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全球定位功能​卫星系统+超级传感器+全息大数据云平台=无人驾驶不是梦

发布日期:2019-01-15    浏览次数:559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行驶近五十万公里,其中最后八万公里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安全干预措施下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无人驾驶没有大范围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呢。主要还是考虑到交通的安全性。《共绘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将全球定位功能卫星系统(GPS导航)+超级传感器(感应器)+全息大数据云平台,灵活准确的运转起来,大范围的无人驾驶一定会实现的!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导航 传感器 全息 大数据 云平台 无人驾驶
赞同(31)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唷鹅蛋332019-10-16

如果能拿到无人操控,系统数据操作基本设施不是会更好。人人迎来科技规划生活,改变和督促生活方式。

(0)

鹿LAN2019-08-19

安全是拉动无人驾驶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每年,驾驶员们的疏忽大意都会导致许多事故。既然驾驶员失误百出,汽车制造商们当然要集中精力设计能确保汽车安全的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种类繁多,其中有些根本算不上"无人",还有些活像是科幻小说中的东西。车辆无人驾驶技术的优点是使出行更安全(因为去除了人为失误因素)、缓解交通压力、并减少环境污染。

(0)

秋鹿2019-08-14

一些人喜欢驾车的人:有时候,驾驶会让人感到轻松惬意,而且要让人们愿意托付性命,无人驾驶技术还得解决许多问题。驾驶员失误也有其反面优势,那就是人类的判断能力。无人驾驶技术永远是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作为第一要务。而一个驾驶员则可能宁愿牺牲自己的车来保护他人。例如,您驾驶时前方有辆车突然打滑,而您已经来不及停车。此时,在您的左边有一辆大卡车,右边则是一群等着过马路的孩子。大多数司机会选择撞向大卡车,以避免撞到行人。而无人驾驶车辆无法识别孩子们--它只会简单地看到右边的阻力较少,而将车转而冲向右边。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问题有待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告诉车该往哪儿走,然后轻松享受无人驾驶之旅。

(0)

ioojyhft2019-06-19

未来的5G网络,将会把带宽变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且免费。速度,也将达到足够的充裕。也就是说,以后上网,随便怎么用,都不要钱,随便怎么用,都不会卡。 5G网络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前提。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会出现超级革命。司机这个职业,会消亡。汽车摆脱交通工具的属性,升级成为超级移动终端。 也就是说,以后开车,很可能不需要考驾照了。无人驾驶汽车,随喊随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跑坏了,还可以自己开到维修店给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来可是实现车祸零伤亡。可能2015年后出生的人,应该难以理解车祸是什么。

(0)

功夫电影2019-06-02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 无论是Waymo自动驾驶车队,还是奥迪发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LiDAR)的A8动作,都表明了这个领域的高热度。 当前的 "自动驾驶"车辆包含两种类型。 一是嵌入了多种传感器的无人驾驶汽车,搭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雷达,以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 另一种是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乘用车,仅嵌入数量有限的传感器雷达,以实现部分自动驾驶。 因此,据国外行业分析部门更新的《汽车雷达和无线通信-2019版》报告中预测,2024年,汽车雷达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美元,汽车 LiDAR 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2亿美元。 无人驾驶汽车与乘用车在雷达应用上的区别。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全面把握周围的环境信息,才能安全行驶。有许多传感器可用于向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这些信息,包括摄像头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传感器等。 不过, 只有三种传感模型能够提供直接距离测量:短距离测距的超声波传感、用于物体检测的雷达和用于3D环境感知的激光雷达。 现在,这些传感器既可用于乘用车,也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但应用之间存在差异。 乘用车的自主能力有限,而无人驾驶汽车顾名思义必须依赖传感器冗余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由于空气会造成超声波大幅衰减,超声波传感器的探测范围被限制在几米以内,主要用于停车辅助;雷达常用于乘用车自适应巡航控制 (ACC) 和自主紧急制动 (AEB)。

