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处处是乡情 华人拼新天

发布日期:2018-06-23    浏览次数:758

在马来西亚旅行,尤其是在华人佔比近半的吉隆坡和槟城,对于中国游客而言,绝对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神秘的伊斯兰国度,熟悉的面孔、亲切的乡音、民间的信仰、乡土的饮食,总是不经意地勾起千丝万缕的乡情,恍惚间,“不知何处是他乡”之感,油然而生。或许,人类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物种,一方面,不时渴望探索未知世界,嚮往诗和远方,另一方面,却又每每在异乡寻找和观照故乡。正因为如此,独在异乡的异客,一旦“他乡遇故知”,又有谁会不为所动?

当年行走于马来西亚的笔者,无疑是幸运的。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无论是搭计程车,还是食肆用餐,服务提供者竟十有八九都是华人,欣喜之情自是溢于言表。每当就餐遇到华人老闆,总会不禁攀谈,从招牌菜式到创业故事,既务实,又务虚。至于华人计程车司机,更是超级健谈,可以从家乡祖籍、宗教信仰、家庭状况,一路聊到政经民生、社会弊端、制度缺陷,天南地北,话题似乎永不枯竭。

沟通零障碍,全赖大马华人流畅的华语表达。在异域身处弱势,又经歷代遭际流转,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使华语绵延不绝?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大马华人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在“一种语文,一种源流”的国家文化教育囿限下,对于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转化为大马华人冲破藩篱、捍卫华文教育的原动力,华文学校筚路蓝缕,始终不忘华文教育初心,教学涉猎传统四书五经,课馀推介中国四大名著,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大马华人自然对中华文化元素耳熟能详。

事实上,华文教育、华文报刊与华人社团,是大马公认传承中华文化、团结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载体,并称华社三大支柱。从国民型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到私立华文大专院校,马来西亚堪称目前海峡两岸暨香港以外,华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地方。而较具影响力的华文报刊则包括:《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光华日报》、《光明日报》和《东方日报》等。马来西亚现有约九千个华人社团,从早期的同乡会馆和宗亲会馆,到后期的工会、商会、校友会、公益组织和宗教团体,在凝聚华人感情,维护华族利益,推广中华文教等方面,贡献良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作为马来西亚最具规模的三大华人社团之一,统筹各州中华大会堂轮流主办全国华人文化节,对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产生助力作用。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则对华人歷史保存发挥重要作用。

几乎每一次闲谈,都轻易触动大马华人现实处境的敏感话题。在大马华人口中,政府的种族政策是极其不公平的,交税最多的华人,却无法获得平等的参政、受教和就业机会,无法享受均等的社会福利与保障,营商亦受到掣肘和打压,实在是苦不堪言!

作为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体,马来西亚拥有亚洲最佳经济纪录,国内生产总值由一九五七至二○○五年,近半世纪保持年均增长率百分之六点五。约佔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华人,佔有全国资本市场约七成份额,在经济及贸易领域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然而,在“马来人优先”的国家政策导向下,华人遭遇种族歧视,忍受社会不公待遇,甚至遭受排华浪潮冲击。

翻看歷史,马来西亚独立之初,旨在保护陷于困境的土著马来人,在“马来人优先”的指导原则下,以宪法形式赋予马来人政治特权。其后,又透过“新经济政策”,重新分配经济资源,力图使马来人完全参与国家各层次的经济运作。至此,政府以马来族为中心,处理国内种族关系,建构国家认同,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全面优先考虑马来人,打破了最初“马来人享有传统的政治统治权,非马来人则享有传统的经济地位”的平衡关系。

马来西亚宪法规定,马来人享有土地保留权,并在公务职位、商业经营及教育机会上,享有优先权,而此项权利之修正与否,由最高元首视当时情形而定。政府借助国家力量,确保马来人的各种特权,从而维持其强势地位,因此,亦缩小了非马来人的生存空间,压制了华人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譬如,在教育领域,实行种族配额制“固打制”,除设立以马来学生为招生对象的玛拉工艺院校外,政府海外升学奖学金名额分配,马来人与非马来人的比例为九比一。在公立大学招生方面,将医科、工程、法律等专业领域,分配予马来人,而华裔学生纵使成绩优异,也未必有机会顺利入读心仪大学课程。

在“分而治之”的传统思维与既定逻辑下,“马来人优先”政策经过日积月累的发酵,正在侵蚀华人的经济优势。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摩擦,从经济悬殊、政治差距到社会不公、教育倾斜,紧张的关系乃至冲突的隐患,似乎无处不在。华人在马来西亚人口比例日益递减,经济优势转趋弱化,政治权利持续受压,社会发展持续受限,令大马华人面临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多重困境。

每一次闲谈,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伤感。许多大马华人虽然知道祖先来自何地,虽然会讲一口流利方言,虽然识煮几道家乡风味菜,但却从来没有回到过故乡。故乡之于大马华人,好似“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饮水思源,唯有藉中华文化一解乡愁,在冰冷的异乡遥想着故乡的温度。与此同时,在“马来人优先”的大环境中,大马华人无异“二等公民”,甚至有马来激进分子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种族仇恨,叫嚷华人重返中国。身份认同的尴尬,造成大马华人的家国困境,滋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凉。

对于大马华人的勤奋、拼搏与困窘,笔者自然早有耳闻,但透过面对面的接触,却仍不由得大受触动。背井离乡的大马华侨,为了美好的新世界,一直吃苦耐劳、辛苦打拼,甚至在雄鸡报晓前已开始辛勤工作,日復一日,永不言休。天道酬勤,但愿有朝一日,作为大马发展功臣的华人,可以拨云见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沈言)【来源:大公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