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某些领域国有控股能成大事?

发布日期:2014-12-02    浏览次数:3244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国有控股企业有着实力雄厚、屹立不倒的光辉形象,像航天科技、国家电网、宝钢、中铁等国有控股企业,既能得到国家的各种补贴,更有政策、市场和人才支持,使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大展拳脚,而这些企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和市场的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西方的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时,中国还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与国有控股是分不开的国有控股能稳定市场价格,避免恶性竞争,对人民的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比如中国电网将电输入千家万户,虽然边远地区人口稀少、设施经费高,几乎是倒贴的买卖,但却是改善民生的前提。还有高铁更是如此,沟通全国各地的铁路网,对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毋庸置疑的。如此这些全国性的大工程,恐怕非国有控股无法完成。所以,某些领域国有控股往往能办成大事,您说呢?

相关热词搜索:国有 控股 行业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0)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weijie2018-11-21

未来中国民营和国有重要分工就是,国家可能第一方面主要做基础性产业或投资量很重的产业,而民营经济做所谓消费产品。分工协作,零部件配套完成推动。这样一来对民营和国有产业布局将越来越清晰了,大家都有事干了。不是没有事干,好多都有事干。你想想船舶制造涉及到那么多产业,你还不能做一个零部件!我一个学生,她给现代船舶搞零部件配套。一个女学生办这么重的企业,就是零部件配套,分工协作。未来民营、国有在产业上分工,在一个产业内部也实现分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推动发展。

(0)

孙锋2017-08-31

中国发展到今天,国企的使命比过去更加重要。中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国企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其作为一般经济主体的身份,按照企业规则参与市场竞争,而“国有”属性决定了其超越一般企业的范畴,在实质上作为政府职能的某种延伸,必须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无论如何改革,这一地位必须“理直气壮”地守住,并且随着国家经济体量的增长进一步做大做强。

(0)

汪洋2016-07-22

我认为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的投入,促进更多理论创造和变革性技术突破。同时,在极少数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必争领域,发挥我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快突破瓶颈、抢占制高点。而在更多的科技领域,政府应着力破除制约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0)

宋作文2016-02-03

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和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能源技术发展革新步伐加快,世界各国正加快电网建设进程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全球能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需要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0)

单增庆2015-08-31

30多年来,中国发展道路彰显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学术界应深入研究中国奇迹的“政治动力”,提炼和归纳中国的政治经验和理论价值,确保新的政治发展评价体系在世界上特别是在非西方世界更具代表性和理论适应性。要超越西方世界固守的诸如“民主—独裁”、“普选、多党制”等单一性指标,突出那些更具广泛性、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政治因素如发展力、领导力、动员力、稳定力、保障力等。通过对各国政治的“主权性、稳定性、制度性、民主性、有效性、法治水平、廉洁程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全面而准确地展现出一个时期里世界各国在政治舞台上的发展与进步。

(0)

海森堡2015-03-06

对于一些有益民生的行业维持国有控股才能更好的稳定社会和经济,私有控股虽然可以促进技术的改进,也可以带来质量的提高,但是容易激发恶性竞争。希望共绘网更加务实开展研究,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方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建议,起到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

(0)

laimanhong2015-01-12

同意。很大程度上来说,国有控股确实能办大事。国有控股的企业大都关乎民生,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国有控股企业有着国家政策的关注,资金雄厚、人才聚集,其成事能力较高,对于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0)

周恩来2014-12-15

共绘网你们的声音让世界为之一振,像一扇窗户使人的思想获得解放。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试问中国哪一项重大成就和辉煌没有国资和国有的身影与贡献?一盘散沙能盖成高楼大厦吗?综观世界上各国的社会发展,唯有中国集中国家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了不到65年的时间,就挤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世界惊叹,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没有国家控股是很难完成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克服国有企业的弊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内的贪污腐化等问题,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国有企业走上一路有中国特色的健康道路上来,助社会进步,人们富足安康。

(0)

