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做慈善要不要高调?

发布日期:2013-12-18    浏览次数:2263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慈善这项崇高而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在摸索中发展起来。2011年,慈善捐赠总量为845亿元,再加上筹集彩票公益金689亿元,志愿服务价值约10亿元,总价值近1544亿元。很多社会各界的名人和普通人都愿意投身于慈善事业中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保障。对于如何行善,有人高调宣传,也有人匿名奉献。“中国首善”陈光标就是高调慈善的典型代表,他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与此同时也必定会高调的大力宣传自己。很多人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是沽名钓誉。其实从另一角度来看,高调献爱心并不全是炒作,做好事留名无可非议,无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衡量他们,而且借助名人效应,高调慈善能倡导呼吁更多的普通人献出爱心,弘扬社会正气。你为慈善事业奉献过吗?你觉得做慈善事业能不能高调?

相关热词搜索:慈善 公益事业 高调行事 陈光标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WRTF2020-05-10

马云是商人也是慈善家,但不要忘了阿里巴巴呢?正如我们说李嘉诚一样,慈善也做,在内地的商业够狠。但试问一下,他们做慈善的资金来源呢?合法合理来的钱,但黑不黑呢?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0)

YUNDBFRV2019-09-09

低调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 低调是隐藏自己的能力不显示出来。为人沉敛,胸襟开阔,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欣赏别人,待人谦和有礼留余地,不傲慢自居,不恃才傲物,主动吃亏,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常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0)

奋斗的2019-04-03

人始于私利,终于公益。生活中,自然可以处处感知和触摸公益。 因为,公益不仅是政府的事,不仅是富人的事,而是与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息息相关的事。 公益,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不是政府和慈善机构的倡议,不是富豪一掷千金的慷概,是每一个人保持本真,守住底线,做好自己。 公益是没有业绩压力,不做也不会失去什么。做了,也没有什么成功不成功,没有什么利益不利益。 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个社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汇聚起来便是浩瀚江河。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做好自己,就是在做公益。

(0)

bjfnfgtgx2019-02-15

积小善方成大德。现实中,有人往往认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成就美德佳话,就是要干大事、行大德,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些凡人善举视为“小节”“微事”,甚至对之不屑一顾。殊不知,德行源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日一日地笃行,一次一次地充实,进而汇聚成汪洋大海,绽放出光辉华彩。否则,或追求“高大上”,或热衷唱高调,或三分钟热度,所谓的行德,可能只是嘴上的话头,而所谓的大德,也难免成为空中的楼阁。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总是将“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奉为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及家人“莫以善小而不为”。

(0)

陆子骞2014-10-10

孟子告诉我们:“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意思就是说君子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别人一道来做善事。善于吸取别人优点来完善自己,这就是与人为善了。 为善的第一件紧要事就是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乐多贤友,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多交贤师益友了。和品性正直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可以少犯错误,和心胸宽广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可以少受折磨,和博学多闻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可以增长智慧。 为善的第二件紧要事就是善于改过。修行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不改,是为过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人就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能改就是好同志。就怕犯而不改,改而再犯,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过错。 改过是完善自己的最好手段,要想改过,首先要正确地对待给自己指出过错的人。不同的人在这一点上态度是很不同的。一般人听到别人说自己哪里不好,往往会怒发冲冠;而境界略高的人听到别人说自己哪里不好,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孔夫子和他的学生子路就是这样的人,别人指出他们的过错,他们就很高兴。孔子曾经说:“我孔丘真是幸运啊,自己一旦有过错,人们就一定会知道并告诉我。”所以,孔老师很喜欢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认为这样才能教学相长。而大禹就更了不得了,听到人家有教益的善言,就给人行拜礼。这正是:匹夫闻过则怒,贤人闻过则喜,圣人闻过则拜。 善,原来是可以向内求的! (转载:马海军《人之行莫大于善,善莫大于改过》)

(0)