(0)

htrhrybsert2019-05-22

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产品日新月异,一直备受社会注目。不过,一些自主设备虽然较少人关注,却已在高科技制造业和数字诊断等领域大行其道,也可代替人类处理各种枯燥乏味的工作。 过去10年,固定式机器人已经成为制造业生产线常见一员。现在,新一代移动式机器人虽然已在更多不同岗位发挥作用,但主要用来处理刻板重复的工作。 除了索然无味的工作外,机器人也可代替人类处理极度繁复或危险的工作,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三藩市的Pix4D是家专业摄影测量公司,利用从多个角度拍摄的2D相片建构3D数字模型。近年,该公司越来越多使用无人机进行多角度拍摄,部分镜头更要从一些危险位置捕捉。 Thomas Odenwald是Pix4D的北美业务董事总经理,他提出一个危险工作的例子:「以露天采矿业的储矿堆管理为例,以往业者要暂停营运一两天,让测量团队带同捲尺,四处攀爬计算,期间难免有员工会不慎跌下受伤。这种操作方式需要的人手极多,花时极长,也有一定风险。 「不过现在,他们已不用再这样大费周章。我们可以使用无人机在场地四周拍照,过程只需约10分钟,然后便可制作3D影像,从而估算储量,准确度相当不俗。」 不过,在辽阔的户外环境,这些无人机才算真正大派用场。Odenwald说:「目前,我们很多生意都跟输电线路有关,因为有些猜测指加州山火是植物生长至输电线路所致。现在,供电公司测量地形时都十分谨慎。 「一直以来,业界都是使用配备脉冲雷射光测量系统(光学雷达)的特制直升机,沿输电线路飞行,以测量地形。现在,我们可以用无人机沿输电线路飞行250英里,回程时再用另一部,这样便能以极便宜的方式测量500英里长的输电线路,得到跟直升机测量一样的结果。」 无可否认,独立式自主机器人已在多个领域大大发挥提升效益的作用。不过,亚利桑那州Swarm Technology创办人Alfonso Iniguez认为,这种技术今后应以协作元素为发展重点。

(0)

恒久2019-04-29

云端平台,可以通过车联网通讯系统管理整个交通运输生态系统。主要卖点是可以使用5G网络及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交通系统似乎很快就可实现。

(0)

IKFGJ2019-04-29

依靠中央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并非长远可行之策,原因是涉及的数据量太大:2020年,全球将有10亿部视像摄录机,但只有一半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达8兆比特(mbps)或以上。相比之下,单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每日产生的数据便达4 万亿字节(terabyte)。 2015年,全球合共制造2.4艾字节(exabyte)数据,到2020年总数量便会增至44泽字节(zettabyte)。届时,全球的装置数量将达数十亿,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是难以想像。有鉴于此,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便变得无比重要,这样才可促进真正的实时处理,加强安全、数据保安及隐私,而数据传送到云端前也可更有效地分类,借以减低电力消耗。

(0)

tnudrg2019-04-02

未来整个互联网的安全体系是不行的,动不动就有个黑客就能把互联网和黑了。想想,如果是无人驾驶汽车,像《速度与激情8》一样,把它给黑了,让所有的车子把门开起来,所有的车开到海里面去了,怎么可能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5G将会重新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体系,智能交通体系正在被建立起来。 五年以后怎么去机场?和中央控制中心说,我说我三点半钟讲完,去机场,中央控制中心会说3点33分会有一辆车在什么地方,然后它会沿着一个数字轨道找到这个地方。接到我后,每小时180公里,到机场,然后我下车,它去接别人。然后,晚上这辆车完成工作以后,自动到清洗站去清洗、消毒。然后自己到充电桩充电,第二天早晨。又自己出来工作。

(0)

THBBDXCFD2019-03-04

的确,狼真的来了。要知道,特斯拉就是5G时代的苹果公司,是大一号的Iphone。面对这头凶悍的汽车只狼,如果再不卧薪尝胆、再不努力创新,留给国产的时间不多了! 1、从电动车性能本身看,特斯拉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池技术和最强的设计! 特斯拉Model 3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5秒,在单次充电情况下最多可行驶606英里(约合975公里),创下了纯电动汽车行驶的新纪录。这,大约相当于广州到武汉的距离。 2、更可怕的是,特斯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汽车,其实更多是一个电脑+四个轮子,并通过无线互联网与城市大脑连接。 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是全球最先进的,它具备高速公路上的从匝道到匝道能力,并且可以识别立交道路和超越慢车的能力。到年底,Autopilot将具备城市内道路驾驶能力,并具备识别红绿灯和在美国小路口最常见的Stop Sign能力。

(0)
1 2 3 21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