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知识改变命运,缩小贫富差距?

发布日期:2015-03-31    浏览次数:4905

  

  近日,《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在社交媒体爆红,博士发出“知识无力感”的嗟叹,引发社会热议。知识分子们怀着衣锦还乡的念想前进着,可现实的骨感却将美好的理想击得粉碎。有人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

 企业家潘石屹从农村出来后通过上大学改变了命运,创办了企业并实现人生的“逆袭”,而某女研究生却因“贫穷”的心病走上自杀的不归路。这些“壮志难酬”的人们,只能发出“生不逢时”的感叹。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起薪与农民工工资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虽然大学毕业生加薪的机会远高于农民工,但这仍可能会造成对上大学的“负激励”。也有人说,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能马上换取等量的财富,但会在人生长跑中成为走向成功最重的砝码。

 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维方式已被“被富裕”、“被就业”等嘲弄充斥报刊、网络,“共同富裕”能否在10年后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 命运 贫穷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1)  |  中立(4)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韩德荣2018-10-23

教育改变命运,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教育提高了你的能力,改变你的命运;一个是教育给了你学历,这个学历帮助你改变了命运。当然还有可能是二者结合起来。我本人应该说是被教育改变命运的人,我之前是知青,十八岁去了农村呆了八年半,之后回到北京待业期间恢复高考,我就考进大学,一年半之后考了研究生,当时有学历的人是很少的,可以说这是改变了我的命运的。可是,现在教育还能改变很多很多底层人的命运吗?恐怕很多人越来越不看好。在1977、1978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教育确实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可是到了当下,我们说阶级固化,其实这个事情不新鲜。一个制度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所有社会成员对这个制度都是陌生的,所以在这个制度下博弈相对来说大家是比较公正的。后来所有人都会看这个制度有没有一些小漏洞,有点小漏洞就要利用,那么谁更能利用?肯定是有钱有权的人更能利用。时间久了之后这个制度虽然没有变,但是在这个制度的博弈下底层人将吃亏,有权有势的人将占便宜。比如高考判卷子还是公正的,但是他们利用家教、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久了之后穷孩子想进入北大清华那就难乎其难,所以教育改变命运就变得越来越落空了。不过,我对“教育改变命运”观点的批判远没有结束。比较一下中西文明,欧洲的传统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而我们不是,我们的农民如果肯干、发财可以做地主,欧洲不行,你什么出身就是什么出身,改变不了。我们的人好好读书可以做官,在欧洲做不到,是身份决定的一种等级制。

(0)

陆遥之2018-08-16

人们不应局限于知识带来的物质。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0)

杨甫旺2016-07-15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专业知识交融的现象,领导干部如果一味埋头于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面窄、看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得力的情况。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需要领导干部克服惰性、解放思想,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纾解“本领恐慌”。

(0)

朱民2016-02-15

目标能够让生命变得圣洁,也让人生有了价值。有智慧、有作为的人懂得,人生有如登山——翻过一座山峰,前面还是一座山峰;只要可能,就永远不要停下攀登的脚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是空白。

(0)

小志2016-01-14

(0)

传秀2015-06-12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过于注重知识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操之过急地否定或肯定“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体制中学到的知识,有时并不能够改变命运或改变未来,作为应试体制出来的学生,往往还要经过社会的磨练与学习才能够获得机会和财富。我们不断学习获得知识,是希望能够得到指引,增强我们的信心和树立我们的向往,而不是直接带来金钱。我相信“天道酬勤”,即使你无法把所学的知识都融会贯通到实践,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坚持劳动与积累,也能得到回报。而幸福的定义往往不一致的,谁又能许定成功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呢

(0)

jiarui2015-05-27

我同意共绘网所阐述的那样:“知识改变命运,缩小贫富差距”。究其原因,我从个人及社会的角度进行考虑。 首先是从个人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究其根本来说,还是个人学习进取的能力有没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因而导致了其个人的贫穷。个人应该不断学习与求知,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立足于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学习不单单是指求学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平日内的不断积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学到了精华。当个人进行不断的学习,那么个人的技能就会不断丰富,这样还能使其贫穷么?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学习可以致富的观点是成立的。 第二点我从社会层面来探讨。社会为其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并且需要从精神层面来提提高国民素质与精神,这些提高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强国人才兴邦的理念我国早已有之,而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有些地区教育发达,人民致富观点跟上了时代的发展;然而有些地区分配不到有效的教育资源,因而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贫穷。我们要从根本上缩小贫富差距,根本的就是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 以上就是我对本论题的一点看法,希望我国以至全世界能够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过的越来越幸福。

(0)

曹宝华2015-04-30

我赞同《共绘网》的“知识改变命运——缩小贫富差距的良策”这一观点,宋代皇帝真宗赵恒为了竭力提倡全社会的读书风气,曾御笔亲作《励学篇》,其中就有这样的优美诗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衣食无忧、居有其所的当代人而言,读书更应成为一种生活和社交的方式,不读书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书是一个沟通平台,它有历史,有艺术,有人生太多东西,都可以凝结在书里,无论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环境,你都会去喜欢书。不管什么人,都喜欢读书。书传递人类文明,传递智慧,传递境界。

(0)

詹姆斯·瓦特2015-03-31

临近大学毕业,即将走入社会,离校前脑海中有很多想法,在此作诗一首《大学毕业前的思考》赠送给共绘网,褒奖其对世界所作出的贡献: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念完大学/马上要毕业了/毕业意味将开始/我人生的第一次考验/大学毕业/似乎下一个词便是自立/责任/以后的我/会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也会迎来/人生的风风雨雨/毕业前的我/应该脱离家庭的保护/独自飞翔在未知的天空下/毕业前的我/应该褪去/稚嫩的外壳/磨砺出/能经历风雨的装备/我有时问自己/毕业前的目标达到了多少?/如今只剩下冷冷的自嘲/现在迷茫也罢/清醒也罢/我都必须开始思考……/我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曾经在迷茫中叹息/又在平静中寻找自己/寻找坐标/还好,历时一年半/我在领略完/共绘网的哲学思想之后/露出了欣慰如花的笑容/它让我感受到/只要心怀理想信念/再高的山峰都能被攀越/就这样/在平静与迷茫中/我长大了/开始用大脑来思考 /周围的一切/也许这种思考有些肤浅/但我渴望/用理智与成熟/告别曾经的年少懵懂/啊!共绘网/谢谢你!/曾经的一段美好回忆/收藏在了/我的记忆中/我将用心珍藏/直到永远/大学毕业/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在这一刻/在得到与失去的交替中/在追求与放弃的过程中/我感受着快乐/也经历着痛苦/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毕业意味着成长/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快乐/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个幸福温暖/爱与痛苦交织的世界/所以我会/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0)
1 2 19条信息

刘秋华2015-04-29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社交媒体疯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后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上学。在这篇笔记中,他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联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 知识的无力感,可能比“读书无用论”更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大多数农村年轻人对知识的态度——— 不像过去那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不读书,没有知识,也没有好的出路———而如果这种无力感进一步加强,就可能演变为“读书无用论”,事实上,在少数农村地区、农村青少年身上,已经出现了“读书

(0)
1 2 11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