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般发达国家的人晚婚晚育,致人口下降,相反贫穷国家早婚早育,人口增加,但美国等移民国家则靠移民来增加人口?

发布日期:2019-03-01    浏览次数:7871

    

   

       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发达国家人口出生持续走低,人口现今的发展趋势是否健康?

       在经济落后的贫穷国家,比如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早婚早育深入人心,人口增加自是不必担忧。相反,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优越的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促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与此同时,西方人的观念较为开放,享受自由和丁克的现象十分普遍。 例如:我们以100年为限,假设贫穷国家的人均婚育年龄为25岁,发达国家的婚育年龄为人均33岁,则发达国家比贫穷国家整整少出生一代人,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少,而贫穷国家的人口越来越多。

       另外,为了弥补本国人口下降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和社会问题,很多西方国家,比如美国便利用移民政策吸引高素质、高投资外来人口,不仅提振了经济,也缓解人口下降所产生的国家层面的压力。人口现今的发展趋势是否健康?您怎么看?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发达国家 晚婚晚育 人口 下降 贫穷国家 早婚早育 增加 移民国家
赞同(2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UHFHB2019-03-19

中国的一个独特性是高等教育的普及速度,中国在短短10年内(2007-2017)就实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含大专)从20%到50%的跨越,比日本、美国和全球同时期的速度都要快得多。 我国的85后人口中,只有15-20%有机会能读大学,而95后则攀升到了40-50%,主要原因有两个: 1、85后高考时,全国高校每年录取300多~500多万人,95后高考时增加到了700万量级。 2、最重要的是,全国出生人口从85后的2300-2600万快速降低到了95后的1400-1600万,打了6折。 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从全球经验来看,是普遍和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率高度正相关的。 注意,这里不是说大学入学率的提升是坏事。 感受一下周边发达社会的未婚率:1、30-34岁的香港男性中,从未结过婚的比例达49.4%,基本占一半。日本是43.9%,台湾则高达59.4%,新加坡最低,也有37.4%。 2、30-34岁的香港女性中,从未结过婚的比例是37.4%,日本是32.7%,台湾仍然最高,42.5%,新加坡最低,25.4%。 把年龄段再提升5岁: 1、35-39岁的港台(地区)韩男性中,仍然有1/4-1/3从未结过婚。 2、女性的比例低一些,也有1/5-1/4从未结过婚。过去20多年,香港各年龄段的未婚率都有显著提升。 具体到不同学历人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香港女性中,35-39岁仍未结婚的达到27.3%,而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的香港女性,该比例只有6.2%。 男性则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大年龄组别中,不同学历的男性从未结婚的比例是接近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结婚率比只有中学学历的还更高一些。

(0)

满分2019-03-18

我在网上查了查,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几个国家,尼日尔7.46,马里7.42,索马里6.76,阿富汗6.69,也门6.58,他们都是伊斯兰国家。而维持一个社会人口需要的生育率是2.1,如今,欧洲的生育率,法国最高,也不过是1.92,这其中占人口10%的法国穆斯林贡献最多,一个穆斯林妇女往往能生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孩子,而法国妇女好多甚至不生孩子,瑞典(1.85),爱尔兰(1.81)、丹麦(1.79)和英国(1.79)。相比之下,葡萄牙为1.36,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为1.37,希腊为1.38。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生育率则更低,仅为1.34。 新西兰,人口生育率为1.81,来自新西兰统计局的数字,2017年,新西兰出生了59610个孩子,而新西兰的移民政策非常的宽松,技术移民的话,3个月便可以拿到永久居留证,投资移民的条件也不过是区区的150万人民币,如此导致,2017年一年的时间内,全球移民新西兰的人便达到了63300人。 低生育率带来老龄化,老龄化带来劳动力的缺失,为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自己国家的女人生的孩子少,便只有从国外引进劳动力,而1970年到2019年的这50年间穆斯林世界一直在拼命的生孩子,导致伊斯兰国家大都人口爆棚、同时这些国家大都处又是在沙漠戈壁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加之穆斯林有宗教迁徒的传统,如此,各国引进的移民中有大量穆斯林也便不足为奇。

(0)

关成绩2019-03-08

年轻人向上移动、财税向下移动,资源和人的不匹配,让年轻人集中的大城市婚育压力增加。 以上独特性(大市场马太效应/“荷兰病”、人口和财税流动方向相反、大城市土地约束)造成的结果就是,无论用怎样的维度来对比,中国目前的生育率都是相对较低的: 维度1:中国是极少有的未富裕低出生率国家。如果把曾经富裕过的前苏东国家排除掉,那中国和泰国就是全球唯2的“不富裕、也未曾富裕过”的低出生率国家。 维度2:中国大陆周边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日韩台),在和中国发展程度类似时(美元名义GDP),生育情况普遍好于当前的中国。 维度3:美国亚裔和白人的总和生育率都在1.6左右,亚裔移民美国后普遍比母国生育率更高。 美国同样是巨型统一市场,人口和产业的集中效应极高,但由于财政和公共服务更多随人走、极少有土地约束,这让美国在早已完成城市化的今天,许多地区的人口迁移速度并不亚于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人力资源在空间上的高度市场化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快速转换和不断升级。 人口随产业流动,公共服务和住宅用地随人口流动,随行就市,让资源更合理地分配,让流动中的年轻人获得更多生存空间和公共资源,才是王道。

