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建立全球统一的航天局和巡天系统,来共同观测太空,为人类服务?

发布日期:2018-09-10    浏览次数:4716

         近年来,国际航天领域掀起新一轮探索热潮,希望进一步掌握太空的 “机密”和资源。各国忙着研发火箭、卫星,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制定探索月球、火星计划,想要“先人一步”征服太空,无一不是“马不停蹄”。除了能够获取重要的战略利益和经济效益,各国对航天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显示出“制天权”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全球处在合作阶段,如“中巴资源卫星合作项目” 、“ 欧美联合木星探测” 、“ 中欧合作双星计划” 、“ 印欧合作月球探测”等等。空间在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家重大利益所在。在日益拥挤、对抗、竞争、多极化、全球化的空间态势下,各国发布了重要的航天战略和政策,布局航天未来发展;加快航天装备更新换代,提升航天系统军事应用能力;大力扶持商业航天发展,推动商业航天向军事应用领域拓展;激发空间技术创新活力,深刻影响未来空间发展态势。 共绘网提议:未来各国之间还应多加强合作,建立全球统一的航天合作机构(航天局)和相关的巡天系统,来共同观测和探索太空,造福人类。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统一 航天局 巡天系统 太空
赞同(2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月月2020-10-15

3.航天保险:3.1 航天任务的保险要求。 航天保险的基本价值是管理风险和防止经济损失。但太空业务风险太高,并有许多关键的故障点,即使是像在轨服务技术(OOS)这样旨在降低风险的新技术,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太空保险内容包括:发射失败、部署失败和任务失败。最常见的独立保险形式是“发射加一年”,即卫星发射进入轨道和运行一年的保险,这种保险已经涵盖了卫星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阶段。利用航空航天公司的分析,下表对各种空间保险进行了更详细的评估:3.2 航天保险业。 据国际航空航天保险联盟报告称,2018年,超过60%的商业轨道发射都有上保险。相比之下,到2010年,仅有约36%的商业轨道发射得到了保险,投保率下降了近一倍。截至2019年1月,地球同步轨道上在运行的492颗卫星中有212颗有保险,约占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43%。在低地球轨道上,总共1715颗活动卫星中只有95颗被保险,投保率仅约为5.5% 尽管过去几年发射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太空保险界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由于发射失败或在轨故障就有大约6亿美元的保险索赔。根据追踪国际空间保险索赔的英国公司塞拉达(Seradata)的数据,2018年的保费总额仅为约4.6亿美元,相当于国际空间保险市场损失近1.4亿美元。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索赔是2019年7月的发射失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猎鹰眼1号卫星损失近4.15亿美元。 据国际航空航天保险联盟预测,亏损趋势将继续持续。瑞士再保险(Swiss Re)也在2019年宣布将退出太空保险市场。而随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任务转移到低地球轨道星座,卫星发射服务总体价格下降,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继续面临严峻的形势。预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投保率有43%而低地球轨道卫星平均只有5.5%左右。 3.3 国家立场。 大多数航天国家自我保险国家航天任务。如果太空任务失败,政府将承担所有的财务责任和风险。很少有国家航天政策要求为商业航天任务购买保险。然而《外层空间条约》要求各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实体发射或运营的任何航天器承担责任。 3.4 近期问题。 问题1:太多,太拥挤。国际航空航天保险人联合会报告预计,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将有数以千计的新卫星加入到已经拥挤和充满碎片的太空领域,极大地增加了碰撞的风险和干扰的可能性,也从根本上改变商业环境。比如:已经导致保险公司退出低地球轨道市场。太空保险公司“保证太空”的总经理在2020年3月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最终所有的空间保险公司都将停止为低地球轨道卫星提供保险。他认为,在减少空间碎片或管理太空交通方面,风险太大,做得太少。 问题2:网络威胁。在CSIS的《2020年太空威胁评估》中,网络趋势被强调为一种攻击形式。网络反太空行动可能有几个入侵点,例如:卫星或地面站本身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网络操作的成本相对较低,尽管攻击的性质因目标而异,但无论是对卫星还是电网的攻击,基本技能都是一样的。 问题3:新技术盘活太空保险业? 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件事值得关注,那就是在轨服务(OOS)和空间碎片移除技术(ADR)会如何影响卫星保险。如果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对轨道上的卫星进行修复、操纵或添加燃料的能力可以降低故障成本,并可以提高业务案例的稳定性,则将会降低卫星保险费,然而,OOS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保险公司必须对其进行分析量化。(作者:Kaitlyn Johnson,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安全项目副研究员,副主任。)

(0)

