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资金链=全球分工协作?

发布日期:2018-09-28    浏览次数:538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稳步前进,全球分工协作日益重要,避免浪费人财物资源,实现发展最大化。

  

         共绘网提出: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资金链=全球分工协作。产业链是指一种经济组织关系,相对于不同企业的,甚至是相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是企业社会分工的有序结合。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一般指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而不再局限于物流管理上,加入了商流的部分。消费链,顾名思义,是指消费行为和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发达促进了消费链向网络方向扩大,充满无限的可能性。资金链自然是指维持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支持。正因为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资金链各司其职,又紧密联系、分工协作,才有今天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您是怎么看的?您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您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产业链 供应链 消费链 资金链 全球分工协作
赞同(2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hjklpikuku2020-01-24

很多产品,包括手机也是这样,和谁都无关,在技术产品架构没有改变之前继续做分割,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讲其必要性在下降。这是我们说的,全球产业链的分解似乎触及到了天花板。 从发达国家来讲,每个国家天然希望自己国家的经济量大,量多,但过去这些年谁也阻碍不了这个趋势,面对中国那么廉价的劳动力,那么高质量的生产过程,发达国家(产业)往海外搬是不可避免的。 但现在出现一个情况,过去41年随着发达国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人工程度占比大幅度下降,人工成本高低影响因素也随之下降。像中国这样最好的海外生产基地,随着我们的成本上升,和美国这样的国家相比,人工成本已经从41年前的1/30升到了1/4到1/8,加上在当地生产的优势和当地劳动生产力成倍高于我们。算一下总帐,可能在中国生产出口到北美,从全成本核算就不如在当地生产了。我这里举了两个企业的例子,这些企业都是原来中国特别大的制造商,现在北美多家布点,它就是算过了账的。如果不打贸易战了,企业说不会停止把当地销售的部分转到当地生产的,因为这和打仗无关,就是算账。 东道国在干什么?每个东道国在开始接受全球产业链时只能做一小部分,但随着能力的成长、技术的掌握、人才的匹配,越来越希望把更多部分放到当地生产,这就是所谓当地化一个很重要的意图,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愿望。原来可能只到你这里装配最终的产品,慢慢地你自己生产一些部件,最后希望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重要部件也放到本土生产,它就会慢慢把分配在多国的产业分解过程更多纳到本土来,从全球化的角度讲,这个过程也是抵消全球化分工产业链延伸的一个因素。

(0)

YUNFHFA2019-10-10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斯密定理的内容。斯密定理可以概括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大小,市场大小又取决于运输的条件”。对于斯密定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因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分工使人们的工作单一化和简单化,从而使人们的精力和智慧得到集中使用,这如同透镜集中光源可以使物体燃烧起来的道理一样,其结果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第二,节省劳动时间。斯密把时间的节约只归为消除劳动工作转换所浪费时间的节约。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在更广的意义上运用这一原理。第三,机器的发明和采用。“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在现代社会和大中型企业,劳动分工都是非常普遍的,原因是分工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在航空公司内部,飞行、机务、运控、客舱、保卫、营销、地服等部门都普遍实行分工生产,就在于分工生产能够提高航空公司的生产效率。随着航空公司规模的扩大,部门进一步细分,原因也在于扩大分工能够提高效率。 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大小,是因为只有在市场规模较大时,分工生产才能实现并扩展。在市场规模较大的条件下,一个小的零件、配件的生产规模可以由专门的人员或者企业生产,分工生产就实现了。例如,温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那里的分工高度细化,一家工厂或者作坊可以即使只生产一个零配件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在市场规模很小时,一个产品的销量很小,不能支撑一个人或者小作坊的生产,社会分工就不能实现。因此,市场规模越大,社会分工越细;市场规模越小,分工越粗。我国2001年加入后WTO后,市场范围空前扩大,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推动了GDP的高速增长,这是我国在加入WTO后GDP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0)

有意义2019-08-24

韩日都是小国,小国是无法搞全产业链的,小国只能通过全球大分工吃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一段产业链。韩国的产业链因为历史原因恰恰对日本存在很大的依赖性。 二战之后,韩国的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日本,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韩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0%,后来日本出于对韩国历史旧账的补偿,通过政府发展援助以及企业的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的经济腾飞,但也为日后韩国经济高度依赖日本播下了种子。 在1965年,韩国总进口规模为4.5亿美元,其中40%是美国,35%是日本;到了1988年,尽管美国依然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从日本进口的规模同样非常高,而且主要集中在韩国大力发展的几个支柱产业(半导体、汽车、钢铁等)。 韩国支柱产业对日本依赖如此之大,让韩国政府非常不安,1986年韩国推出了旨在通过支持本土化来替代日本产品的五年计划,1992年再次推出第二个五年计划。 但是这两个五年计划却非常不成功,直到现在,韩国几大支柱产业依然对日本的依赖度极高。这就是小国先天性的缺陷——小国由于资源、市场有限,根本不可能摆脱对产业链上游国的依赖。 历届韩国政府非常清楚上述情况,所以,过去无论与日本有什么矛盾,都不大可能真正撕破脸去互掐,因为日本掌握着上游产业链的原料供应,一旦撕破脸让日本对韩国断供,对于韩国经济就是沉重的打击。