(0)

考核合格2019-03-07

根据2018年底上海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女性发展调研报告》,上海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达到30.3岁和28.4岁,比10年前分别提升了5岁和5.4岁。上海的初婚年龄已经达到欧盟平均水平,超过美国、英国、法国。 相比10年前,各年龄段男性青年有配偶的比例变化不大,而女性在25-29岁年龄组降幅为11.5%,30-34岁年龄组降幅为7.6%。 从2013年到2017年,4年时间里,中国的初次结婚人数下降了26.8%(中国统计年鉴2018)。 如今中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介于26-27岁之间(六普全国近25岁、近年来多地平均增长1.5-2岁)。 因此在2013-17年,初婚的主要还是85后,当时的出生人口还没开始大幅断崖。 未来5-10年,一方面初婚主力人群变为数量比85后打6折的90后和95后,另一方面,年轻人高等教育入学率翻番、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晚婚晚育、不婚不育比重大增,每年的初婚人口还会继续下降。 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200万都只是个开始。 过去几年,由于85后人口高峰和二胎放开后的突击生育,我国出生率大降的趋势还没完全显现。 以2017年为例,出生人口只比2016年减少了60多万,主要原因是全面二胎放开后,二胎出生增加了162万,而一胎出生则减少了249万,比上一年少26%。 塞冬的估计是,3-5年内我国出生数量会降低到1000-1200万量级,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全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其中,偏远地区、基层、人口流失地区将首先感受到出生人口断崖的寒意。 这里先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在2010年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537万,2012年修订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时,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574万。 然而结果却是,2017年齐齐哈尔常住人口只有534万,比上一年减少10.5万,比2010年还要少3万。 2017年,齐齐哈尔作为一个50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小学入学人数只有2.8万(2010年时还有4.2万)。每年上学的小孩人数只有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量级,人均活到200岁才能实现人口不减。 小孩出生数量也差不多,一年3万左右,出生率(出生数/总人数)是日本2018年的78%。 整个黑龙江2017年常住人口3789万,年出生23.5万,出生率是日本的85%。 在全省普遍老龄化、少子化、人口外流的同时,剩下的人口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在向哈尔滨集中,哈尔滨的出生率虽然也不算高,但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4%。(来源:国民经济公报、统计年鉴)。中心城市、省会,在普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同时,仍能持续保持年轻和活力。 而统一大市场所带来的年轻人口层层向上集中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急速提升,也为我国中心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0)

RGDDGXS2019-03-06

尽管全世界都在庆祝情人节,但越来越多的人是单身。最近的皮尤民调显示,目前在美国出生的人中,约有25%的人永远不会结婚。此外,在欧洲几个主要城市,一人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50%。而且,这一现象正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包括在中东和南美洲等保守地区。 然而,与人们对单身人士独自坐在家里、渴望“唯一”而哭泣的流行描述不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Elyakim Kislev在他的新书《单身快乐》中指出,许多单身人士选择独自生活,他们对单身生活的成功适应性以及他们创造的社交网络比结婚所创造的社会网络更能缓冲孤独感。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Kislev分析了31个国家30万人的数据,调查了现有的统计数据,并进行了近150次深度访谈。例如,他表示,对日本30%的男性和26%的女性来说,单身并不是他们婚姻道路上的暂时停留。相反,它是一个有意识的人生选择,一个目的地。此外,当谈到对孤独的刻板印象时,Kislev发现,单身人士,特别是那些长期单身的人,实际上比已婚的同龄人在社交上更活跃,社交网络也更广泛。以前,家庭是个人支助制度的基石。现在,已经出现了转向个人社交网络的趋势。这一趋势得到了以下因素的推动:个体化、世界各地城市中单身人数的增加以及技术连接,这使单身人士能够使社会安排更加独立。在单身人士中,友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加强,传统上由家庭和为家庭提供的支持已转移到社交网络中。 根据Kislev的说法,如果世界变得更加单一,那么我们可能真的有理由抱有希望。他总结道:“这些单身人士更有可能与朋友和家人进行社交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抚养别人的孩子,照顾那些无法照顾自己的人。现在是时候把单身视为一种财富,而不是指责他们没有结婚。”

(0)
1 2 15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