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农民工两头不落地:土地撂荒 + 城市摇摆人

发布日期:2016-08-20    浏览次数:3489

        城市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建筑工地上,一群年轻农民工坐在马路牙子上,一只手用筷子串两个馒头,另一只手端着盛菜的饭盒,吃得那叫一个香。这是中国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对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然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不会种地,回到农村对我来说已不现实”、“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但城市商品房太贵,想要扎根下来同样不现实……”等问题又困扰着他们。

        现在中国的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未必近了,但离乡土的距离却实在远了如今的中国农民工两头不落地,这是个有待解决的社会重要问题请激发您的思想火花,为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出一份力。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社会 农民工
赞同(47)  |  中立(4)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王茜果2023-11-23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更惨。前几天,和一个出身农村的媒体朋友聊天,讲起留守儿童的状况,讲起孩子因为长期不能得到父母的爱,有些已经变得有点冷血。在他的家乡,男人们都走光了,只留下女人和老人支撑家庭。 他给我讲了一个笑话:大约二十年前,一位首长到下面调查精神文明建设,问农民:“你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怎么样?”农民不解其问。 陪同领导就解释:“首长问你们干活之后,都做些什么快乐的事儿?” 农民顿开茅塞,回答了一个字“……”(此处省略,你懂得) 首长没听懂。陪同领导尴尬地对首长解释:“这是土话,就是男女之事”。 首长不甘心,又慈祥地问:“那还有其它的精神文明活动吗?” 农民想了半天,说:“…了又…”(此处再省略) 能够有机会“省略”一次,是那一代农民的幸福。而今天,又有多少农民能够留在家中,白天种地,晚上搞些精神文明活动呢?他们需要远走他乡,打工赚钱。 虽然没有城市户口,但进了城市,他们也要学习建立产业工人才有的时间观念,按照规定的时间劳作。他们干一天赚一天钱,每周干满七天。 我痛恨这样的生活。在蛇口的时候,我偶尔会在那块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标语牌前沉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早些年,我觉得一切都是这标语闹的,后来,才知道并不完全是。文 | 宁向东

(0)

凯斯泰纳2023-02-27

强化政策保障,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投入、人才、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一系列重点安排。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将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完善乡村振兴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度。 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作了重点部署。吴宏耀强调,要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记者郁静娴)

(0)

曲水流2022-08-28

种种模式涌现,什么乡村振兴才是好的乡村振兴?除了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在邓淙源看来,关键在于决策背后的核心理念,这将导向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如果单纯以项目为目的,就直接流转土地、流转集体资产,把农民全部都搬出去,引进市场资本投入打造,再进行招商运营。但是以乡村振兴为理念,一定是共创共享,一定不是把农民都迁出去,还要解决集体经济问题,解决市场资本下来后,如何和老村民共融的问题。” 实际上,这也道出了一些专家的担心:资本下乡是否会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进城失败的农民无法再回乡务农,农村的蓄水池功能是否会受到影响?无论如何,让乡下人过得更好是乡村振兴的初衷,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市民对乡村抱有各自美好的想象和期待,改革的关键是找准方向、协调好各方利益。 在这方面,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社区试点的明月国际陶艺村或许是一个“让乡村还是乡村、让乡愁留在乡村”的典范。 明月村是成都最西边的村子,位于蒲江县甘溪镇。乘坐村民开的观光车向村庄深处驶去,视线一一扫过清新的茶园、集中安置村民的小楼、漫墙绽放的月季,还有正在屋外坝子上剥笋的农人,伴着淅淅沥沥的细雨,别有一番风味。 2009年以前,明月村还是一个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市级贫困村,产业转换为雷竹、茶叶、猕猴桃、耙耙柑等经济作物后,才实现了摘帽脱贫。2011年,明月村为了修复被汶川地震损毁的古窑“明月窑”,引入一位陶艺专家驻村。随后,越来越多手工艺者来村里租用老房,发展文创产业。 明月村顺水推舟,引进音乐、蜡染、篆刻、书法等领域的艺术家110多位,借助这些“新村民”的力量,在乡村景观营造上加入了艺术化设计元素,并开发出松林火锅、春笋宴等地道的乡村美食,通过开办体验式农场、举办雷竹春笋艺术月等活动,逐渐探索出农创加文创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 “在明月村,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在做一件有情怀的事情。”一位曾多次来到明月村的房地产行业人士介绍,县政府为明月村配套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拒绝了房地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破例将土地划分为17块,以“招拍挂+补贴+点状供给地”方式卖给艺术家,定向发展文化旅游艺术项目,控制住了村庄的产业方向。 而今,明月村的松林竹海间散落着44个文创项目,其中院落改造27个、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项目17个。1380多户老村民,一半住在老房里,一半则入住了集中安置的小区。村民创业区另将30多户老村民集中到一起,开民宿、办农家乐、办手工体验作坊。村里还有3000亩茶园、8000亩雷竹,农业仍然是主业。迄今150多名村民返回明月村创业,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 原有的乡土社会也延续了下来。村里不时举办诗歌音乐会、皮影戏、书画展,村民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还制作了一首清澈的村歌《明月甘溪》。2016年明月村引入垃圾分类后,村里的晨跑小队会在节假日领着村子里的小朋友一边晨跑、一边捡垃圾,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鼓励其参与。乡风也随之一改。 然而,明月村是罕见的、稀有的。 明月村的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打造,第一家餐馆、第一家民宿、第一个创客服务站等示范性项目均由政府补贴,国有建设用地也由政府特意配套。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模式所需的财政投入高,难以在其他村庄大量复制。此外,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如何处理好专业团队与政府的意见分歧也是挑战。文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0)

