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的孩子们童年快乐吗?

发布日期:2013-08-14    浏览次数:4565

    对许多中国儿童来说,童年只有学习、没有娱乐。因未来竞争激烈,且父母期望甚殷,与多数孩子整日为伴的是书本,而非同龄朋友。如今的孩子们,大量时间花在数学、语言和其他补习班上,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有儿童权益团体称,玩耍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深度眼镜,背上重重的书包而西方孩子则更多融入大自然的机会,更多玩的权利鼓励他们质疑和创新中国的孩子们真的快乐吗?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儿童 竞争压力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68)  |  中立(3)  |  反对(14)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VBGHFB2019-03-20

学习是越抓越紧,孩子是越来越呆;学是越上越大,孩子是越来越没有了个性。

(0)

富贵花2019-01-15

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们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听不懂,并且会厌烦。就是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要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什么大师,艺术,美……都不要给他。我不喜欢孩子半大不小就能说会道,全是大人教他的词,不像孩子。我在美国、欧洲、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他不太会说话,很简单的词,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废话,更没有空话。

(0)

mnfhsggssff5552018-12-26

德国宪法命令禁止学前教育。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则中指出: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住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

(0)

晶莹剔透2018-12-03

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呢?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太成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感受不到多少快乐。有一些家长以为国外的教育就是轻松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比如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教学领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专门的课程之外,还有艺术、语言等领域,充分开拓学生的天赋。所以,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正确的,但是学习过程往往是比较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不需要刻苦学习。

(0)

韩德荣2018-10-23

中国家长最喜欢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多大岁数算是起跑线呢?十岁?已经晚了。小学六、七岁?也晚了。所以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识字,就要学英语,就要上补习班。在发达国家,人家是有立法的,幼儿园不准识字、不准教算数。为什么不准呢?是因为你的心智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起来,不要给孩子压这么大的负担,而是要让他玩耍、让他自立。人家更重视另外一些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日本幼儿园,小孩儿每天带着好几套衣服上幼儿园,随时训练孩子们脱衣穿衣,一个是为了不使孩子丧失自己皮肤和身体来调节温度的功能,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我们中国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唐诗能背几十首,英语单词认识几百个,可是自己不会系鞋带、穿衣服,这种依赖会对孩子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在不该认字的年龄认字、在不该算数的年龄算数,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整个民族都输在起跑线上,在不该干这件事的年龄干这件事,极其荒诞。有的幼儿园觉得的确不该在这个年龄段教小孩子识字算数,但是不教的后果就是会被家长骂。所以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复杂的,是共谋,是共同来“毁人不倦”。政府肯定要负责任,但是家长的责任也不小。

(0)

厉靳之2018-07-31

不快乐,幼儿园开始就要背着一个大书包,每天的作业多到要睡觉都做不完,周末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压根就透不过气来。

(0)

