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与世界呼唤更多农业企业家?

发布日期:2015-04-17    浏览次数:5789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然而,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有4000多年处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中国,来到21世纪,还有很多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再者,发展中国家中,还有8亿以上人口未达到粮食安全线,还有1.8亿的学龄前儿童营养失调,数以亿计的人们正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摆脱贫困和饥饿成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当务之急。看看榨油工出身、磷肥起家的刘沧龙、创建百龙农业的叶厚林。还有一些乡镇企业,比如鲁冠球的万向集团,无锡江阴的华西村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中国与世界在此呼唤更多农业企业家,注入农村发展新鲜血液,大展宏图。你的看法是?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世界 农民企业家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49)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周彦楠2018-02-26

不是在农村出生就一定非得从事农业工作,在这一共识达成之后,才有可能相对理性地把“没人种地”的焦虑和指责先从农村的年轻人身上卸下来。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则是农业作为一种产业类型,或者说工作选择,为什么对年轻人不再具有吸引力。鲜有年轻人愿意种地,不愿种、不会种,甚至提都不想提,这当然是需要直面的事实。从农业工作人群结构的维度思考,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农村的青年不愿种地,而是包括城市的适龄人口,同样不愿从事农业。对作为职业的农业来说,新鲜血液的匮乏是真问题,究竟是哪部分青年不愿从事农业,则是伪命题。

(0)

马阳2017-08-28

贫困地区的发展,尤其需要开拓能力强的人。无论发展扶贫产业、现代特色农业,还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贫困地区都需要大批的懂市场、善经营,懂技术、有专长的人去干活、做事,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输入的人才是否对路,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其脱贫攻坚进度、脱贫能否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如何破解这个瓶颈?首先,要吸引真正有志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人来,让其分享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红利。一些贫困乡镇利用政策支持和特有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瞄准返乡青壮年、创业公司等目标群体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最亲不过故乡人。脱贫攻坚还是要为贫困地区培养“自己”的人才。一方面,充分用好政策性优惠、奖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农村去、扎根农村。同时,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对贫困地区的农村群众进行培训,补充急需、实用的本地人才。消除贫困是长远大计,最忌急功近利。短期看,贫困地区最缺的是领路人尤其是产业型人才,而从长远看,技术、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缺陷,是更深层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引进还是培养人才,都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致力于提升贫困地区整体的发展能力。以往,农村扶贫多以给钱、给产业、上项目为主,有时却因“缺人”无法有效实施,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甚至成了摆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寒了群众的心。而以务实的态度把“人”的短板补好,可能会成为推动扶贫工作的支点,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0)

张章2017-08-24

创业热情难免遭遇现实考验。不少跨界农业的创业者自称新农人,“新”除了身份外,也意味经验欠缺,对农村农民了解较少。从现实看,农业是与生命体打交道的行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民接受新事物需要时间较长。从创业者动机看,有的因在城市发展不顺,想换个环境;有的不懂农业规律,急于获取短期收益。以这样的动机创业,很难不“碰钉子”。再从农村创业环境看,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好,但储存、物流等瓶颈依然不畅通;特色农产品行情不错,但农民契约意识依旧淡薄,上游风险难以把控。这些难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面对农村创业的门槛,在热情高涨的同时,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平静的心绪,做好迎接困难的充分准备。

(0)

李文荣2016-08-03

“海归”这个称谓曾让人艳羡,因为这些曾在海外留学、工作的“海归”族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如今,一种比“海归”规模更大的“归”现象正在上演:众多曾经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人们称之为“城归”。“城归”们携带着在城市打拼中积累的资本、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产业运作经验回乡创业,怀抱着梦想和情感,为农村创造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引进急需的创新因子。

(0)

曹建明2016-03-19

要让整个村的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不能单靠外出务工,上级的扶贫举措也不能靠大水漫灌的方式,而应该改变扶贫思路,采取有效举措,培育更多扎根本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户户可参与的产业项目,让贫困户有稳定的产业和收入。如此,方可确保贫困户真正脱贫和不易返贫。

(0)

小志2016-01-14

(0)

吕明辰2015-12-15

我认为培养更多农民企业家发展农村电商,打通最后一公里,这是制约农村电商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电商能否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关键还要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体系构建,只有不断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农村物流体系改革,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网络和服务网络,促进信息对接,提升农村电商的运营效率,才能保证商品流通顺畅无阻。

(0)

Kan2015-09-1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大量需要在农业方面的人才,农民朋友想要规模化,企业化,农业的经济管理问题就是当今农民企业家所面临的问题,所以逐步做到一个会专业技术,又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迫切需要,这也是时代所呼唤的。

