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高端医疗如何公私分明?

发布日期:2014-05-30    浏览次数:253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的分化,不同的群体对医疗服务品质有着不同的需求,高端医疗服务代表着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完善的服务水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是具备较强经济能力的中高等收入群体。日前,上海一家主营高端医疗服务的医学中心开始试营业。

       然而,要保持高端医疗服务的公平、健康发展,应该做到公私分明。如今,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实现了资本民营化,但医疗资源并未一同实现民营化,像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是目前尚未离开公立公立医院体制的多点执业的医务工作者。这就很容易使得一些在高端医疗机构兼职的公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逐利本质之下,将患者推荐或者诱导到收费标准更高的高端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从而拉高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公立医院不能彻底沦为低端医疗服务,这会让没有经济能力享受高端医疗服务的中低收入人群无法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医疗行业会紊乱不堪高端医疗的发展,会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医疗 高端 收入分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25)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祁明2022-09-07

我前段时间从外地在武汉某医院提前几天挂了一专家号,到诊的那天等了近5个小时,结果问诊时让一助手跟我看一下,问得沒问清楚就说住院,为了少受折磨只有住院,住院后第一个到病房问诊的医生尽然也是实习医生,又简单问一下后开了一些药以及无关紧要的检查单,恨不得把全身检查够,我说了一下还不高兴。结果到第四天才有什么医生走马观花的查房问了二分钟。结果肯定是不理想。

(0)

随风2022-09-06

这是有人发给我的一位患者写的经刘翔峰诊治的经历,非常真实,我完全相信这是真的,建议大家阅读和转发。我多次写过,有的不良医生为了赚钱,根本不把病人当人看,什么事都可以做。 假设你是这位患者,在腹痛急诊时遇见著名三甲医院的高级职称医生告诉你:必须赶紧做手术,不做会死。我估计都会扛不住,只能同意,结果很可能做的是不需要的、且有明显伤害的手术,甚至被切除部分正常器官当做交差,细思极恐。幸运的是,这位患者有医学背景,懂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原则,并且坚持自己的看法,所以才幸运逃脱。看完事件整个过程你就知道,他其实已经被医生推上手术台了,关键时刻仍然有勇气说不,内心确实很强大。 这个事件也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医要提高警觉性,学会拒绝不良医疗行为,一定不怕得罪这类的医生,否则很可能更糟糕。

(0)

南生2020-05-14

张曼菱:在城市中,似乎有一种“势利”的思维,仿佛只有底层百姓才会去看中医吃中药,中医退缩到偏僻的角落里,艰难地生存。其实,许多患者在接到西医的无情宣判后,总会返回民间,到陋巷和山里去寻求中医的救治。而中医,从来没有因无望的诊断而抛弃病人——即使是最不可能有收效的病人,中医也会让他服用调理与安慰的药剂,以示“不放弃”。从这一点来看,中医“悬壶济世”的信仰是高于西医的,因为它是因人创立、为人所用的医学,可陪伴人的生死。 中医与这个民族是同生共死的。在那些著名中医的传记里,总有这样的故事:当无名瘟疫暴发,中医临危受命——这个“受命”,不一定来自皇帝或是官家,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召唤。他们挑起药担,带着弟子,深入疫区。在那些村镇,他们立灶架锅,熬药施救。民众们端碗喝药,医者观其效果,不断改进配方,由此留下很多因时因地配制的不同药方。所谓“逆行”,是中医的世代担当。救人救疫,岂论成败功过,只谓问心无愧。

(0)

