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四小龙傍上美国和半全球化,而迈入发达行列?

发布日期:2018-08-31    浏览次数:6428

  

 亚洲四小龙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国家陷入衰退,而这四个国家或地区却以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安然度过危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国际社会普遍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他们的发展是在特定的时代(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积极扶植这些国家或地区),较好地抓住了难得机遇(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再加上他们都有一些较好的发展条件(如韩国有便利的港口条件,发达的科技及人才;新加坡处在石油运输生命线上;台湾有很好的港口、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以及从大陆带走的充裕的发展资金等)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经过上世纪60至80年代(三十年)的发展,亚洲四小龙都进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上世纪 亚洲 四小龙 美国 半全球化 发达行列
赞同(1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哇擦热东方2019-05-28

台湾是“亚洲四小龙”那一拨发展起来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总体上是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战略布局的附属品。美国当时经济处于全盛,有能力帮助对它有用的小伙伴,“四小龙”得以崛起。必须说,它们的运气不错,而且这样的运气是冷战之后再也没有被复制过的。

(0)

酷酷放假2019-05-10

回归20年,香港与新加坡在经济上的表现各有长短,但两地的经济增速相差颇大。香港产值(GDP)平均每年3.3%的实质增长,虽然已是先进国家同期2.0%增长率的1.6倍,但与新加坡的5.1%年增长率相比,却差了一半有多(1.8个百分点)。当然这只能说明新加坡的超常表现,而不能说是香港的不济。但以两地颇为相近的经济发展程度、总量和结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香港是否也应该可以高速增长?为甚么新加坡能而香港不能?特别是香港有中国内地超速增长的支持,是不是香港本身出了甚么问题? 要解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关键在于数据的解读。新加坡过去20年的产值年增长率虽然比香港高1.8个百分点,但它的人均产值实质增长率只比香港高0.3个百分点(2.9%与2.6%之比),也就是说两地增长速度的差异主要来自人口的增长。在过去20年,新加坡人口从367万增加近200万人到560万,增幅达52.6%。而香港同期的人口只增加了14%,或90万人。上述差异的来源主要是两地的人口政策。新加坡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非居民(non-resident),20年间从60.2万人增加到167.4万,加幅1.7倍,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6年的16.4%跳升至2016年的29.8%。 虽然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主要受惠于人口的增加,但以其人均产值的较高增长率看,新加坡生产力的提高还是比香港快。但这个论断也不无疑问,问题在于两地人口结构的差异。新加坡的总人口虽然比香港少,但参与劳动的比例高。1996年新加坡的劳动参与率是55.2%,比香港的49.1%高6.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996年新加坡每100个人有55.2个人参与工作,而香港只有49.1个人工作。到2016年,新加坡的劳动参与率更提高到65.5%,远超香港的53.4%,差异达12.1个百分点,是20年前的两倍。从另一个角度看,在2016年,新加坡每一个工作人口的产值只供1.5个人平分为人均产值。而在香港,每一个工作人口的产值要与1.9个人平分,那香港的人均产值自然较低。如果按每一个工作(就业)人口的平均产值算,新加坡过去20年的(就业)人均产值年实质增长率是3.7%,比香港的4.2%低0.5个百分点,差八分之一强。 总括一句,过去20年,新加坡的劳动生产力比香港的增长慢,只是它劳动人口增加比香港快,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这可能是人口构成中包括大量非居民劳动力,而他们的家属很多不在新加坡居住所致),推高了总产值和人均产值。这与深圳等新兴移民城市的发展模式颇为相近。这样的增长模式,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缺的香港可能弊大于利,难以适用。归根结底,发展是为了提高生活质素,不是为了追求总产值的自我膨胀!