烟花烬头2014-06-21

9岁女童在北京市顺义区一国学班内学习遭遇虐待事件,让人们重新审视“国学热”。近年来,在国学越来越受追捧的同时,“伪国学”也大行其道,不光是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学国学的旗号谋利,一些正规的国学班也良莠不齐,所传授的内容陈腐落后,当国学遭遇“李鬼”,“变了味”的国学能走多远? 一、当国学遭遇“伪国学”   近日,记者在北京八大处公园看到,几十名小学生身着汉服,在一名老师的口令下做着各种动作,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近年来,国学逐渐升温,《三字经》《弟子规》等一系列国学经典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为了能够让孩子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礼仪,很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进国学班。   但在国学班就能学到真正的国学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答案可能并不乐观,很多也仅仅是学到皮毛,并没有抓住国学的真正内涵,甚至还可能被误导。   北京市民秦女士有一个11岁的儿子。在孩子小时候,为了让孩子能够多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她去试听了很多个国学班。秦女士坦言:“这些国学班都不尽如人意,比较理想的书籍和讲座都很少。”   她说:“感觉很多国学班都不是很用心地在讲国学,很多连老师自己都不知所云,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不光在价值观上很守旧,讲的内容也比较陈腐,授课的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很落后,一般都是就事论事,简单粗糙,并没有延伸和深入性引导。虽然国学启蒙教育很重要,但总体感觉大部分国学班教师素质很低。”   一些国学典籍里陈腐的内容也受到家长诟病。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比如《弟子规》里宣扬了许多封建伦理,这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等做法违背人性,这些内容早都脱离了现实,所宣扬的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国学无异于“伪国学”。 二、今天的国学讲什么   一些孩子家长向记者坦言,送孩子去学国学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感受一下那种氛围,但现在国学班所教授的内容实在不敢恭维。国学本来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素质,但现在的国学教育却往往走偏,有的甚至成为“奴性”教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国学”解释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但国学概念本身还存在内涵不清、鱼龙混杂的现象。评论人叶克飞认为,如今大众所热衷的国学,实则与知识体系无关,仅属于延伸出的价值观。一些所谓“国学”甚至是沉渣泛起,仅是某些人的谋利工具。那一茬茬冒出来的国学大师,还有各种成人国学班、儿童国学夏令营,都属此类。教人读读《弟子规》就成了国学修行,实则是借孩子谋利的一门生意。   这种廉价、荒谬的“地摊国学”已经引起人们的警惕。包括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也因为其所宣扬的东西偏离了正常的价值观或者断章取义一味盲从,或者一心只为谋取私利,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在某些语境下,国学与庸俗的成功学几乎可以画等号。  长期从事古文编辑工作、热衷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王哲认为,真正的国学里面精华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并不相悖,只是国学里一些糟粕的内容应当被剔除,此外,“国学”一词正在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要么为某种目的服务,要么用来挣钱,“地摊国学”势必会被时间所淘汰。(转载:刘晓莉《变了味的”伪国学“为何能大行其道》)

(0)

永日2014-05-04

电视公益广告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小小年纪的孩子,看见妈妈给姥姥洗脚,自己马上也去打一盆热水要为妈妈洗脚。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说一百遍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不如自己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起反效果的行为:妈妈带着三四岁左右的孩子上公交汽车,见有空座,本来完全可以抱着孩子在一个位子上坐下,我却多次见到妈妈赶紧让孩子也抢个位子坐下,而且显得很得意,似乎是占到便宜了。可她不想想这样做对幼小孩子的心理起什么影响?如果长大了成为有便宜就占的人,会是好公民吗?会和人友好相处吗? 我还在超市见过一个怪现象: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对他爸爸拳打脚踢,嘴里还骂一些不知从哪里学来、不堪入耳的脏话。而那个爸爸却嬉皮笑脸,并无怒容,只是抓住孩子的两只小手,使他不能肆意打自己。真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好修养。我好管闲事,跑过去把孩子拉开,并紧紧抓住他的手,责问他怎么可以这样打骂爸爸。孩子感到意外,大声哭起来。这时原本在旁处购物的妈妈走了过来,很不高兴地责问我:“我们孩子怎么啦?要你管!”我说:“你们把孩子惯成这样,将来就会打骂别人,你们这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呢?”她不理不睬,气呼呼地领着孩子走了。 一年夏天,我在北戴河街上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女孩边走边吃冰棍。吃完后,她把包冰棍的纸和那根小木棍都拿在手上,而不是随手扔掉。等走到路旁有垃圾箱的地方,才把纸和小木棍扔进去。这孩子是由一位老爷爷领着的,看来是祖孙二人。因为是在休假吧,大家都很闲散,我走过去和老人搭讪,才知道孩子是从美国回来探望爷爷、奶奶的。我说:这孩子真好,这么守规矩,不乱扔东西。老人说:“这是在美国养成的习惯,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就习惯成自然了。”我想,我们也应该让全民都养成这种习惯,唯一的办法是靠教育,从孩子抓起,老师要教,尤其是家长要言传身教。 我国“官二代”、“富二代”闯祸的事例越来越多。“我爸是李刚”一时成为流传最广,最受人非议的语言。还有那些开着“宝马”、“奔驰”横冲直撞,旁若无人的年轻人,之所以那么骄横跋扈,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家长们长期溺爱、纵容,乃至自己就行为不端,因而造成下一代成为横行霸道的特殊人物! 绝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子女能出类拔萃,这原本无可厚非。但爱子女首先要教他们学做人,做一个勤奋、正直、造福社会的人,而绝不能培养成一个贪图享受、不讲公德、损人利己,甚至贪赃枉法的人。我少年时听过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家人特别娇惯孩子,尤其是母亲,对这个独生子有求必应。早饭常常要变四五样,先说要吃包子,买来了,又要吃面条,面条来了又要吃烧卖……就这么瞎折腾。后来发展到偷家里的钱,钱不够,偷家里的东西出去卖,再后来夜不归宿,酗酒嫖娼、无所不为。家里被他掏空了,就出去偷、抢,最后杀人越货,被判处极刑。当他上了刑场,老母亲泣不成声,母子二人抱头痛哭。最后儿子向母亲提个要求,说我就要死了,想再吃一次妈妈的奶,妈妈当然照办。不料儿子一口把妈妈的乳头咬下来说:不是你们惯成,我不至于得到今天的下场!故事传了几百年,我相信是真的,因为它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的逻辑。为人父母者,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包括因为自己疏于检点而贻害子女的人。如果自己廉洁奉公,平等待人,严于律己,会产生骄横跋扈、作恶多端的儿女吗?(转载:丰之《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0)