周梁2014-12-0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为什么中国会从“一穷二白”、“一大二弱”的中国变成世界最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呢?   一、如何衡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我们对现代化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基于张培刚先生关于工业化的定义,我将现代化定义为:“全社会范围,一系列现代要素以及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的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中国现代化实践,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最为成功的现代化实践,不仅快速追赶西方现代化,还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怎样从理论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在百年衰落之后重新崛起,这涉及到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从这一理论看,中国先后经历了现代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初步成长期(1949-1977);第二阶段是迅速成长期(1978-),到现在尚未结束。   如何衡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才能比较准确衡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这里主要是进行中美两国总量比较,采用了三类指标:   一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GDP指标,从GDP(购买力平价,1990年国际美元)指标来看,中国相对美国的水平从1900年的70%下降至1950年的17%,而后呈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已经达到104%。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购买力平价,美元现价),也得出同样的结论,2014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102%;二是与现代化因素相关的发电量指标,中国相对美国的水平从1900年的0.01%,到1949年仅提高至1.2%,而后迅速上升,1980年为12%,到2013年已经达到126%;三是与科技发展实力相关的指标发明专利申请量指标,直到1984年中国才开始实施专利法,比美国(1790年)落后了194年,但是到了2013年,仅30年的时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从中国相对美国水平看,这三大核心指标(经济因素、现代化因素、科技创新因素),中国先后经历了初步追赶、迅速追赶、并驾齐驱、不断超越的现代化过程。由此可知,中国用了相对短得多的时间,实现了美国花上200多年时间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中国在以上三大指标总量方面超过了美国,中国的三大指标人均量方面还与美国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而缩小这些相对差距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追赶的重要目标。   从中国创新能力看,决定了中国的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也决定了中国不仅能够成功追赶美国,还会成功超越美国。   二、“中国道路”是我们最大的创新   中国最大的创新就是“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改革一开始,中国领导人就十分自觉地提出了“中国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目标。1979年4月,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究竟怎么个搞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他代表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作了回答: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这是最早的“中国道路”的表述,当时只包括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现代化因素,在当时是指“四个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义因素,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从毛泽东以来一直所强调的最重要因素。后来,又包括第三个因素,即中国文化因素,这是基于中国的历史来源的基本因素。   中国道路的三大因素:一是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最大限度扩大生产、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利用现代要素,如土地、资源、能源、资本、劳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知识和制度、法律等。二是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目的地解决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长期不能解决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贫富两极分化等十分严重的问题。三是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因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社会有重大创新,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安居乐业社会,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   如果说,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第一个因素与美国是基本相同的话,凡是美国具有的现代化因素,我们都要有,我们还要创造新的现代化因素。那么,第二个因素和第三个因素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与美国道路最大的不同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道路是独特的,由此也显示了独特的三大优势:即后发优势、社会主义优势和中国文化优势。   三、“中国道路”将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在整个现代化的道路,尽管我们的这条道路还没有结束,但是它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模式。如果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也将继续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农村人口最多、贫困人口最多、文盲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方面中国现代化成功本身就对世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成功还会对外部产生外溢性或溢出效应。我们简称“中国贡献”。有些是可计算、可量化的,有些是不可计算、不可量化的。   第一,中国对世界减贫作出了最大贡献。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国际贫困线标准,1981年中国约有8.351亿贫困人口,占世界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43.6%;到2010年,分别降至1.571亿人和12.9%;同期,全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19.134亿下降至2010年的12.15亿,减少了6.984亿。中国的减贫贡献占世界绝对贫困人口总减少量的97.1%。   第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2007-2012年间,不论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46%和31.73%,都显著超过美国(分别为13.32%和10.20%)。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是全球经济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发动机。   第三,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并居世界首位。2000-2007年间,中国对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为10.05%,同期美国下降至7.99%;2007-2011年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9.48%和7.31%。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13年之后,美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国。100年之后的2013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国。可以预期,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还将会越来越大,并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国之路”正在不断验证“毛泽东预言”、“邓小平预言”。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也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转载:胡鞍钢《中国现代化是成功之路》)

(0)
1 2 19条信息

王欣2014-12-03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定调。国有企业改革已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之中,不少省份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已出台,其余省份也正在讨论和酝酿。社会各界普遍对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充满期待。 这种向前看的思考方式符合改革思维惯性。大家希望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释放更多的正能量,以充分调动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积极性,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笔者认为,在人们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在和未来式样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改革的过去时。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都不能将历史相割裂。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一定要基于国

(0)

胡树华2014-12-03

一、第一阶段: 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承包制 解放后从苏联引入一套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国有企业,它们构成了第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对象。当时国企的性质是什么?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市场体系中的企业,而是一个纯粹的按指令生产的生产单位,更准确地说是个“工厂”。既没有定价的自由,无论是要素价格还是产品价格,都不是这些国企决定的,也没有定量的自由,生产多少,规模多大,都由上级计划部门下达指令。 这些国企是与计划体制匹配的。1978年之后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搞承包制使粮食大丰收,产量大增。后来几个“一号文件”,把承包制确认下来。当时就想农村的承包制能否推广到城市工业中来。现在看,这种思

(0)

赵振铣2014-12-03

知识界有那么一些人,一说到国家的发展道路,总是惟西方马首是瞻,以为西方模式万能,主张照搬西方模式。就像遗老遗少一样,进入新世纪,他们的脑子里还拖着根“80年代的辫子”。   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受了严重挫折后展开的。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想学说、发达的物质文明,在启迪了国人思考、促进了思想解放的同时,在一些人那里,也造就了艳羡和仰视西方文明的眼光,并使他们对西方模式形成了一种盲从和膜拜的心态。   当今知识界的一些知名学者,就是当年的风云人物,他们在译介西方学说、以西方标准抨击中国现实的过程中,获得了“思想先驱”乃至“思想斗士”的名声,在民间乃至官方,都获得了赞誉。

(0)
1 2 1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