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网络词汇需要我们的包容?

发布日期:2014-03-28    浏览次数:2681

  

       河南省规定,从41日起,“高大上”、“喜大普奔”等网络流行语不得出现在机关公文、学生教科书中。对此,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机关公文在公务活动中起到交际、传递信息的作用,应当表达准确严谨,使用书面语言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值得推广。

       其实,网络语言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拓展和补充,给中国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世界日新月异,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词汇和语文现象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接受新的,淘汰旧的。此外,出于表达精准方面的考虑,机关公文禁用网络词汇可以理解,但是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词汇不可避免地汹涌而来,必然会冲击到机关公文,一味的禁用不是良策如果可以在规范的前提下采取包容态度,这种清新的文风、亲民的语言,能能促进改变作风、提升政府亲和力,拉近与群众距离。网络词汇,你知道哪些?对网络词汇是该拒绝还是包容?

相关热词搜索:网络流行语 河南 社会舆论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2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姜帅2022-05-17

坚决拥护和支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防止网络水军混水摸鱼,防止别有用心和不法分子兴风作浪,伤害百姓和网站。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微信不是作乱之地!每一个人的言论都要负责任和承担责任!

(0)

卿矢2019-08-22

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语言,毕竟没有在全社会流通,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内涵,往往会使人一头雾水。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语言,毕竟没有在全社会流通,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内涵,往往会使人一头雾水。

(0)

衡十二年2019-08-17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具有简约性、丰富性、开放性、形象性等特征。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网络语言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语言更具生命力。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

(0)

温柔2019-08-13

我们不宜过分夸大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与日常用语存在较大差异,除了用于交流,主要作为网络风向和时尚的象征而存在。网络词语的构造方式大略有以下三种:用常用字组成新词;旧词新用;制造新字再组成新词。这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若被过于泛滥地使用,也容易产生歧义。网络词汇的流行,大多与一段时间内的热点事件有关,在网络上,这叫做“梗”,一待热度减退,新词便随风飘散、无人问津。为此,虽然网络产生了诸多新词,最终幸存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再费力考虑是否将其编入词典等便没有意义了。不容否认,网络语言中存在脏话,但不能因此而彻底否定它,我们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是人类的心性。其实不少网络词汇,由于采用了新的表达方法,反而冲淡了戾气。如时下网络热词“狗带”,是英语“go die”的音译,与其说这是在骂人,不如说暗合了网民善于自嘲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若以强制手段禁止这些词汇,非但未抓住问题关键,反而会激起网民逆反心态,弄巧成拙。这绝不是说对网络语言过分粗鄙化问题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说,治理网络语言的关键是净化整个网络生态环境。

(1)

张兰2014-09-22

诗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我国,诗歌,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结晶,自古至今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中国是世界上诗歌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但是现代新诗的诞生却不足百年。我国诗歌文化历史悠久,自诗经至楚辞,而古风,而近体律诗,和新诗。现代新诗不讲格律,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1917年2月,《新青年》杂志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标志着中国新诗的诞生。     可是,当今许多诗人在现代新诗的创作中,在抛弃古典格律的同时,对西方诗学过于顶礼膜拜,其实,从国外学过来的东西,只是一种模仿。创新和模仿,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近年,许多“诗人”鼓吹横的移植,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一句简单的诗句,往往数十字,却沾沾自喜,让人不是“琅琅上口”,而是“拖泥带水”,不知所云。需知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由字组成词组,再组合成句子;而英语等别国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且有多义性,由词组合成句子,诗句译成汉语,无可避免地冗长,缺少意象和韵律,这些都是翻译的不足之处。但一些“诗人”却照搬别人的文学模式,这种舍本求末、盲目崇拜的结果便是“诗歌”远离读者。那些“先锋”诗歌,与其说是诗,倒不如说是分行的散文、杂文和谜语。现代汉语是一种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语言,文化滋养文学,现代新诗应汲取古今中外精华,要把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融入到诗歌艺术之中。诗人阮章竞的最大成功,是他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向古典诗歌学习,并使之与民歌融为一体。向诗人阮章竞学习,坚持诗歌民族化,这是新诗创新探索的路径之一。 (摘自:王晓波《当今诗人应向阮章竞学习什么?》)