哈佛大2020-06-17

每晚睡前都要看看《共绘网》的文章,成瘾了!确实是长知识

(0)

uytjtunfh2019-06-16

自然科学是现代主流文化中的主导结构,因为它是现代工业贸易文明社会赖以建立的核心工具依据。 自然科学文化是实证化的特定逻辑观念体系。 科学文化依据科学事实经验化地确立,依据现代数学逻辑构成完美的超验观念体系。 自然科学的基本依据在科学观测事实中。 所谓事实,就是人类高度公共化的经验观念,事实并非是外在环境的秩序形态。但科学事实并非一般事实。 例如,温度高的水烫手是事实,每天早上太阳都从东方升起是事实,人类由母体娩出但又在生存中走向衰老与死亡也是事实,股市期市中的价格波动还是事实。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事实丰富多彩,但只有很少的事实是科学观测事实。 科学方法选择与规范了科学事实,法理文化选择与规范了法律事实,社会伦理选择与规范了道德事实,政治秩序选择与规范了政治事实。 人类精神世界的唯一功能,就是映射与表达人类的生存环境秩序。人类因此而依据自己精神环境中的观念结构选择自己的环境实现方式。 所谓真理,就是人类精神环境秩序中合理地表达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的观念体系。 自然科学文化表达了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公共观念体系,因此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 在人类文化中还有广泛的其它公共观念也可以表达人类合理的生存方式,例如曾经的宗教和不朽的艺术,他们都相对地表达了宗教真理与艺术真理。 不科学不见得不是真理。但科学也不见得都是真理,科学观念中仍然可能包含了谬误。 最新的科学哲学表明,科学不是在证实中发展,是在证伪中发展。 科学被证实不奇怪,科学被证伪实际上也常见。只不过很多证伪被各种科学方法的规范所掩盖了。 在科学史中,大量曾经被证实的科学,就在进一步的证伪中被废弃和重构了,这就是科学文化演化的方式,也是科学观念发展的方式。 正是由于科学哲学的不彰,才使得大部分人都不能了解这些,包括一些科学工作者。

(0)

IKMGKG2019-03-07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天文学家Jessie Shelton认为,一味追寻宇宙边缘并没有实际意义。无论我们观测多远的距离,看到的不过是宇宙的历史,根本无法获知宇宙现在的状况。比如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仙女座星系影像,实际上是它250万年前的样子。 由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即使它真的存在边缘,从那里出发的光子也永远不可能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换句话说,我们永远无法观测到宇宙边界的景象。从最大尺度来看,宇宙边缘很可能与我们所处的空间一样,都有无数巨大的超星系团,每个星系团包含数不清的星系,每个星系包含几百亿上千亿颗恒星和行星——在其中一颗行星上,或许也有智慧生命提出同样的问题:宇宙边缘在哪里? 杜克大学物理学家Michael Troxel认为,尽管宇宙的大小可能是无限的,但它或许有不止一个“边缘”。对于宇宙的几何学特征,通常有三种猜测——平坦得像一张纸,开放式的马鞍,或者一个封闭的球体。前两种形状的宇宙的确是无限的,而封闭的球状宇宙虽然有限,却没有真正的边缘。

(0)

P,HYIMGN2019-02-21

中国拥有经济实力和工程人才来开展大规模的科学项目。如果说与美国和苏联异常短命的太空计划相比,中国的太空探索似乎规模有限,但重要的是前瞻性。杨利伟于2003年搭乘“神州五号”飞船进行的航天之旅仅仅是序曲。中国已经计划建造一座空间站、实施一次载人月球着陆和一次火星任务。随着美国对科学的热情减弱,彼此竞争的政客们取消政府项目,以及俄罗斯残破的太空项目因缺少资金而举步维艰,中国却拥有足够的野心、专注与资金,为以科学名义服务公共利益提供了机会。 受NASA航天飞机失败的震惊以及国内政治的敌意影响,美国的航天计划甚至无法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所谓的国际空间站——中国被故意排除在外——只能靠俄罗斯老化的“联盟号”飞船抵达。然而,正如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在其2013年上映的电影《地心引力》中巧妙暗示的那样,有朝一日当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项目衰败失修,中国并非不会成为那个被求助的对象。 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联合,只要民族国家是唯一有能力汇聚开展大科技计划所需资金、人力和知识的实体,民族沙文主义就必将成为这个组合中的一部分。而这正是难题所在,只要想想科学究竟花了多长时间才得以发展到今天这一步,而这一切又是多么脆弱不堪。如果倒行逆施的政治和族群疯狂要以全人类之名击碎追星摘月的梦想,那将令人无比遗憾。

(0)

hhrthrh2019-01-06

“这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追梦人!”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天眼”探秘到载人航天,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得知嫦娥四号着陆的喜讯,年近九旬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豪情满怀。

(0)

fgdbunxsfs2018-12-05

记得曾经,中国航天饱受歧视:国际空间站,16个国家参与,唯独不让中国加入,中国望眼欲穿申请近20年,最终只能含恨而终。2011年美国还签署了一纸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甚至在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但在转眼间,乾坤颠倒,沧海逆流,中国上演了绝地反击,我们不但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还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我们求不到外国人施舍的高科技,我们也不要外国人施舍的高科技,最尖端的东西,我们中国人自己研究、自己探索、自己获取!现在,曾经那些歧视我们国家纷纷要求与中国合作。只不过,正如网络流传的那句话“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0)
1 2 1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