(0)

功夫电影2019-06-02

“世界是平的”,如今的地球村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就拿一部手机来说,芯片可能来自美国,图像传感器可能来自日本,屏幕玻璃可能来自中国。这一方面意味着,随着产业分工高度全球化,没有协同合作就没有发展进步;另一方面意味着,谁与人为敌、以邻为壑,都别想毫发无伤,甚至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特别是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块头”而言,产业链高度融合,互补性极强,美国想要卡住中国的脖子而自己全身而退,无异于痴人说梦。“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可如今山姆大叔为啥做了“稀土噩梦”?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稀土不仅应用普遍,而且价值极高。 《华尔街日报》曾说,如果没有稀土,我们将不再有电视屏幕、电脑硬盘、光纤电缆、数码相机和大多数医疗成像设备。作为世界最大的稀土材料供应国,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协同、共享的方针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美国更是长期受益于此,自中国进口总量占比一度高达80%。如果这头用着中国的原材料,转过身就拿制成品遏制打压中国发展,我们怎么会答应?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委曲求全。犹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面临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锁,都未曾向任何压力低过头,今日中国又怎会惧怕谁?

(0)

与精英同聚一堂2019-05-08

全球供应链转移无疑大力推动亚洲工业成长,在区域分工逐渐发展下,亚洲地区的本地和外资企业,包括中国及东盟各地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不断加强合作,以致区内产业之间逐渐建立紧密的上游、下游业务协作关系,不同地区的生产基地互相输送种类繁多的原材料和工业物料以支援彼此的生产活动,刺激亚洲地区内部贸易快速扩张。 众多亚洲经济体当中,日、韩等先进国家目前主要集中前端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和高端生产,并且把大部分较低增值生产活动迁离本国。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生产者中国,一方面已建立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加上高效的物流和配套服务,正逐步由劳动力密集的加工生产,朝高增值产业方向发展。至于亚洲其他低成本地区亦相继加快开放步伐,希望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承接转移生产,逐步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以推动经济发展。 不过,亚洲地区近年受全球市场放缓影响,区内企业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中国内地更受到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成本上涨等问题困扰,有关发展促使有关企业积极提升竞争力,及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以拓阔市场空间,同时放眼亚洲及其他地方,通过重整区域业务布局,包括转移部分生产和采购活动,希望进一步连结亚洲供应链,更好利用内地和海外资源配合转型升级,并满足国际市场不断转变的需求。

(0)

看,光辉2019-05-07

近年中国生产成本增加,不少企业将生产线迁移或扩充至越南、孟加拉等新发展国家,逐步形成连接中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亚洲区域供应链, 与美洲和欧洲并列成为全球三大区域供应链之一。面对工资上涨及招工难的压力,不少在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及鞋等已将生产线搬迁往东南亚及南亚等热门地区,以致中国占美国和欧盟的服装进口比重由2012年的39%及42%分别下降至2016年的36%及34%。同期,中国占美国和欧盟的鞋进口比重由2012年的72%及51%下降至58%及45%。虽然如此,中国占美国及欧盟的整体进口比重同期不跌反升,而中国占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亦由2012年16.8%上升至2015年18.6%,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及出口已逐步向高增值和上游产品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占世界比重由2010年的9.6%上升至2014年的12%,当中很大部分是输往东南亚和南亚,反映这些地区国家与中国越趋紧密的供应链关系。珠三角目前是各类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世界工厂。随着中国企业及其它跨国企业扩大在东南亚及南亚的加工生产活动,他们必须进口在其它国家生产,包括他们在珠三角的厂房及上游供应商制造的各种零配件、组件和工业物料。 此外,由于东南亚及南亚新兴产地的工业基础仍处于发展初期,本地及外资企业在这些国家扩大生产的过程中,若要引入更先进的工序,便须寻求国外的专家和服务支援,包括广泛的工程、工具制造及环境服务等。香港是亚洲的国际商业物流中心,本地服务供应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网络遍及多个国家地区,在连接中国与其它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上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上述的生产、物流及环保服务等。 除发展加工生产活动相关的供应链外,随着中国及其它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崛起,居民收入上升而产生大量消费进口需求,与之相关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发展亦非常快。特别是近年电子商贸蓬勃发展,大大改变了经营业务的方式,产品更新流动速度进一步上升,对高效的国际供应链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香港转口贸易的结构及增长看来,香港物流业在亚洲区域供应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0)