飛翔2022-06-01

说到粮食安全,有兴趣的爱国朋友倒可以去农村调查一下,现在农村到底有多少农民在种粮,有多少土地荒了?

(0)

hgytre2021-11-15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0)

李信儒2021-10-22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0)

大漠2021-03-11

农民工哪儿去了?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0)

马牧之2021-01-31

从前很多人聚焦在“最后一公里”,但是农业中,“最初一公里”绝不容忽视!民以食为天,现在的中国很多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输出,荒土荒田大片,新的征程,任重道远。

(0)

张长江2020-08-22

农村的95后,依旧觉得农村很苦,除了征地,真的没什么红利。从小的同学要么好好学习,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要么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深深感觉到了命运的无力感,很多人都想逃离农村,可是城市又融入不进去。期待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期待农村焕然一新。

(0)

张力刚2020-07-18

今天中国人的“饭碗”里端的还不是百分之百的中国粮,农村已经开始出现青壮年劳动力盲目进城,大量耕地“撂荒”的现象!本应该趁这次疫情大洗牌,将那些倒闭,淘汰企业的剩余劳动力重新引导回农村从事他们熟悉、擅长的农副业生产;从而巩固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当城市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再次返回城市就业。这才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正道!

(0)
1 2 3 21条信息

张鑫林2020-07-19

中国的城镇化不能是农民从农村拔根到城市落地的单向过程,而应当允许进城失败的农民返乡。进城失败农民返乡的权利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是最后救济与保障。农民有退路,中国现代化才有出路。

(0)

陆丽2016-12-26

动物迁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但所有这些伟大的“长征”,都无法跟人类创造的纪录相比。在21世纪,地球生物的迁徙纪录,已经被中国农民工彻底刷新。他们在每年冬季1月到2月期间的几十天里,往返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人数过亿,谱写了地球生物迁徙史的巅峰纪录。不仅如此,这场大迁徙还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人类拥有战胜旅途困境的智慧与技巧。最近流行的“春运神器”,除原始的手推车、小马扎、涂料桶、蛇皮 袋、扁担和旧报纸外,又出现了各种更新换代版工具。其中被媒体和网民大肆追捧的,有“硬座宝”“鸵鸟枕头”“箱包防丢器”“开道惨叫鸡”“拒踩铆钉鞋” “充电宝”“迷你麻将”等。所有这些发明物形成了一条粗大的界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