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无全球化的公司,很难进入世界500强,故全球化不可逆转?

发布日期:2017-05-02    浏览次数:4668

       数十年来,全球化使贸易、投资、技术、人员等超越国界加速流动,各国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流等,拉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联互通的世界经济格局。

        对公司企业而言,全球化更是一列前进发展的火车,载着它们走向未来。走出去是大型企业实现“全球化”的重要途径,而海外并购便是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2015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继续创历史新高,一季度海外并购交易金额高达826亿美元。我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培育出了一批“走出去”的大型企业,比如在华尔街亮相的华为公司、蔓延全球的淘宝……事实证明,只有紧跟全球化的步伐,才能有进入世界500强,走向世界的可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否定了全球化逆转的思潮。您如何认为?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化 公司 世界500强 全球化
赞同(1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爱搭我的2019-10-17

国家开放,矢志不渝。 首先,我要说的是国家的眼光与魄力、开放与包容,让中国人建立了自己的零售帝国。这一点,我们只讲事实,不讲故事。 在这里我先说一个反面例子: 印度,一个人口超级大国,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中,其人口13.24亿,和中国旗鼓相当。但是你永远无法想象,在印度这片土地上,零售市场竟然还是一个未开化的不毛之地。 2014年7月8日,家乐福宣布:关闭在印度的所有门店,彻底退出印度市场。请注意,和它在中国出售业务不一样,家乐福在印度是直接关店走人,东西都不带了。 几十亿的投入和品牌价值为什么说不要就不要? 家乐福的脑子没有进水,而是印度政府出手了。一直以来,印度政府都在排斥外资在印开超市,要开店也可以,但你得满足下面这些条件: 1、外资只能做B端的批发业务; 2、外资持股只能占50%; 3、只能在当地采购商品,员工须有半数以上的农村户籍。 在印度走人的不止家乐福,沃尔玛和印度政府交涉了十几年,愣是一家超市都没开。你没有听错,是一家零售店都没有。 印度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干?究其原因,是印度的零售业以“夫妻店”为主,白天老婆看店,晚上轮到老公,家里小孩放学后打杂,长大后接班。这种零售模式占印度零售规模的90%以上,从业人员数量相当庞大。 印度政府认为如果放任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集团进入印度,其先进的经营方式、成熟的管理理念必定对“夫妻店”产生毁灭性冲击。所以,印度政府这么多年来乐此不疲的事情就是打压跨国零售集团。 难道几十年来印度就没有开明一点的领导人? 答案是有。曾经,印度政府一度有了开放零售业的苗头,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小店经营者立即开始了游行示威,吓得印度政府马上终止了改革。 毫无疑问,印度政府确实在眼下保护了本土零售小店,但从长远看,这种在温室中长大的本土零售商不仅毫无创新与竞争力,并且也活生生扼杀了印度人的购物体验。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基本没什么大超市,仅有的几家“大巴扎”被认为是最奢华的购物场所。对印度人来说,逛超市的意义就像在追赶潮流。 印度的封闭政策带来的更严重后果在于活生生地砍掉了经济发展的一条腿。 2017年,印度零售市场总额1.08万亿美元(约6.8万亿人民币),而同期中国零售总额38万亿,在人口对等的基础上,印度不及中国一个零头!这里面间接的就业、消费、GDP差距就更大了! 看完印度的例子,很多人可能知道我想表达什么了。 回到中国零售业的话题上来,那么中国政府对零售业的开放没有遭到顽固势力的阻挠吗? 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进行外资零售业试点,沃尔玛、家乐福、宜家、麦德龙、伊藤洋华堂等一大批跨国超市涌了进来,它们带来先进模式的同时,也开始冲击本土传统零售业。 和印度一样,当时要封杀外国超市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首先,麦肯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发了一个预测:未来3年,中国零售业60%发份额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 其次,物美董事长,也就是今天收购麦德龙的张文中在“两会”上提出“关于零售业过度开放”的报告提案,要求政府出手限制跨国超市入侵。 最后,在2004年举办的“中国零售高峰论坛”上,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放出“2005年国内本土零售业将全线败退”的大话。 这些舆论都在给政府施压,目的只有一个:抗拒全球化,维护本土超市利益。然而,中国不是印度,国家在这时候显示出坚定的立场,扛过了舆论压力。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4年,我们全面、彻底地开放了超市行业。当时,国家批准的外资超市近百个,1000多家外资便利店、专卖店像“鲶鱼”一样进入中国,和本土商超展开了竞争。我们现在回过头看,正是国家在关键时刻的自信与开放,拯救了中国零售业。否则,我们今天还会像印度一样,买个东西找不到像样的超市。中国零售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眼光与魄力!

(0)

nmuty2019-08-07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则是跨国公司。全球跨国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1千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各国出口的两倍。跨国公司控制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投资。那么谁又是跨国公司最大的股东呢?是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其中主要是美国。根据《财富》杂志去年排名,在全球500大公司中,有179家是美国公司。在排名前10名的大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总部在美国。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全球资本主义。

(0)

oyuityi2019-07-23

今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一共有25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新上榜的中国公司有13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13家首次上榜的中国公司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中车集团、青山控股集团、金川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华夏保险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小米集团、海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受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414位)和小米集团(第468位)均为首次上榜。而成立9年的小米则是2019年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公司。

(0)

脉络分明2019-06-05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深度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智慧投入到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中。我们需要有更多真正像华为那样的全球化企业,而不是那些仅能在中国关起门来挣钱,却要在美国上市的所谓“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难道没有造成中国某些领域的资本过剩,从而同样的扭曲了人力资源的价格吗?有多少制造业的学子主动投身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而这些行业的普遍高薪酬一定是可持续的吗?还是仅仅因为前期地产金融的捆绑和美国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入所致?我们需要牢记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教训。我们要向德国学习,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将制造业的机会留在国内,即便部分产业转移,也要通过流程再造将制造业的工作机会更多保留在国内。我们的金融体制要做出巨大的改变,不能再主要依靠私募股权投资这种短周期的模式去支持需要长期稳定金融支持的行业发展,短期资本的侵入只会不断的毁坏我们的实体,无法让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安心谋长远,还会更加扭曲已经扭曲的劳动力价格。我们要在融资制度上尽量考虑今后可能会有相当多的隐形冠军企业长期不愿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我们的银行业不能再坐吃利息,而要作为这些企业的长期债权人共同生长,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全球化的周期。

(0)

用脑过度2019-05-30

去印度还是去越南建厂,甚至是去墨西哥建厂,业内不少企业早已讨论多年。 而最近,许多上市公司都在考虑搬迁产能去东南亚,而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龙头企业们,国际化布局得则更早。 企业经营不是会计账本上的数字计算,劳动力成本优势通常不是建厂的唯一决策要点,还要兼顾考量潜在内需市场发展、产业链配套、经商环境与政府支持政策,以及更为隐形的文化因素——管理文化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输出。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近期同属亚洲的印度与越南,很容易成为讨论焦点。

(0)

高难度2019-05-24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内涵。自由贸易是在一个框架基础上,大家减少边境措施。但竞争政策的研究,发现减少边境措施没有用,到了一定程度要扩展,由跨国公司驱动的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制度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谈到经济全球化,它是一个自然现象,由跨国公司驱动。经济一体化是讲的制度设计,既然有经济全球化的势力,各国要调整管理措施,让各国的经济能够达到一体化,从而让商业发挥最好的作用。

(0)

豪豪2018-08-07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0)

轻零2018-07-20

赞同。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潮流才能走向繁荣。若不跟紧全球化的步伐,只会原地不动甚至倒退

(0)
1 2 1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