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

发布日期:2018-08-24    浏览次数:917

山火蔓延、良田变焦土、高温致死案例频发……这个夏天,持续高温等极端天气袭击整个北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无一幸免。面对同时期、大范围的极端天气事件,“偶然”不想背锅。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

 

你那里也热吗?

82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已是中央气象台连续20天发布高温预警了。昨天,我国东部从北往南,很多地方出现3739摄氏度的最高气温,局地可达40摄氏度。

 

 

▲北京持续炙烤模式(视觉中国)

 

国外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韩国和日本近日遭遇高温炙烤。韩国气象厅81日发布的气象数据显示,当天下午220分左右,首尔气温高达38.8摄氏度,创111年以来最高值。韩国气象厅已把高温预警扩大至几乎全国所有内陆城市,预计极端炎热天气还将持续。

日本继上月早些时候遭遇暴雨袭击之后,又迎热浪考验。日本总务省消防厅7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最近3个月因中暑入院治疗的人数超过5.7万人,逼近2013年的最高纪录,其中125人死亡。

 

 

81日,在日本东京,儿童在公园里的喷泉中纳凉。

 

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极湿热环境中,人体排出的汗液无法蒸发,会引起器官衰竭;在超过35摄氏度的户外湿热环境中毫无防护地停留6小时以上,将有生命危险。

 

大火烧入北极圈

今夏,一贯凉爽的北欧地区也难逃热浪侵袭,10余起由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已烧入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

瑞典、丹麦、挪威南部和芬兰北部正在经历极端热浪,高温干燥天气导致山火频发。瑞典火情最为严峻,仅7月以来就遭遇至少60起山火,数千居民被迫撤离受大火威胁的家园。

 

 

725日,大火在瑞典科什克罗根附近的森林蔓延。

 

由于连日高温和大风,位于南欧的希腊近日森林火灾频发。希腊首都雅典附近723日发生的森林火灾已致80多人遇难,上百人受伤。

除引发森林火灾、危害农业外,欧洲热浪还在威胁淡水鱼类生存。德国莱茵河、易北河等一些河流因吸收了过多热量,导致河中鱼类窒息。在汉堡,当地有关部门从河塘中捞出了5吨死鱼。

北美大陆也持续被“焖烧”。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经受几十年罕见连续高温。由于高温干旱,火势难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山火已燃烧一周,导致超过500座建筑物被毁,迫使近4万人疏散,全州过火面积超过1100平方公里。

 

 

81日,美国加州,森林大火持续肆虐。(视觉中国)

 

科学家正在寻找“元凶”

科学家们对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跟踪已久,希望揪出背后的“元凶”。

虽然此前他们不愿把极端天气简单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但当极端天气事件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频率蔓延全球时,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的密切相关性已成共识。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刊文称,科学家们已完成了对2004年至2018年全球190起极端天气事件的归因研究,其中三分之二的案例极大可能归咎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变暖。

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科琳娜·勒凯雷说:“我现在可以更勇敢地告诉人们,你们脑海中关于目前这些极端高温、干旱和大火的逻辑是对的——确实是气候变化造成的。”

 

 

723日,在日本熊谷,街头的温度显示牌显示实时气温为41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表声明说,北半球变暖速度快于全球水平,高温使森林变得更加干燥易燃。近期一项研究发现,北半球森林正以至少近1万年来未有的速度起火燃烧。野火又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未来热浪将更频更强

尽管人类已开始采取节能减排等诸多措施试图减缓气候变化进程,但科学家预计,未来数十年,极端天气频发的现象非但不能逆转,还会更加严重。

一项最新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到2080年,全球某些地区由热浪导致的死亡案例最高将上升2000%

研究人员称,未来的热浪将更频繁、更强烈、更持久,对赤道附近国家如哥伦比亚、巴西、菲律宾的“杀伤力”尤其大。

科学家称人们可能需要“学着适应”未来愈发频繁的酷热天气,也必须研究更为有效的措施应对热浪导致的公共健康危机,特别是热浪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居民造成的生命威胁。他们提出了开设公共降温中心、将屋顶涂成白色以反射更多阳光等措施。


(作者:田欣)【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