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各宗教和教派应流入全人类共同价值观?

发布日期:2015-12-17    浏览次数:3545

          宗教战争由于宗教原因或宗教目的所引发,或者宗教武装势力之间发生的战争宗教战争也是宗教斗争中的一种形式。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种纯正的宗教战争,包括所谓的十字军,其中无不参杂了大量的利益与因素。

         宗教之间由于有了利益集团,导致于其竞争演化成了战争而在之前宗教改革期间,新旧教徒尚不知宽容,常藉异端之名,彼此迫害,再加上各国间复杂的政治关系与利益的纠葛,致使欧洲在十六、十七世纪间战争不断,这些战争也常披着宗教的色彩。例如:西班牙为了保护其与美洲之间的贸易独立地位,派遣“无敌舰队”征英,便是以捍卫旧教,讨伐新教为名。最惨烈的一场宗教战争莫过于“三十年战争”。

         现如今,我们所设想的文明,不是一个文明或宗教消灭掉或替代掉其它文明和宗教,而是不同宗教和文明整合后的一个宗教和文明,因此应使各宗教和教派流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可称“九九归一”。您的看法是?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 教派 价值观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杨汉洲2021-03-24

庄子对待异端的无道之人,不是不争不辩,而是不嘲讽到对方羞愧自杀都不行的架势。庄子对待异端的学问,不是像现代事道之人那样,把它们扔到道里面,标榜说我包容你了,你也是道,自以为是的认为万物都是道。庄子对待不道的异端思想和学说,是力辟鞭挞,他从来不是从外面捡垃圾往道里面放,而是不停的把不道的东西往太空之外扔。他认为道,就是纯,素,真,一,道不欲杂,杂则不救。而当今的很多事道之人,则是把道当成了一个垃圾桶,看到什么破烂都往里面堆放。可见,世人失道久矣,离道远矣。(来源:至道书社)

(0)

岳琳2021-01-18

不理解改革开放后农村三十年的巨变,就无法理解基督教为什么在农村蔓延如此之快。农村近三十年的巨变承接前三十年的社会改造而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结构的颠覆性转变,二是价值观的迅速更迭。农村社会结构的真正转型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社会结构从等级化向扁平化方向转变,表现为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关系的无等级化,另一个是村落社会结构的扁平化。与社会转型相伴随的是农民传统价值观的嬗变,一是家庭的核心化和夫妻关系的爱情化,年轻夫妇对传统以传宗接代为基准的价值理念不再有坚定的信念,二是传统价值寄托的失落。总结起来就是,改革三十年给农村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社会结构的高度不稳定,价值观出现了严重混乱和失落现象,因此农村急需要一种精神性的力量来对社会结构进行镇定,为人们提供一套新的价值理念。(作者:董磊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杨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

(0)

合格2019-01-22

在宗教教义的层面解决群体、国家、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相信差异是连系人们的障碍。《共绘网》相信不同的宗教均有某些基本相同的教导。《共绘网》相信民族之间的合一是能够跨越文化的。在基督教、儒家、穆斯林和佛教里找到一些譬如像“黄金律”这样的基本伦理教条。把所有的教义混杂结合为一,可能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可是跨越文化、国家、民族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元化的同一性,肯定是我们所应该寻求的。

(0)

GHD2019-01-12

末法时期的磁场和能量信息,都是名利、地位、金钱、财富、 拥有和享受的磁场和信息。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无情无义、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善良慈悲, 抱怨的磁场,怨恨情仇的磁场, 贪嗔痴和执念的磁场,全都是斤斤计较、 互相争斗挑剔,没有大我大爱之心, 一切的感情都是建立在自我利益和欲望之中。 而不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和给予, 更谈不上理解和包容二字。 没有承受、担当和付出的心态, 都有一种想得到而不愿付出, 还不能失去的心态,去面对每天人和事, 也包括自己的亲情、友情、感情和爱情, 都在贪心、欲望中想象和执着, 一旦得不到就会抱怨重重, 仇恨满腔的去面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亲情、感情、友情、爱情等一切…… 根本不讲自己的爱有多少?付出有多少? 都是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得失, 这就是末法时期人的心态和自私自利。 让自己的心灵建立在无名的黯然中悲哀、 痛苦、忧伤、恨怨、无情、仇恨、愤怒。 都在负能量的感受中,去面对自己的当下, 昨天和未来的一切,给自己的内心世界 增添了无比的烦恼和恨怨。 让自己的每时每刻都不得安宁,使自己忧郁、 无聊、厌世、活着没有意思,甚至对当下和 未来没有自信,没有信心,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对过去仇恨满腔,痛苦万分,去伤痕, 折磨,去思念,又无法躲开自己的自私自利 和贪心………… 这就是末法时代的磁场能量和信息, 对因果修行的干扰, 以及人在末法时期的贪欲得到的现世果报。 善道之中自修自得,不修不得, 做好事就会得到好报,做坏事就会得到坏报, 这就是因果的关系和做事的前因后果。

(0)

沈水2017-07-20

所有构建的东西,由某一个人、某一个组织用一次性推理的方法凭空想象的秩序,无论是宗教性的还是非宗教性的,无一例外,最后都会酿成人间悲剧。尽管宗教的很多条款使人向善,对促进人类和谐、消除戾气是有作用的,但是不能拿来构建人群真实关系。若如此,一定是悲剧。即使是基督教,也造成了中世纪的黑暗。人间之约一定是经验性的,是逐渐累积,逐条添加的。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若对这一点认识不清,就很容易出现“救世主”,去想当然地构建“大体系”,来调整社会中人与人的真实关系。无数案例证明,这是人类悲剧的渊薮。

