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日本“茶道+花道+书道-武士道”=条条道路通罗马?

发布日期:2017-05-02    浏览次数:11385

  

       在抗日战争片里、在历史小说里、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里,日本武士道精神用各种姿态让我们不断认识,还记得影视角色关谷的那句“分分钟切腹自尽”,武士道精神已然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的代名词。

  
       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尽管武士道精神饱含了人们对义、勇、仁、礼、诚等美德的实践和守护,但以切腹为典型的举动却带着视死如归,带着血腥,不值得提倡和延续。在日本,茶道、花道、书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更具有传承和传播到世界舞台的价值。您对日本这个国度有多少了解?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茶道 花道 书道 武士道 道路
赞同(3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UIMGJ2019-02-20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喝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去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你或许认为,那些每天和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可真正追问起来,也多会说自己“所知有限”。这不是谦虚。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千利休禅师说:“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一款茶入了手,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尝试,只管泡她吧。 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间,不乏人生之乐趣。 都说,“茶品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说“心清可品茶”,茶,无法承受之轻。 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或茶道具,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2)

bfgurytrysh2018-12-06

近年来,「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这个日语词逐渐流行起来,成为推广日本观光的广告语。该词源于日本平安、室町时代的茶道礼仪,表达“款待之人的心意”,含有茶道中“一期一会”,也就是“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境。在2013年东京申办2020年奥运会的演讲中,混血美女主播泷川克里斯汀曾说道:“热情的款待、大方的气度、无私的奉献等种种深刻含义都包含在这个词中。这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又深深根植于现代日本文化的精神。”这个词后来也成为宣传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旨的标语,以及代言日式服务精髓的流行词。

(0)

mgjdudd19782018-12-04

最新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调查及排名,中国连续几十年排名世界第160位以后或者倒数第二,而日本国民素质连续30多年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素质差距约为50-80年,其中中国小学教育与日本的差距是50年,中等教育差距70年,高等教育差距90年。

(1)

幻拉拉2018-08-08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0)

豪豪2018-08-07

日本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从最初的不断模仿、改造到如今带有民族色彩特征,日本茶文化可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所以说中国与日本的茶文化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化之中各领风采。

(0)

杨意蕴2017-08-31

茶的故乡在中国。茶在唐代首先传入日本,后又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十七世纪远销至欧洲各国,从此成为全世界的饮料。然而,舌尖上的味道可以相通共享,文化上的阻隔依然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道难题。茶传入日本八百年后,在日本演化出“和敬清寂”的茶道,并把禅学融入茶事中,晋升为一门生命美学,而且由此提出以东方精神抗衡西方的物质与机械。这样强烈的文化观点,不是通过激烈的论争,而是通过美的示范来细腻传递:茶室的简单纯粹里是优雅的微光;欣赏艺术时的心心相印是何等珍贵;花草植物应该怎样被呵护敬惜;而茶人对于美的贡献,则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充盈着极度的美感,与美同生,与美同死。《茶书》的结尾,是冈仓天心以“千利休的最后茶会”作结,美,走向了决绝悲壮的生命境界。

(1)
1 2 16条信息
1 2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