(0)

jing2014-04-30

最近一段时间,汉语中夹杂外语词的现象,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表示,汉语中大量使用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这种观点,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外语词在中文中早已大量存在,在英语、日语等语言中也比比皆是。出现一些新鲜事物之后,如果无法在本民族语言中找到确切对应的词汇,借用外来语是促进沟通和提高表达效率的常用做法。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DVD、KTV等词就曾被民众大量使用,而WiFi、iPhone等则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宠”。如果以是否有外来词作为判断“语言纯洁性”的标准,恐怕没有语言能称得上“纯洁”。    中文吸纳一些常用的外语词,既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满足了民众了解、认知新鲜事物的迫切需求,又促进了国人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外语词的使用还切实地提高了表达效率,节约了交际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语词非但不是对汉语的破坏,反而是对汉语的一种丰富和促进。   如今,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新鲜事物的出现呈现井喷状态,在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的中国,出现大量的外语词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些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这一现象的过度解读,多少带有几分杞人忧天的色彩。这种过虑,既暴露了一些人对汉语文化的不自信,也展现了一些人对新事物无所适从的恐惧。可以说,以排外心态维护汉语“纯洁性”,实质是一种语言文化的民族主义。   事实上,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试图限制外来词的使用,但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中国也曾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很难得到民众的认可。出现这种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固步自封并不能保护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反而容易因为封闭而走入死循环。只有与时俱进、开放包容,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   我们并不否认,对一些严重影响汉语生态环境的现象进行规范,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要强调的是,这种规范不能滥用和扩大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对语言的规范化也应当适应这种的变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从本质上讲,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真正鲜活的语言应是开放的、发展的、融合的。顺应语言本身发展规律,尊重民众选择,才是规范汉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强大的语言和文化,总是伴随着强大的包容力。更何况,目前民众使用外语词的频率,并没有严重到“泛滥”和影响理解的程度。对于汉语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多一些文化自信,多尊重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多尊重民众“约定俗成谓之宜”的选择,少些狭隘的语言民族主义,如此才会真正促进汉语的纯洁和健康。(转载:刘璧洁《莫愁汉语“不纯洁”,文化发展需自信》)

(0)
1 6条信息

bn2014-07-28

 随着前段时间电视上“中国成语大会”、“成语英雄”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浓缩着中华文化悠久历史、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成语又一次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成语之美,使现代社会惊叹不已。   成语是一种有固定格式、有特定含义的特殊语言形式。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自己的成语(如英语中就有“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但汉语由于历史传承极其悠久,汉语中成语的绝对数量及使用频率,都远比其他语言更为丰富多彩。据专门研究成语的专家估计,汉语成语有50000个左右。汉语成语数量众多,主要有以下来源。   一是保存在先秦文献、诸子百家中的寓言故事。早期人类和动物密切接

(0)

紫川录2014-07-22

 在公共话语和说理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看法或结论是正确的,但用来支持它的理由或提出的解释却是错误的。这时候,这个看法或结论就会被看成是错误的,或者不值得理睬。例如,有学生说,应该废除英语必修课,因为我不喜欢。这个理由是不合理的,因为那只是你个人的喜好,不能用作公共理由。就算废除英语必修课的主张是正确的,这个“我不喜欢”的理由也会使它显得幼稚可笑。   官场报告语言的雷同、僵化,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逻辑措辞相似”、“共性问题较多”和“风格一致”。如果一个老师班上几十个学生按同一个命题写作文,结果段落一、二、三、四、五都差不多,用词造句也都大致相仿,他读这些作文时会怎么想呢?会以为是“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