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各国历史档案资料应公开,还历史真相,凝聚共识,共奔美好世界?

发布日期:2019-03-23    浏览次数:8812

  

        历史是一个民族兴衰更替的见证,文字恰好是记录这些兴衰的载体,记载着人类文明最灿烂的篇章。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它都可以给与客观的真实地评价。所以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故而,就如今仍旧有些国家扭曲历史的现状,《共绘网》建议:各国历史档案资料(文件)开,还历史真相,如此才能凝聚共识,共奔美好世界,您说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各国 历史档案 公开 历史真相 凝聚共识 美好世界
赞同(2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uytjtunfh2019-06-16

五四运动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五四是指民国八年(1919年)五月四日在北京所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则指在这一天前后若干年内所进行的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想运动。这一文化或思想运动,其上限至少可以追溯至两年以前(民国六年)的文学革命,其下限则大抵可以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北伐为界。 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和评论,向来都强调它“新”的一面,尤其是接受西方思想的部分。 就五四以来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这一强调无疑是有充分的根据的,因为五四在近代思想上的正面意义确在于此。至于它和中国旧传统的关系,则一般论者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这一点以外,其余便很少深涉了......五四运动也成功地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秩序,但是五四以来的中国人尽管运用了无数新的和外来的观念,可是他们所重建的文化秩序,也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格局。 中国大陆上自从“四人帮”垮台以后,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追问:何以中国的“封建”和“专制”,竟能屡经“革命”而不衰?何以在五四100年之后,“民主”和“科学”今天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目标? 这真是十分值得反省的问题。鲁迅在五四时代谈到历史的时候,曾说:试到中央公园去,大概总可以遇见祖母带着她孙女儿在玩的。这位祖母的模样,预示着那娃儿的将来,所以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后日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不同是当然要有些不同的,但总归相去不远,我们查账(按:指历史)的用处就在此。……LeBon先生说,死人之力比生人大,诚然也有一理的,然而人类究竟进化着。……总之,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一改革,就无须怕孙女儿总要像点祖母那些事。 我们一查五四运动的旧账,便更觉得鲁迅的先见为不可及,当时他在中央公园所看见的孙女儿们今天不都变成老祖母了吗?

(0)

RVGFGDB2019-04-14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共3册)是一部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沈志华教授主编,汇集国内苏联历史研究最权威成果。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20万字。书中专题研究基于大量一手档案资料,在沈志华教授主持下,由老中青三代24名中国苏联史研究学者合力完成,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显著特点: 一、重视俄国最新解密档案的利用,通过研究者耐心细致地对文献资料的考证,最大程度接近历史的真实画面。 二、立足专题或个案的实证性研究,不企图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理论问题盖棺定论,不求宏篇大论,而只求细致深入,对历史过程进行准确描述。 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视角。全书28个专题中,有接近一半题目是以往中国的苏联历史研究很少涉及甚至根本没有出现过的。

(0)

RBDFGFG2019-04-03

历史作为对过去事件和行动的记录, 无论给现代还是未来都能提供很好的参考。 而说到历史相信大家还是懂一些的,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大家也能讲个头头是道。 只是大家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呢? 这里就要说一下正史和野史了, 很多人一听到野史就会想到“假”, 这其实是不对的, “亦真亦假”这个词或许更适合。 相对于正史都是史官执笔编写, 野史则粗狂很多, 它更多的是民间编撰的历史。 其大部分是依据传闻,神话等编写, 具有真实性的同时,也存在虚构。 帝王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不仅是史书的主要被记录者, 也是百姓当时舆论的中心焦点, 史官毕竟是拿着人家钱的, 有些话当然也不好意思直接写在是书上。 这时的野史就体现出它的优势, 补充,校对和参考。刘鹗《老残游记》云:"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 相比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权威也更可信,由于封建的正统观念及其他种种原因,也删去了一些本该记入正史的事情。这些事情,便成了野史,并且进行夸大或缩小论述。

(0)
1 2 13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