(0)

uiujfht2019-03-27

这是一段快被遗忘的历史的一个瞬间。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由于贫穷和饥饿,无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怀着一种无奈、绝情,甚至憎恨的心理逃离故土。 可能许多人都曾想过一个问题:香港因何崛起?答案大多落入“天时地利人和”的窠臼之内:香港北靠大陆,南接太平洋,是远东贸易的最佳选择,此为地利;很长时间内,香港是中国对外的唯一窗口,随后又搭上了西方发达国家转移产业链的顺风车,此为天时;而自上世纪初开始,几轮人口迁移涌入,创造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需求,此为人和。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香港,如同拥有了召唤神龙的力量,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种经典范式的解析,虽正确,却略显冰冷。或许,从这段跨度长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中,从无数人颠沛流离的瞬间中,才能直达心灵地管窥香港崛起之谜的逻辑。 当年逃港群众对故土有多么决绝,对香港就有多么热诚。当一片土地寄托了无数人殷切的希望时,只要给一点自由腾挪的空间,勤劳的华人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此时的香港,就是这样一片热土......再后是改革开放后放宽出境限制,于是来自内地的移民高潮再一次出现。上述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呈现跳跃式的变动。据另一数据,1949年后涌入的难民达到100万左右,1949-1978年间“非法”移民又达到100万左右。 一群充满希望与干劲的青壮年就像一堆“干柴”,跃跃欲试,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就像一把烈火,香港经济像火箭般升空。

(0)

海军风2019-02-23

反观台湾,自开放党禁,进入自由民主的新时代之后30余年来(30年在大陆能干多少事呀!),曾经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却整体沉沦了,与当初的小兄弟韩国、新加坡差距越来越大,韩国、新加坡已经迈进了发达经济体之列,而台湾在干嘛呢?还在用爱发电,为同性婚姻谋福利,为奥运正名。海峡两岸,都走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可是现状、前途和未来却居然天上地下,睹之、思之实在令人不胜感慨叹息。

(0)

nghjjytnnd2018-12-12

我们都说这是因为东亚地少人多,人均资源不足,导致虽然大家都很勤奋,最后争抢到的资源却很少。其实不然,北美+西欧+澳新发达国家加起来可是有七八亿人,不算中国大陆的话,远远超过日本+四小龙的人口。要说自然资源,欧洲也一样依赖自然资源进口,天然气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要从中东进口,铁矿石要从巴西进口。另外其实自然资源没有那么值钱,自然资源种类很多,但是真正值钱的却很少,全球值钱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三大类。而全球能够依靠自然资源致富的国家,人口上限就是两三千万,比如挪威,澳大利亚,沙特,加拿大,卡塔尔,科威特等等。人口再多,比如俄罗斯一亿多人,石油天然气都很丰富,产量也高,但是依然不是富裕国家。东亚地狱模式,一个来自于产业的狭窄性,一个来自于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真正值钱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又依赖于教育和产业才能变现,没有教育,人口就无法变成人力资源,没有产业,人力资源就没有用武之地,就只能在有限的几个产业里面高烈度竞争,极大的降低效率,导致累死累活最后获得的却不成比例。东亚毫无疑问,由于都非常重视教育,人口都会转化为人力资源,因此在人力资源部分是相当丰富的,而且素质很高,遵守纪律,犯罪率低,勤奋认真。但是人力资源赖以变现的产业方面,却出现了东亚经济体产业高度同质化的特点,如果你看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相关产业,会发现相似度非常高,高度拥挤在相同的几个赛道进行竞争,独特的赛道很少。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东亚国家死死的按在这几个赛道上。

(0)

mgjdudd19782018-12-04

稍微熟悉产业经济的人都应该晓得,20世纪50年代,美国因为低附加值工作岗位的维持成本高于亚太地区,把自身淘汰的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又因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也就是所谓的“亚洲四小龙”的生产成本比自己低,又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亚洲四小龙”也开始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两边一拍即合,大陆凭借当时低廉的生产成本和政府开出的优惠政策,吸引来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了“世界工厂”。这之后又过了20多年,我们的生产成本不可避免地不断上涨,而越南、印度这些东南亚国家的成本优势逐渐显露。就像30年前我们很自然地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一样,我认为我们也要面对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现实。

(0)
1 2 1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