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教育

中国大学应开设通识和国际化课程,吸引境外学生?

发布日期:2018-02-24    浏览次数:4822

  

  

现如今已经出现了“大学国际化”的新理念,也就是大学办学理念、要素和行为跨越国界进行互动的过程和现象。

据资料显示美国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留学生比例在16%~20%之间,其也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是来自于全球各地的优秀学者。中国的大学,虽说也有一定量的国际学生,但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还是属于少数的。据分析,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与“通识和国际化课程”有关。您觉得如若中国大学为了吸引更多的境外学生,其是否应该更多的开设通识和国际化课程呢?您赞同吗?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大学 通识 国际化 课程 境外 学生
赞同(1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春涛2022-11-20

【共绘网课堂】您太幸运了,遇上了《共绘网》,您知道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程吗?看完《共绘网》,您将会有多大的变化吗? 这是一堂相见恨晚,震撼心灵的课程! 这是一堂非上不可,改变一生的课程! 这是一堂灵魂洗礼,开发无限潜力的课程! 这是一堂找回真正自我,无法用钱来衡量的课程! 这是一堂最有效的改变命运,无限憧憬美好未来的课程! 这是一堂无与伦比,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课程! 这是一堂让你血液沸腾,终身难忘的课程!这是一堂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课程!!!

(1)

李信儒2021-10-22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1)

老吴2021-08-04

中国大学,是中国的大学,是中国人的大学,是培养具有中国人文精神的大学,是以中国人文精神为主体精神、以中华民族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观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道场。

(1)

汪浩2021-03-16

知识体系的根基,是大量的知识点。缺乏这一点,就不成其为体系。没有量的支撑,再精巧、复杂的结构,也是无意义的。所以,建立知识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足够的基础知识 —— 我将其称为“通识”。这一点至关重要,但许多人却往往在这一步就走错了路。好的通识,必须具备如下三个特点:1、范式——某个领域的“话语体系”。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目前有哪些普遍认可的原理?—— 这就是范式,亦即一个领域的“话语体系”。它可以将你的思维方式,调整到这个领域的“公认模式”。 好的通识教材,必须是具备专业范式的。它未必一定要严肃,但必须足够专业。譬如某些艺术史,从艳情、宫闱等角度去解读名画,这就不是一个好的范式 —— 它会将你带偏。 2、广博——不断求“合”。任何领域在发展中,必然都会不断经历“正-反-合”的过程。 在入门初期,过多接触某个人、某个流派的观点,乃至于拥有立场,不是一个好的做法。这会束缚你的视野,让你先入为主,再也难以看到整个领域的全景。 所以,更好的做法,是不断地去追求“合”,寻求最新、最广博的成果。比起读《国富论》《资本论》,读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后者会站在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前者有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你会知道哪些是可以吸收的,哪些是可以扬弃的。3、客观——不带立场、中立。 不用多解释了。带着立场和倾向的内容,会导致许多恶果——譬如故意选择有利论据,丑化和批判对立流派,以偏概全,等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煌煌巨著,但就是在这一点上广受诟病。包括某些教科书,也多少有不够客观的嫌疑。不展开讲了。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通识是入门的必要条件,但尚未入门的人,哪里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分辨?(作者Lachel)

(0)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