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思考、质疑和创新是一流大学标配?

发布日期:2016-01-26    浏览次数:540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然而中国式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直为人们所热议

  

       中国式教育常被称为应试教育,国人重视左脑教育,忽视了右脑教育,考试成了唯一选拔人才的方法。教育要求随考试难度增长,考试难度随教育要求增长。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下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家庭相对富裕的学生都一窝蜂地远渡重洋去求学,除了镀了金的学历更被看重,这教育理念才是关键。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寒霜苦读,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迈入各大高等学府,然而,长期的灌输性学习方法成为软肋,和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更不懂得思考、更不懂得创新。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式教育势必要更看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思考、质疑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三样必须是一流大学的标配,不要再让中国大学生浑浑噩噩度过四年,这是求学道路上宝贵的时光,应该要利用好。您赞同吗?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 创新 标配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美女酷2018-11-26

今年8月,澳洲媒体爆出的一则新闻,让所有人傻眼。 根据澳洲教育部的数据,从2013年算起,到2018年5年时间内,一共有55000名留学生,被学校开除或退学,签证都被取消, 出乎意料的是, 这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占了很大比例。看到这,很多人都想问, 我们的孩子,究竟差在哪? 我们来看看澳媒给出的理由:1. 澳洲无法忍受不诚实:土澳之所以是土澳,是因为它保留的是最纯朴的一面,所以和美国不同的是,澳洲判断好学生的标准,相对于成绩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那55,000名被取消签证的学生里,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同一条原因——涉嫌欺诈。你学习不好,成绩不行,只要你努力了,用功了,对于澳洲人来说完全可以接受,毕竟每个人能力不同,你正确的态度摆在那里,导师一定会想办法帮你,甚至会放你一马。但如果你人品不行,整天净想着怎么投机取巧,那对不起, 澳洲会给你们好好上一课! 2. 澳洲教育看重演讲以及讨论: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国外被津津乐道。 一家知名跨国公司,来了三名实习生,他们分别是美国人,印度人,以及中国人。 三名实习生的表现,当然是截然不同的。 其中美国的实习生,只求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一到下班点立即走人。 在一些问题上,他虽然了解的并不深入,但还是能侃侃而谈,说上很多,常常一分钟能讲完的事,他能说上5分钟。 另一个是中国实习生,也是三人中最吃苦耐劳的一个,活干的最多,做的也最好,但是不怎么喜欢说话。 第三个就是印度的实习生了,他的工作虽然没有中国实习生做的好,但也不赖。虽然说的话冒着浓重的咖喱口音,但他也是三人中最喜欢发问,最爱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 实习结束了,学到扎实知识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所有人最后记住的,是印度人。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因为澳洲的课堂,正是这样的情况。 澳洲的大学比起重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重视Presentation(演讲)以及Discussion(讨论)。 这就让许多中国学生为难了,所以许多中国孩子,在澳洲上课,每天都像在吃黄连——既像哑巴,又有苦说不出。只能看着印度同学们,眉飞色舞地发言。结果就是澳洲大学越来越青睐印度学生,冷落中国学生, 毕竟他们欣赏的,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 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虽然个例不能代表整体中国留学生群体不好,但是要知道,个别人的不诚信、不遵守规矩行为,放到国际校园中,就会容易被放大,乃至影响一个群体的形象。

(0)

陆大道2018-11-19

我国科技界的人才选拔与资金投向是否受到SCI的间接支配?西方某些科研制度与SCI标准的移植,使我国科研队伍逐渐丧失了对西方模式的鉴别能力。各种项目的立项、验收、评审与奖励,各种头衔人才的选拔,其中包括最高学术头衔的选拔评审和无数重大项目立项与成果评审,这些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科学事业的大事,使用的是一些西方人的方向、理念框架、标准、外国专家做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提出:这些人才,包括最高“学术称号”人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选出来的吗?这难道不说明:SCI及西方杂志的编辑部,远程间接操纵了我们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我们在科技领域搞了这么多“国际前沿”项目,是国际化了,还是被国际化了?以SCI为核心的论文挂帅,其客观结果是使我国的科学事业逐渐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方向。当然,不可避免地扼杀科技创造力,导致我国科技界贫于创新、贫于思想。

