮,10亿中国人同时发出惊问:中国向何处去?值此历史关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超常的领导艺术,驾驭中国这艘艨艟巨舰拨正航向,义无反顾地驶入波涛汹涌的改革航道: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涉入深水区,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告别物资短缺的票证时代到财富大量涌流……一路斩关夺隘,冲决“思想雷区”,其艰难险阻自不待言,其恢弘气势堪比滔滔黄河长江。

我们不会忘记有过的痛苦记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急于发展,曾经发起一场“大跃进”运动,提出“超英赶美”的美丽口号,最后却闹成笑话,并酿成一幕大饥荒悲剧。但是今天,我们却千真万确实现了“超英赶美”: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26万亿美元,超越法国,列世界第五位;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71万亿美元,超越英国,列世界第四位;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49万亿美元,超越德国,列世界第三位;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93万亿美元,超越日本,列世界第二位;并一步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与此同时,经济实力的大幅飙升,又带动了军事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显著提升。

上世纪中叶“李约瑟之谜”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呢?———今日之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东方这头“沉睡的狮子”醒来了,并以“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姿态展示在世界面前———这正是对于“李约瑟之谜”的生动诠释。

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称:中国的发展,是新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当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现代化大道上快跑,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整个东部海岸线上那条“地理级”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输出商品,打造了20世纪末叶、21世纪初最耀眼的工业神话,当中国人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全方位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及国际化进程,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200年乃至300年所走过的历史,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毫不讳言,我们也积累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他们一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必然会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社会矛盾,诸如生态环境问题、贫富不均问题、道德滑坡问题、贪腐懈怠问题、社会管制问题等等。

我们还必须看到的另一方面是:因中国体量的增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全球高度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演变和社会转型;与此同时,摩擦和碰撞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轮番交替的所谓“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的指责,便是来自另一半球无奈的表达和“抹黑”的伎俩。

改革行至“深水区”———两难问题突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能在深水区反复“摸石头”。改革正攻坚克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正是秉持这种清醒的认识、坚定的自信与开拓的理念,我们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敢于直面经济繁荣带动社会结构变迁后的全面转型问题,主动迎接挑战,明确攻坚克难的任务和目标,揭示继经济强劲崛起之后,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机遇。

凝聚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成长,以及生态体系的修复、梳理和完善等等,都需要中国改革再出发,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全方位改革,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生。

前路正长,中国又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

 

身处风云际会的变革大时代,中国作家是幸运的。

我们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堪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匹敌;我们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堪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媲美。在当下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辉煌与矛盾交织,希望与困难纠结,丰厚的生活沃土召唤大作家和大作品,就看我们的作家有没有能力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有没有能力深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毫无疑问,社会生活的极大丰富,为作家提供了多样化写作的可能性;社会开放度的日益提升,又给予作家更加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自由度的创作思想。目前,传统文学、市场文学和网络文学三分天下的文学版图呈现,便是一个生动的明证。文学永远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变革时代的成就也好、辉煌也好、困难也好、挫折也好、探索也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生事物、新鲜信息每天都如潮水般涌来,给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你可以在“小我”的花园里低吟浅唱,但我们国家当下的社会变革更需要作家们有大江东去的书写状态,也值得作家们如大江东去般地书写和记录。

王蒙先生曾说过,他那一代作家,远不如前辈的老作家知识渊博,比如鲁迅、茅盾、巴金、郭沫若、老舍、曹禺、沈从文等,他感佩上一辈作家学贯中西,是学者型作家。但现在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普遍比较系统、比较正规;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我们国家又似乎一夜之间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它是一种无门槛、无审查的写作状态,给作家提供了空前自由的创作心态和天马行空的创作语境。关键问题是,不管在什么载体上发表作品,最终还须回归到文学。文学是人学,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它要表达的永远是热切呈现社会生活的纷繁多姿,深刻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时代对作家如此厚爱,作家要书写变革大时代!

 

(作者:张胜友,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来源:《中国政协》2014年第20期】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