明史2020-03-01

钟南山:特作如下建议。 1. 强化医改中供给侧的改革,增加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特别是对医院发展和医生薪酬的直接投入。也可以通过三医联动,把医保费用和卫生投整合起来,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 政府要为公立医院兜底,尽到保障责任。这些年政府对医疗的投入不少,但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据北京大学医务部有关专家提供的资料,2015年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1%,而世界上高收入国家为13.3%,中高收入国家是11.5%,低收入国家也有10%。尽管在近十年我国对医疗卫生投入经费几倍地增长,但都属于增量比的增加,而且主要是针对需求方。但在存量比上却没有增加:近几年我国在基本民生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没有什么增长,分别为2012年32.52%、2013年32.5%、2014年32.24%、2015年32.5%,2016年计划:32.58%。政府需要在关系民生的领域有更多的投入。对于需求方,政府投的医保费用今年由420元增加至450元,但由于医院市场化的体制未变,即使医保的投入比现在再增加几倍,也会被医院吸食过去,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据北京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高级顾问、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系郑家强教授的研究,全国过度检查和治疗的开支接近约6700亿元/年,占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加大对供给侧的投入,可极大减少需求侧的过度检查及医疗负担(这是医院自负盈亏导向的恶果)。假如这1%在体制转变后用于提高卫生人员待遇40%分配给职业医师,40%分配给其他技术人员,上述人员分别每年增加的收入是:11.28万元、5.14万元。医务人员的收入得到保障,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为了逐利而过度医疗的温床。按这样的计算方法,政府在对卫生的总体投入上不但不用明显增加,反而使医保上的浪费大幅度减少。这就是加强供给侧的一个机制转化问题。 2. 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条件,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曾去考察深圳罗湖区公立医院改革。2016年,在深圳市区多部门的联动下,在罗湖区成立了三医联动的“医共体”,成立了罗湖医院集团,采取“总额管理,节余奖励”的模式,五所医院和23家社区中心建立了由“保疾病”转变为“保健康”。医生的人力成本由政府财政投入(29.87%)、医保统筹基金购买服务(30.53%)和非医保业务收入(39.60%)构成,对整个社区的重点是防治结合、早诊早治。如果病人越少,特别是重症病人越少,年终结余越多,医务人员都有奖励。这种三医联动的模式十分可取。医务人员从政府部门获得了相当于目前三倍的财政补助,并且通过他们的努力,预防疾病、早诊早治做得越好,年终奖励越多,这样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而且他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医护人员,病人及社会群体共同努力,统一在保健康、少发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共同目标上。

(0)

呼啦啦啦2019-08-16

如果有人认为,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服务一定意味着高超的医术,你一定会不以为然。你会说,环境归环境,最重要的是权威的专家教授。因为我来医院的目的是为了把病看好,而不是为了消费环境。当然两者最好能兼顾。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选择高端医疗健康保险时,还是盲目地认为外资或者私立医院更好,因为环境好、服务好,可以彰显地位。但是我们忘记了,如果外资或私立医院医疗资源足够丰富,就不会请公立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来出诊了。 不可否认,真正优秀的权威医疗专家集中在公立三甲级医院的特需部。他们大多是医疗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主任、教授。"新医改方案"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特需医疗的收费标准,以彰显这些最优医疗资源的真正价值。所以,将医疗网络直接定位于公立三甲级医院特需部门的高端医疗健康保险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0)

乔伊2018-10-07

我想说一下关于“道”这个问题。我听过一些医院的院长开总结大会时说:过去的一年,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医院的住院患者增加了20%,我们的门诊患者增加了30%,我们的收入增加了10%。那么这句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可能在座的主任和医生们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其实我告诉大家,这不应该是院长说的话,这应该是企业家说的话,我们院长该怎么说?我们应该说的是“我们治愈了多少人,我们帮助了多少人。”我们已经忘了什么叫医院,这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也有医生告诉我说,自己当医生就是为了赚钱。这本身没错,但我想告诉你,只想赚钱,那就千万别当医生。这个社会上比当医生赚钱的工作还有很多,卖房子、开矿、做金融、做IT……但是,只有两个行业又有钱又有尊严,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在日本,只有两个职业能被成为“先生”,同样是医生和教师。

(0)

赫锎荟2018-07-27

为什么要搞高端和低端呢,这不就很容易导致社会阶级分层?会很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

(0)
1 7条信息

张玉台2014-11-24

患者:我2007年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偏高,空腹血糖6.3mmol/L,医生建议我加强运动和注意饮食。由于当时我身体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我有位同事患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特别明显,我一直没有出现像他这样的情况,也就放松了警惕。在2008年体检中,我的空腹血糖达13.6mmol/L,被确诊为糖尿病,还是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为什么我的发病特点和别人的不一样呢?我现在由于症状不明显,也未做系统的检查和治疗,只不规律地口服一些降糖药,血糖时好时坏,像我这样的病情,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王教授:要减轻糖尿病对人的危害,关键是要做到早防早治。糖尿病是一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