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指日可待?

发布日期:2013-10-28    浏览次数:2588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分类在学术界并不是很明确,一般而言,当国际金融业务集中在某一个地区城市中展开,那么这个城市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早在20094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软硬件上有哪些不足??如何改善和提高?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只是时间问题吗?如何加快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呢?你有什么建议?欢迎讨论。

        相关连接:

        伦敦、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纽约:稳坐龙头

        在所有参评的45个城市中,纽约的金融市场、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三项要素均排名第一,以87.69的综合得分位居榜首。仅“成长发展”要素相对较弱,排名第4

        纽约和伦敦的座次之争由来已久,在2011年度的指数报告中,纽约仅在“成长发展”这一要素上落后于伦敦,以其全面领先的优势稳居国际金融中心龙头。

        从纽约金融市场方面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云集,许多外国银行也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纽约在资产管理规模和股票交易量方面列世界第一。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在2011年上半年领跑全球IPO市场,其IPO融资总额达到254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一。

        伦敦:欧洲王牌

        IFCD INDEX的报告显示,伦敦的综合环境排名第1,金融市场和服务水平排名第2,产业支撑排名第3,成长发展较去年下降1个位次排在第7

       伦敦金融城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在包括衍生类场外交易活动、外汇和金属贸易等领域,伦敦也是全球的领头羊。

       远离欧元的英国也因此躲过了来自欧洲大陆持续不断的债务危机。发展指数报告指出,伦敦在综合环境要素上跃居榜首。伦敦金融中心的监管法律法规健全,透明度和规范程度高,对金融业实行综合监管,由英国金融服务局、英格兰银行、财政部相互配合。服务金融发展的配套条件完备,集聚了一大批服务于金融业发展的中介机构。

        稳定的政治环境、独立的司法体系、透明的监管机制和吸引人才入驻的体制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看家本领。


相关热词搜索:上海 金融 中心 国际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28)  |  中立(27)  |  反对(93)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高燕2015-08-25

说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估计无人会提出异议。如何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形成予以辅佐是少不了的。那么,在全球金融变革、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能否在世界金融版图中获得一席之地?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金融战略?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金融模式? "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与大国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大国金融,资本市场无疑处于大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但纵观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离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战略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开放和国际化程度较低,但无论在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化披露和透明度、市场投资功能和法制建设等方面,还是在开放与国际化方面都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战略目标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 "受中国法律的限制和人民币资本项下并未完全开放的约束,迄今为止,境外公司还不能到A股市场上市,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市场。" 为此,需要继续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市场。 要建立健全外资进出市场的风险监控,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快境外上市机制改革,进一步简化流程,合规性审查,深化两地监管合作,做到无缝衔接,促进两地市场共同繁荣。鼓励我国金融证券机构更多走出去,满足国际社会投资需求与中国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只有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才能进一步促进市场化,没有国际资本市场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

(0)

林毅夫2014-12-10

我觉得共绘网的看法很超前,目前上海与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面的制度、政策及环境等软实力上还有许多不足,存在许多问题,应努力找出差距,迎头赶上,同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0)