昊昊2014-04-14

1月27日,是加拿大的“家庭识字日”。据报载,加拿大自1999年设立全国性的“家庭识字日”至今,已经有150万人参加了这一天的各种家庭读书识字活动。对只有3400万人口的加拿大来说,这个比例不算低。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对成人不是个问题,但对学龄儿童来说,却可能更成问题。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太忙,而电子产品又太多。加拿大的有识之士于是倡议设立“家庭识字日”,各种读书和学习活动从此展开,并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更关键的是,家长们从这些读书识字活动中尝到了甜头,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教师。他们成为“家庭识字日”的活力之源。 一位名叫布拉德的家长对笔者感叹道:“每天陪孩子哪怕读15分钟,只要坚持下去,对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我对此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而家庭其他成员也通过学习和阅读,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 加拿大围绕“家庭识字日”举办的活动很多,但都贯穿着“寓教于乐”的精神。一位活动组织者说,他一直鼓励家长们通过游戏、唱歌和讲故事等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识字技能和学习兴趣,家长们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彼此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带动。 如今在加拿大,“家庭识字日”活动已经远远不限于每年1月27日这一天,而是由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牵头,经常性地在公共图书馆、学校和社区中心举办活动,并邀请作家、学者甚至社会名流加入了家长和孩子们当中来。 笔者认为,加拿大设立“家庭识字日”,不只是搞个形式,也不只是教孩子通文识字,而是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最终让孩子们把阅读变成伴随一生的良好习惯,并把这种习惯,传承给下一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终生学习也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必须身体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无数事实证明,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识字日”值得效仿和推广。 马年春节即将到来,做家长的,可否在欢乐的节日里,在孩子睡觉前,陪他们安安静静读会儿书?(转载:江亚平《过年了,可否陪孩子读会儿书》)

(0)

林烨2013-12-31

在大多数的中国儿童的童年里是不快乐的。什么是童年?童年是天真的、快乐的、无忧的。而现在大多数中国儿童呢?被埋藏在书海和各种兴趣班里,钢琴、画画、学英语、法语、日语等等、他们的时间被满满的填充着,没有空间来装载他们渴望释放的童年。全因一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难道让孩子过早接触这些就有用了吗。经调查显示中国的孩子起步或许早,可是他们往后的发展却可能没有西方的孩子好。西方孩子童年都在玩耍。可是为什么却更好呢?因为科学显示,小孩子的玩耍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它不像中国小孩那样从小思维就被各种的限制住了,西方孩子的思维更广阔。所以中国父母的教育孩子问题应该向西方学习,还中国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0)
1 2 20条信息
1 4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