(0)

李四明2016-07-07

古埃及是“多神教”,但它相信有一个总的神,神性的显现是通过很多不同的神来体现的——宗教就像一个浩瀚的宇宙,这个总的神就是太阳神,由国家来负责跟太阳建立起一种关联。古代中国跟古埃及在宗教信仰方面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国家在宗教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国家建立起了普通人和所信仰的神之间的一种关联——在古代中国经常说到“天”,统治者以“天子”自居,他宣称能够跟“天”相通。而《圣经》所代表的西方基督教思想,所做的最大的进化,就是打破了国家在与神的连接中所起的传递者的功能,上帝才是最终的裁决者,国家只不过是从属于上帝之下的世俗生活里的一种组织架构方式而已。在“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人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弗洛伊德的研究把这种变化最终归结于“俄狄浦斯情结”。

(0)

马飚2016-01-22

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悠久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决定了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智慧贡献于世界。

(0)

陈华元2016-01-15

中国正以自身的历史意识,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国基于自身文明传统提出的全新主张,正在为世界治理贡献智慧,从而为世界擘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0)

韦飞燕2015-12-23

有部电影说,没有梦想,那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改革也是如此,它并不只是掠取实地的攻坚战,还有从自身逻辑延伸出来的价值取向。评价一场改革,也不仅仅看它抵达的位置,还要比照一下它停步的地方离“遥指的杏花村”还有多远。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实践,最令人信服之处,正在于沿着那条务实深入又系统协调的改革路径,可以看见蕴藏其中的价值理想。

(0)
1 9条信息

阿滨2023-03-31

我不想去寺庙求佛,只想去寺庙上班。 众生皆苦,我愿渡众生 。 我以前很喜欢去寺庙发呆,因为很安静,中午斋饭还免费、我一般吃完会捐五块钱,一天很舒服,后来去那个寺庙都好多人就不去了

(0)

刘晓梅2016-08-03

《玉堂丛语•行谊》记载了发生在明代的一个故事:清官杨鼎在升任户部右侍郎时,担心难以胜任,便写下“十思”座右铭,时时提醒和警告自己。这“十思”为:“量思宽,犯思忍,劳思先,功思让,坐思下,行思后,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终,退思早。”也就是说,要坚持仁义宽容、勤劳争先、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坚定勇敢等。“十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也体现了历代中国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守。那么,中华传统美德为何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当前应怎样坚守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立足于现实的人、立足于你我他组成的社会。中国人从来相信,每个人都要讲道德,道德跟每个人有关;天道与人道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例如

(0)

阮永川2016-08-03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这引发了人们对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关系的热议。有人认为,“很难说清楚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异”;甚至还有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区别”。显然,这些认识忽视甚至无视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本质差异,从而把二者混为一谈了。 “普世价值”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在现实世界,人的主体形态是多层次、多样化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普世价值”实际上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观,是“西方

(0)

周新生2016-01-28

本世纪以来,宗教极端主义空前活跃,它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但往往是宗教的异化物,是对原有宗教的歪曲、亵渎、糟蹋,它的目的、思想主张、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心理情感都不在原有的宗教范畴,却依然打着宗教旗号,在信仰上极端化、行为上狂热化,把宗教政治化、组织诡秘化,以此为其罪恶目的服务。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首先,宗教的异化和蜕变产生了“种子”。宗教思想的本质是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崇拜,超验性、非理性是其主要特点。不过为了适应各种社会的要求,各种宗教中也具有大量现实、理性的因素,用以指导信徒追求和向往未来世

(0)

小志2016-01-14

(0)

翁一岚2015-12-22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多年潜心研究,团队密切协作,执着科研攻关,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获取灵感,终于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造福人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株“中国小草”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让世人感慨万千。这份“礼物”,不只是惠及苍生的科研成果,更是淡泊名利、专心致志的难得定力与精神境界。科学研究是艰辛的事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方能有所作为。这是一种宝贵的定力。古人云:“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古往今来,不管什么领域、什么行业,定力是成事之基,专注是成功之道。反

(0)

沈绿叶2015-12-18

“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版本众多,其中一些观点由误解使然,但很多观点是企图以此丑化、妖魔化中国。如果任由“中国威胁论”喧嚣尘上、蛊惑人心,就有可能削弱中国和平发展在国内国际的认同度。因此,应从学理上对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阐明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于中国。一、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没有国强必霸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和谐文化。儒家的“仁”和“礼”均以“人和”为基础,礼乐教化以和为贵;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既指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也指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则蕴含着宽容、互助、和谐的价值理念。古代中国虽有战乱,但一直是文明礼仪之邦,而非野蛮侵略之国。近现

(0)

王金富2015-12-17

当前,叙利亚已经成为全球各种势力激烈博弈的交汇点和主战场。最上层是美俄等域外大国,中层是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国家,最下面才是巴沙尔政府与各种反政府武装。这些力量各怀心思,各有所图,使叙利亚危机持续至今仍不见平息迹象。近几个月来,俄罗斯与土耳其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博弈日趋醒目。俄罗斯9月底出兵叙利亚,主要考虑有两个。一是挽救岌岌可危的巴沙尔政府,确保俄罗斯不至于失去叙利亚这一中东重要地缘政治前哨。二是遏制“伊斯兰国”持续扩张态势。俄罗斯境内有2000万穆斯林,一旦与该组织形成共振,将极大威胁俄罗斯安全,因此俄不得不“先发制人”。不过,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也存在不小风险,如经济负担加重、战事长期化

(0)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