2014-04-26

 近年来,广场舞噪声引起纠纷的事件,多地媒体均有报道。广场舞蹈引发的社会冲突,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与我国特有的城市居住形式密切相关。 住宅集合化 我国城乡差异不仅表现在居民的就业学习机会、收入、文化生活方面,而且表现在住宅的形式、结构上。农村住房除了宅基地的供应由地方政府控制外,住宅形态都是私人决定的,因家庭经济条件与个人审美观而不同,住宅以及村落的形态和规模多样,但住宅都是一栋一户的独立住宅。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已经被社会定格为城市的基本形象。“城市化就是消灭低矮房屋”,在这种城市规划的理念以及房地产开发者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动机推动下,我国城市的住宅建设中,面向一般市民供应的住宅都变成公寓楼式的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的特征是,在一幢建筑内有多个居住单元,两套住宅之间的距离被压缩至最小,走廊、楼梯和电梯乃至墙壁、地面或屋顶等由复数的住户共同使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存量住宅中,单栋住宅占3.5%,平房及其他住宅占7.2%,单元房(指卧室、厨房、厕所等功能分隔的成套住宅)占84.1%,普通楼房(指仅有房间与公共走廊,无家庭专用厨房、厕所等的居民楼)占5.2%。单元房和普通楼房合计的集合住宅占住宅总量的比例,全国城镇平均为89.3%。在35个大中城市存量住宅中,集合住宅占97.2%。而美国总计1.19亿套住宅中,独立住宅占76.8%。在日本的3302.5万栋住宅中,独立住宅占91.2%。 如今在中国城市,独立住宅被作为高档住宅的象征,在住宅总数中比例甚微。经过近20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现在除了少数正待拆迁的房屋外,平房已经从中国城市消失。高层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在大城市,而且蔓延到各地中小城市。当前,不少地方推行农村平房改造、农民集中居住,我国住宅集合化还在进一步发展。 常住人口极限密集 像我国城市这样住宅集合化的结果,使居住密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从而市区常住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极限,成为众多“城市病”的根源。 根据对若干城市中心市区的考察,2010年底,天津市中心六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为23896人/平方千米;上海市由黄浦、卢湾、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徐汇、长宁这9个区组成的中心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969人/平方千米,密度最大的黄浦区达到了42869人/平方千米,卢湾、虹口和静安三个区都超过了3万人/平方千米;广州市越秀区也超过了3万人/平方千米。这些数据远远超过同期日本城市人口密度,东京都区部为14389人/平方千米,其中密度最高的丰岛区为21901人/平方千米,大阪市为11981人/平方千米。 事实上,我国城市住宅不仅集合化,而且住宅的空间分布过度集中。2010年,住宅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份额,全国平均为30.5%,北京为28.4%、天津为27.2%,远低于东京都区部的49.1%。因此,当我们以街道或居委会等较小的空间范围观察时,发现城市常住人口密度远超一般统计报告所显示的数据。 通过国际比较能够更真切地认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的状况。城市中心部的人口密度,纽约为2.06万人/平方千米,巴黎为2.04万人/平方千米。与此对照,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超过了8万人/平方千米,北京、天津、青岛、深圳市内部分街道超过了5万人/平方千米。贵阳、重庆、宜昌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并非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城市所特有。常住人口3万人/平方千米以上,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普遍状况。 多样性是城市生命的灵魂 城市应该考虑社会效益,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从居住生活质量来看,集合住宅是低水准的住宅类型,大多数国家主要将此作为提供给低收入群体的公共住宅。1960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中许多人搬离城市中心区和高楼住宅,集合住宅成为城市规划、社会学者视野中的“疾患”。在日本,公寓居住者主要是老人、单身者、低收入者,居民中占比最大的是60岁以上的老人(占39.4%)。多数人的住房经历是,年轻或单身时租住公共住宅或者企业宿舍,35岁前后贷款自建或者购买独立住宅。 多样性是城市生命的灵魂,简•雅各布斯的这一观点在城市学界众所周知。因具有对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多样性的包容,城市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迁入,城市化才得以发展。城市住宅和住区环境应该给居民更多的选择自由空间。无论是喜爱集体跳舞、高声叫喊,还是喜爱幽静清闲,都能找到合适的场所,互不干扰。那样,城市社会才能成为和谐社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转载:周建高《人口极限密集是“城市病”的根源》)

(0)

ricosebaby2013-10-30

楼上的,我赞同你的观点。不过还补充一条,上海还必须进行金融与证券市场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允许中国居民购买境外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同时积极吸收和引进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放开上海的证券市场,允许境外人士和公司购买在中国挂牌的股票,壮大上海的资本市场和资金实力,增加国家的税收,进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0)

ann2013-10-29

上海目前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稳居世界第一,加上拥有广阔的后方地域和中国、日本、印尼、印度等周边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一半的消费群体,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航运中心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要加快对外开放的程度,包括人员、资金、物质等进出自由;其次,在硬件上要进一步完善包括通信、交通、酒店、旅游等生活配套设施;第三,必须放开资本市场,使货币能自由兑换和进出;第四,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懂英文的金融专业人士,提高服务意识和理念;第五,各项法规制度必须健全,服务体系要完整,市场化程度要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将上海打造成与纽约、伦敦相媲美的国际金融中心。我对此充满信心并拭目以待!

(0)

大海2013-10-29

货币是最大障碍,至少再过二十年后才能完全消化这困难。。

(0)
1 2 16条信息
1 5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