(0)

小粉丝2018-11-03

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0)

Yummy2018-10-18

千百人中,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和唯一的正确性做斗争。一个能思想的人,又敢于实话实说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曝光地沟油的记者被当街砍杀,死时身中十几刀。乳制品打假人在家中被捅死。崔永元还能挺多久呢。为众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冻死于荒野,这是我们这些众生需要做的,而不是只是默然的看客。

(0)

Yangon2018-08-21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终体现在思考层面,也就是在同等条件下,一个人最终的成功与否,起于勤奋努力,终于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0)

周意元2018-08-21

比聪明更重要的是努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勤奋,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论上,在排除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勤奋努力,我们就能走上成功之路,但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

(0)

李媛媛2017-09-15

近年来,一些中国大学的论文数量持续飙升、专利授权数量大幅增长,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进步很快。这固然可喜,但这些数字并非世界一流大学的绝对标准,因为它们无法全面展示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质量,无法度量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更无法衡量大学是否明德至善、惠及人民,让人民满意。综观世界名校,它们均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业革命、文化繁荣中担当重要角色、具有引领作用。中国大学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需要步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阶段。但如果片面追求大学的综合性和研究型,盲目拓展学科专业而忽视学术质量,盲目承揽研究项目而把学生视作劳力,则无疑会弱化大学的第一功能,甚至逐渐丧失大学的生存根基。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一流,既要与世界名校同台竞争,又要避免片面追求“国际化”,要对各种大学排名、量化指标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只有让人民满意,才能称得上世界一流。事实上,比起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欠缺的不仅是物质条件,而且是大学精神;对于瞄准前沿、跨越发展,我们更需要的是逐本溯源、按规律办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本源、教育规律、人民满意既是现在丈量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距离的三把标尺,也是未来我们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所应遵循的三把戒尺。

(0)

姚圆圆2017-08-30

陶行知为何会执着于办校育人?走进古圣寺旁新建的陶行知纪念馆,疑问便会迎刃而解。陶行知原名文濬,1891年出生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贫穷的家庭无法供他上学,直到十四岁他才初涉校门。1914年,陶行知以优秀的成绩被选派出国留学,研修教育。置身西方,回望祖国,他看到中国弃旧图新的希望在教育,中国崛起图强的希望在教育。学业完成,他毅然归国,与蔡元培共同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会。他把重力放在平民教育上,在南京城外劳山脚下的晓庄,办起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专门培养乡村教师的师范学校。他亲笔写下的培养目标是:“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质朴的语句道出的却是先进的教育目标和理念。这时他才更名为陶行知。之前他曾将文濬改为知行,当中既有对求知的向往,又有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崇尚。从晓庄开始,陶行知不再以求知为目的,他要撒种,耕耘,将自己感知的思想化为育人强国的行动。只是晓庄播下的种子刚发芽,就被风雨摧折了;来到合川古圣寺,行知的希望才日日茁壮,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0)

XYww2017-08-16

世界名校之所以成为世界名校,因材施教的本科教育、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开放包容的办学格局是共同特质。在这些大学内部,更为重要的是孕育出独立思考的可贵品格和精神气质。独立思考是走向创新创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也是诸多世界名校长期具有办学活力而不衰的秘笈。如何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各种利益诱惑中不跟风、不盲从,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仅要进行思维的训练,还需要各种课程的学习。

(0)

刘水生2016-07-22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当前,特别需要研究形成适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各类教育机构任务和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略,实现依法治教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有机统一,使学校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教育现代化“细胞”。

(0)
1 2 3 28条信息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