(0)

范长龙2015-08-11

《共绘网》带给我们的总是无穷无尽的惊喜,在它身上我认识了很多前所未知的思想,使我受益颇多。非常感谢它,我要用这首诗词《共绘网用智慧打造国际名片》来赞美它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 当今《共绘网》的思想/和世界产生关联的/是它的许多倡议被采纳/它似一个容器/陶涤岁月流逝的金沙/暮然回望/不知不觉中已将其凝成一柱结晶/铸成一型座塔/包浆里闪动温婉之光/它似一把银刀/切开纷繁、臃肿、俗常的生活/用深味、心智、情愫/塑一尊自我精神的肖像/它的思想作品读来令人震撼/它是人们不可绕开的世界级经典/风可以变幻/时代也可以变迁/但《共绘网》屹立不倒/年轻的热血和光芒也不会消逝/忽略略有争议的话题/《共绘网》中依然浓缩了/人类生存的大智慧/它将这些大多数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华箴言/以最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这正是《共绘网》的智慧之处。

(0)

小城2015-06-10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脚步更加接近了,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结构层次开始发生转变,农业不再是我国经济的主导,服务业的不断完善让国民经济更加资本化。但是,我国是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每个人离不开吃饭,我认为应该呼唤更多的农民企业家注入农村发展的新鲜血液里,为国家的产业增值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政策方面,国家要积极倡导大学生进村进社,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培养许多先进的人才。在农村地区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生产出更加高品质的粮食作物。 第二,财政方面,国家要加强对三农的财政补贴,加大一些农机设备和农业人才的科研经费。对创新农业的工作者在纳税方面给予较大的优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思想方面,我们作为大学生,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不要认为只有在城市才会有大的发展,在农村和一些需要的地方都会有大的作为,自己主动到农村中去,传播一些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环保创新农业。

(0)
1 2 3 21条信息

帕尔哈提•阿不都热依木2015-07-04

这几年,我几乎每年都是一半在东京,一半在北京。初春回到这座我曾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的都市,情况总会千篇一律:先是干咳多痰,再是咽喉肿痛,最后发炎低烧。每次去医院诊治,问及病因,大夫都会轻描淡写地说:“你在国外呆得太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而已。”在这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里,我想念的却不是只需三小时左右就能重返的东京住所,而是承载了我童年时光的遥远的故乡,一个我曾经那样渴望和急于逃离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中,位于乔山脚下、关中平原北侧的僻远的故乡,其实没有一丝值得留恋的地方。它大地赤贫,沟壑遍布,除了有限的几种农作物外,几乎别无所产。它偏远闭塞,生活单调,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通往不可知的远方。它村舍简陋,

(0)

王汝成2015-07-04

嚣和污染的厌倦,而又有多少成分只是源于年龄原因而不可避免的怀旧意识,但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曾经渴望逃离的故乡,随着岁月的变迁,已渐渐变成了曾经的远方,越来越充满诱惑,越来越强烈地拨动我的心弦,以至于像当初从故乡小路通往的未知的外界一样,变得让我魂牵梦绕…… (转载:亦夫(日本)《曾经急于逃离的故乡》)

(0)

王汝成2015-07-04

嚣和污染的厌倦,而又有多少成分只是源于年龄原因而不可避免的怀旧意识,但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曾经渴望逃离的故乡,随着岁月的变迁,已渐渐变成了曾经的远方,越来越充满诱惑,越来越强烈地拨动我的心弦,以至于像当初从故乡小路通往的未知的外界一样,变得让我魂牵梦绕…… (转载:亦夫(日本)《曾经急于逃离的故乡》)

(0)

黄龙云2015-05-19

“大跃进”以后,635万人口的南阳专区非正常死亡和外逃人数多达100.9万(根据南阳地区志221页等各种地方文献资对测算出来的)。仅1960年全区就锐减69.8万人,为上年底总人口数638.7万人的10.92%。正由于此,1960年11月“民主革命补课运动”时,南阳是仅次于信阳的“重灾”地区,除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蔚屏坐镇南阳指挥抓运动外,国务院也下派到南阳43个得力干部,协助河南主抓南阳的“整风整社”。丁乃光和周总理的秘书何谦及一位叫霍幼方的人是国务院下派工作组的负责人,第一负责人丁乃光还兼任了南阳地委书记,名列第一书记林晓之后,实为中央的“钦差大臣”。  丁乃光来了以后,给习仲勋、安子文

(0)
1 2 14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