fdgfdgrtr2019-05-06

越南的生产活动主要与出口加工生产有关。事实上,在外资进入越南之前,该国的工业并不发达,本土工业并不足以支援现代化生产。 近年纷纷到越南投资生产的外商,不论是开设服装及鞋类工厂,或从事塑料产品、家庭用品甚至自行车及汽车轮胎生产,大部分均旨在利用当地的低成本土地和劳工,使用进口物料进行加工生产。 目前,多家跨国公司都以越南爲基地,组装流动电话、打印机、影印机和家庭电器等较先进产品,其中大部分均供出口往海外市场。南韩的三星(Samsung)和LG等业内巨擘,不但在越南投资组装电子产品成品,同时亦开始在该国生产部分电子零部件。举例来説,电子公司富士施乐(Fuji Xerox)投资在其设于海防的工厂,采用来自在当地生产及从亚洲各地具竞争力供应商采购的零部件,组装各种型号多功能打印机。 与此同时,一些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及其他东盟国家的上游供应商,也开始在越南设立自己的生产设施,所生产的工业物料主要用以支援他们的下游客户,就是在越南从事加工生产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的外来投资者。明显地,此举基本上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跟随下游客户的足迹。同样地,一些外国汽车生产商,如日产(Nissan)和本田(Honda),也在越南设有制造厂,采用进口发动机及关键部件生产汽车,在该国销售。部分生产商除了在当地采购辅助物料外,也在该国投资生产部分汽车零件。举例来説,在越南设有零件生产设施及汽车制造厂的本田,主要在该国从事摩托车零件生产。 可是,大部分进料及关键零部件在越南本土仍然生产不足。在当地从事上游业务的本土生产商,主要生产一般及辅助工业用品,如塑料和包装物料等。至于其他经营制成品业务的本土生产商,大多均以承包或分包形式替外国公司从事加工生产。因此,越南必须倚赖各类进口工业进料,支援当地日益扩增的生产活动。有意跟下游生产商建立紧密供应关系的上游供应商,亦可考虑跟随其客户直接在越南设立生产厂房,以便更有效地支援客户在当地的生产活动,又可向在该国的其他业内外商供应进料,藉此扩大客户网络。

(0)

有风格2019-05-05

越南凭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和税收优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源源流入。越南近年日益注重吸引较高增值产业的投资,希望引导新投资者不仅注意该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且更多从事较先进的生产业务。可是,不少企业已开始关注越南缺乏工程人才和辅助工业的问题,对他们在当地从事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业务带来挑战。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部分包括来自香港的投资者,纷纷借助中国内地的技术支援和其他服务,以及物料供应等,以支持他们的越南业务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越南目前的基础建设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加强与中国供应链的连系,当中包括在接壤中国的越南北部开展的基建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管理和应用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海外投资者和其他越南相关企业能够成功协调这类跨境安排,以确保他们在越南的业务能畅顺运作的关键要素。

(0)

fdgrtgsr2019-04-24

过去30年,以美元为主导的战后国际分工体系日益形成。产品从"在一个民族经济中完成的制造过程"转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角落里建立了广泛联系的生产网络"中完成,资源、人力、资本和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是在这一变革之下出现的新兴经济体,经济潜力巨大。虽然这些国家之间在经济体量、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仍可梳理出一些典型事实,这些典型事实包括:经济增长状况良好、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0)

tdfdgh2019-04-19

过去15年,中国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厂,生产各种各类制成品,供应全球消费市场,尤以美国及欧洲等两大市场为然。当中重要原因,是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其后,中国逐步履行加入世贸的承诺,于2000年代末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令跨国企业信心日增,纷纷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并把部分生产活动迁往中国。 上述情况亦促使亚洲发展为一个全球供应链的整合生产基地。越来越多亚洲国家把他们出产的半制成品运往中国进行最后装配,然后出口海外市场。 过去15年,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涌入中国,希望借助中国具竞争力的生产环境大展鸿图,特别是能力及生产力不断提升的中国劳动力以及日益成熟的产业群。2010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较10年前增加逾倍。以每名工人的产出计算,由2000年至2011年,中国的生产力差不多增至三倍。

(0)
1 2 3 2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