微笑天使2014-08-29

昨天跟某报老总通电话,他抱怨说自己被人点名参加“冰桶挑战”,当时头脑一热,就欣然表示要捐100美元,此事还被其他媒体写进了新闻报道。可是,如今他感觉这事儿有点不靠谱——因为钱不知道捐给谁,也没人来要;对于连“渐冻人”是什么都不太了解就跟着瞎起哄,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得劲。   “冰桶挑战”的爆红,恐怕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公开点名、冰水刺激加上名人助推,刚好切中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社交传播的命门,瞬间引爆流行。但随着“冰桶”越来越热,花样越来越多,挑战行为越来越怪诞,分歧和质疑也随之显现。慈善究竟为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在我国,有关慈善的争议一直未曾断绝,公众对于慈善的认知也有些模糊。这一点,从人们对“另类慈善名人”陈光标的评价即可窥见一斑。陈光标行善出手大方,不放空炮,但也高调飘忽,不按常理出牌。今年七月初,标哥前往辽宁抚顺祭扫雷锋墓,向雷锋墓献上了鲜花,同时还献上了《纽约时报》等外媒报纸,称自己是“来向雷锋叔叔汇报美国之行的成果”,随后在雷锋墓前磕了三个头。诸如此类的出位举动还有很多,支持者认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行善如陈光标者拿出了真金白银,总比光说不练要强;反对者则认为,陈光标的举动背离了慈善的价值和真意,更像是一种自我炒作和行为艺术。   支持和反对者各执一端,也令眼下国人对慈善的认知模糊暴露无遗。而在某种意义上,“冰桶挑战”与陈光标的某些举动颇有暗合之处,以至于后者近日亦欣然加入挑战,并一口气在冰桶中待了半个小时,颇有觅得知音、扬眉吐气的意味。但“冰桶大战”与陈光标二者相加,是否就能弥合分歧、定于一尊,诠释慈善的真谛呢?   在英语中,慈善事业对应的单词是“philanthropy”。古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从天神宙斯处盗取火种,给予人类生存的希望,而后被宙斯捆缚在悬崖上任飞鸟啄身体。普罗米修斯的这种行为被神话中的另一个人物赫菲斯托斯称为philanthropy,意为“爱人类”。在这里,高尚的动机和深沉的爱被着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于慈善亦有定义和诠释。孔颖达疏《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又曰:“慈谓爱之深也”。在这里,“出于心”的精神价值亦是重点。也就是说,慈善绝非用“猫论”就可轻易诠释,甚至于,其精要和内核正在于其高尚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亦是保证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不偏离轨道、能行稳致远的根基。   进而言之,慈善固然离不开身体力行,也不排斥快乐和创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行动就可以无下限,什么都可以为我所用。譬如对于“冰桶挑战”,其间是否存在着基于道德威压的隐形强迫,是否存在裹挟扭曲利益、偏离慈善价值的炒作和营销,亦值得推敲和再评估。认为“一善遮百丑”或是“给钱就高尚”,都是对慈善的简化和窄化。   一些学者和作家对于当下中国的慈善状况也给出了自己的评判。譬如徐贲先生即认为,类似陈光标的善举更像是“炫耀性消费”,同慈善所蕴含的对他人深沉的“无限仁爱”相去甚远。而台湾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则在《善人门前是非多》一文中谈道:行善的人不仅要保护自己,更要紧的是保护字典里的那个“善”字和“爱”字。有人说高调行善有何不可,总比守财奴强多了,诚然。可是,如果慈善家仅仅比守财奴好一些,等于说天空仅仅比我们的屋顶高一些,太阳仅仅比我们的烛光亮一些,这个世界也太乏味了。二人的观点同英国诗人阿狄生的看法不谋而合,在后者看来,“慈善是心灵的,而不是手的美德”。这些冷静的思考,也可视作为一些跑偏慈善行为降温的冰水。   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被点名参加“冰桶挑战”的老总的烦恼,恐怕也是许多人的烦恼。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慈善,我们的慈善事业到底应该沿着何种方向前行?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值得研究和深思。 (转载:彭健《热捧“冰桶”,冷思慈善》)

(0)

