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具强大生命力

发布日期:2019-07-19    浏览次数:1186

中国商务部近日表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正扎实推进,目前中国已与中东欧16国中的13个国家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贸易和投资额不断扩大。作为亚欧大陆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中东欧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区域性支点作用,而中国也成为中东欧国家扩大市场、融资来源和投资的重要地区。放眼未来,随着“16+1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的更深度融合,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发展有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板块、新动能和新亮点。


 地理位置优越 利“一带一路”推进

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板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和推进意义重大。中国、欧盟、俄罗斯和中亚分别是亚欧经济带中重要的经济体。在亚欧经济带中,中东欧处在连通最发达的欧盟一体化市场和最主要的能源产地间的结合部,其东联西通的地缘优势明显,是欧盟市场的重要接入口。对西欧市场而言,中东欧具有成本低和新兴经济体增速快的优势;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相比,中东欧市场则相对发育更成熟、经济更发达、产品竞争力更强。中东欧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的区域性支点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和中东欧还可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双方利益要求的高度互补和契合。这是因为,作为世界主要新兴市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人均收入相近,经济互补性较强,为双方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全球经济提振仍然乏力的形势下,中东欧多数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期,有着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各国有着各自的优势产业和专业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但各国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方面则相对滞后,存在较大发展瓶颈。另一边厢,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资金相对较为充足,在高铁、核电、通讯设备等制造业和技术发展方面拥有较大优势。结合中东欧国家的区位优势及产业特点,“一带一路”可实现双方经济结构上的互补,中国-中东欧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转移与应用等领域具有众多机会。“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已从2010年的439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亿美元。不但如此,双方贸易在中欧贸易中的份额也在持续攀升,2016年已占同期中国与欧洲进出口贸易的9.8%。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亦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8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电信、家电、新能源、物流商贸、研发、金融、农业等领域;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超过12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金融等多个领域。须知一提的是,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堪称硕果累累。中方企业承建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波兰城市防洪项目已完工;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二期和E763高速公路、马其顿两条高速公路、黑山南北高速公路、波兰输变电安装建设等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已签署建设合同,塞尔维亚境内的贝尔格莱德—佐瓦段已签署商务合同和贷款协议,有望于年底开工。


从观望到认可 为“一带一路”站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涉及区域广袤,合作成员众多,治理模式深刻,操作层面繁杂,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至今,在国际社会经历了一个从疑惑、观望、争议到支持的过程,中东欧国家也不例外。

有专家指出,中东欧对“一带一路”的误解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中东欧国家对该倡议的期望值很高,但许多项目仅靠中国一个国家很难达成。比如,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包括开通多条货运班列,然而欧盟与俄罗斯的相互制裁导致步入欧亚大陆中东欧板块后,贸易畅通受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这些积极因素就包括中东欧国家的参与和努力。第二种误解体现在,在中东欧国家提出很多倡议(多瑙河倡议、三海倡议和波罗的海倡议等)的同时,其他世界大国也提出不少倡议。有人觉得这些倡议会与中国的倡议产生竞争,中国也很难对接这么多倡议。但其实“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和包容的,只要有合作共赢点,都可以合作对接。“一带一路”不排斥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倡议,与现存的各种倡议也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第三种误解是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成为中东欧地缘政治新玩家,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纷争。但中国努力寻求的是经贸和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而且中国一直谨慎避免卷入任何潜在的地缘纷争。第四种误解是认为“一带一路”创造的金融工具应充分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加快推进相关工程,但目前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事实上,无论亚投行还是丝路基金,它们虽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但都不是专为“一带一路”设计的。两个金融工具遵循市场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和标准办事,希望在金融领域确定更高规格的运行标准。即两个金融工具的目标是要获益和盈利,而非见到丝路项目就投,遇到一些不是丝路项目的,只要有盈利价值和前景,也会大量投资。

由于以上误解和困惑,用外媒的话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最初几年在中东欧几乎处于休眠期。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渐取得惠及多国的成果,以及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对该倡议的理念、宗旨和目标所做的积极阐释和推广,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他们逐渐意识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其中,匈牙利成为首个走上“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从国别维度来看,匈牙利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中作为欧洲门户的作用。匈牙利不仅是中欧地区的天然气集散地,也是中国商品在欧洲的集散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和政治经历了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多中心的世界秩序意味着多种发展模式,也会带来很多机会。中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中心。中国这颗“恒星”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举措。匈牙利驻华大使齐丽撰文称,世界经济的重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是关注的焦点。匈牙利的“向东开放”政策,重点就是发展与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这个亚洲最重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相辅相成。


各国差异巨大 系“一带一路”挑战

而作为中东欧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波兰无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是在“161”合作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波兰总统杜达、总理谢德沃等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表示,“一带一路”对波意味着机遇,波兰高度赞赏该倡议并愿参与其中,积极致力于推动欧亚合作。波兰愿成为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

与许多国家一样,当“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波兰最初的态度是观望,一是不了解,二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合作。而随着该倡议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波兰政府和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中波各领域互利合作亮点纷呈。不仅政策对接更加深入,贸易、投资合作加速增长,金融及科技合作日益密切,两国人文交流也不断升温。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逐渐获益的其他中东欧国家也纷纷表示,该倡议为多方共赢带来了新机遇,是致力于繁荣与和平的金钥匙。捷克工贸部副部长穆日斯基表示,“一带一路”是促进双方经济的平台。他希望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航空、科技、交通、物流、农业,制定标准化认证等各领域加强合作。克罗地亚旅游部国务秘书马图希奇称,2016年,该国旅游量达到14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6亿欧元。其中,中国游客达125000人次,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4%。今年1-5月,中国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9%。马其顿外交部副部长伊利亚·伊扎伊尔洛夫斯基表示,“中国是马其顿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伙伴之一。”“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的安全和平,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投资贸易的平台。“中国的投资合作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际的利益,并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随着“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平稳推进,该区域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文化、民族特色、利益要求、法律环境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逐渐显现,而这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继续推进和融合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挑战。因此,各方专家纷纷提醒并建言,中国投资者需立足国内实际与中东欧各国的实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综合各方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关注各国要求,加强协同发展。由于中东欧各国国情不同,因此要尊重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以“开放、包容、共赢、互惠”为原则,从各国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特色出发,促进合作向着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必须注重可操作性,以便促进合作项目的开花结果。第二,关注发展差异,注意规避风险。冷战后,中东欧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模式,这些都需要中国在与各国的合作和沟通中区别对待。同时,地缘政治环境风险也不容忽视。以乌克兰危机为代表,中东欧各国之间的不安全因素大幅增加,再加上美国遏制俄罗斯的军事力量,都使中东欧的地缘政治状况尖锐化和复杂化,中国应对此保持警惕。

第三,搭建沟通平台,注重多方交流。首先,要搭建与中东欧各国政治与经贸往来平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16+1”机制构建以来,中国已经搭建了多层次的合作平台,今后随着这些平台和机制的务实推进,一些创新、有效的平台还会不断涌现。其次,中国要构建民间与国家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只有增强双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力,加强民众之间的了解,才能更好消除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再次,搭建司法交流平台。要深化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法治文明进步。最后,中国还应遵循“独立自主、互不干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中东欧各国之间的政党交流与合作,加强党际交流,使各国之间的关系向着和谐、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魏炜婷)【来源:《经济导报》第3401期 2017-09-11】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