只若初见2014-05-23

当互联网与金融结合之后,传统而严谨的金融一改沉稳的学究形象,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推动互联网金融走上快速发展通道。从阿里小贷的成功、到P2P模式的兴起,从“三马”卖保险、到余额宝带动之下兴起的全民理财,所有人都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渗透到了每一个金融与生活的格局中。金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速度进入普通人的视野。 与金融的快速发展相对的是公益事业的慢慢发酵。公益活动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公民的爱和参与精神的表征。而精神的形成显然需要领悟的过程,再由精神生发出实践的学问,并让这种爱的精神由内而外,自然持久地散发于社会。因而,要做真正的公益,将经历如此缓慢的过程。 金融与公益,一快一慢,当快金融遭遇慢公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效益呢? 首先,在组织公益活动时,要遵循公德、符合公意,努力形成参与者多赢共益的良好氛围。这与企业应当秉持诚信原则,促进整个社会的互惠共赢的理念如出一辙。金融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定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而公益之所以能够慢慢渗透至人心最深处,也是因其具备公德与诚信的特质。快金融与慢公益有着共同的属性。和信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就以“用诚信做公益”为口号,坚持用诚信落实公益责任,不断实现公益理想。 其次,与其不停地寻求快速发展及创新,不如适当慢下脚步做做公益,从中会发现公益回报给你的是一份淡然而深远的思考。在跟随公益活动感受社会大爱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也更加发现金融的魅力。金融与公益一样,也可以改变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当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之后,我们再次从金融出发,从人类的本质需求入手,重新思考如何让我们的金融事业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如同“慢公益”一样源远流长。(转载:安晓博《当“快金融”遭遇“慢公益”》)

(0)

lin2014-04-14

1月7日,娱乐大亨邵逸夫辞世,享年107岁。纵观邵逸夫的一生,做了三件事:电影、电视和慈善。 笔者对邵逸夫的最初印象,缘于他在内地捐建的“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体育中心”等。后来得知,邵逸夫是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影视王国,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有评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 邵逸夫成立的邵氏电影公司拍摄过上千部电影,影响力遍及全球华人社区。除了投资眼光长远,在经营管理上他也有独到之处。比如,公司采用片场制,引入工厂式流水线作业,拥有自己的发行机构和合作伙伴,从电影制作、发行到放映都开风气之先。后来又把主要精力投入无线电视,制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培养了一大批影视明星,成为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可以说,两岸三地,从“50后”到“80后”,差不多每个人都看过《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邵氏出品的电影、电视剧;即便是“90后”,也熟悉各个学校里的“逸夫楼”。 在内地,邵逸夫更为人们熟知的身份是大慈善家。1月7日,邵逸夫辞世后,一张百度地图密布逸夫楼的页面截图意外成为网络热点,更引发了媒体和名人的接力转发,全国网民通过搜索百度地图“逸夫楼”的形式,自发对当天去世的邵逸夫的悼念。百万网友争相转发的“逸夫地图”,手指划过每一个省份,都能看到邵逸夫的慈善坐标。邵逸夫有着“散尽千金济众生”的气魄,但在工作中却相当“悭吝”,他会“因1毛钱差价,拒绝剧务去外边花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 邵逸夫曾说过,“中国要强大,教育太重要了。我看到国家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呀!我的捐款重点在教育,培养人才,做些实际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有媒体这样报道: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可以说,邵逸夫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慷慨捐助内地教育、科技、医疗、赈灾等诸多方面贡献卓着。 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另外,2002年,邵逸夫出资创立了“邵逸夫奖”,以表彰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被誉为“21世纪东方诺贝尔奖”。 商人的最高境界应是回馈社会。邵逸夫的一生,从富到贵再到雅——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仰。 邵逸夫不仅是一位久仰大名的娱乐巨擘,更通过遍及中国的邵逸夫楼成为了文化和时代的象征。邵逸夫的辞世让香港失去了一位娱乐大亨、大慈善家,但他的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除鼓励了年轻一代外,也为大众树立了回馈社会的榜样,更留下了“影视王国”和“大爱精神”。(转载:李晓红《邵逸夫:商人的最高境界是回馈社会》)

(0)
1 8条信息

易军2015-01-29

每次大灾大难后民众都心系灾区,都会有大批志愿者赶往灾区参与救援活动。这本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带来严重交通堵塞等问题。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在志愿者活动有较长历史的日本,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日本,灾难发生后,所有志愿者先到灾害志愿者中心报到,听候调遣,决不允许擅自行动。志愿者向灾害志愿者中心提出申请后,先了解灾区状况,准备必要物品,并加入志愿者保险。灾害志愿者中心还会准备必要的地图和工具,借给志愿者,有时还为志愿者提供在灾区的住房和到达避难所的交通手段。而志愿者在结束志愿活动后,要将活动结果、了解到的情况等,报告给灾害志愿者中心。 在东京做英语教师的美国人大卫和杰夫属于非政府组织“ 和平之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