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宇宙的“黑洞”+人类的“脑洞”,让我们共同开启科幻世界?

发布日期:2019-03-30    浏览次数:5973

  

  

        科幻为人们提供了幻想的和文学文化交流的平台。它为人们接受某些超自然现象做了思想准备。


        科幻关注现在又高于现在,从现在预言未来,从现在中思考(追溯)远古,思考未来,思考(研究)人类、生物乃至地球、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未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科学幻想正在变成现实,它们的神秘色彩也将逐渐被揭示。《共绘网》在此倡议:让我们利用宇宙的“黑洞”(无限)+人类的“脑洞”(想象力),共同开启科幻世界吧!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宇宙 黑洞 人类 脑洞 科幻世界
赞同(2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拓跋发发2019-05-31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觉得是我们过去比较忽视的。 受此启发,我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 因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积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所以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通常会逐渐递减。 为什么?因为我们后来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这样。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挑战是错的。因为经常受到打击和否定,所以客观上压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连爱因斯坦都曾经感叹,好奇心、想象力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所以两者的合力让我们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辍学的学生反而很有创造力。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0)

有内涵2019-04-11

宇宙大爆炸后以近于临界速度膨胀了150亿年,它与临界速度的差异不会超过1036分之一。假如我国12亿人,每人把中国大百科全书(73册,近1亿汉字)、英国大百科全书(19册,近2亿字母)、美国大百科全书(30册,2亿字母)各抄两遍。只要其中只有一个人抄错一个字母,错误就已达到1018分之一。然而宇宙膨胀的精确程度比这还要准确100亿亿倍。大自然真的不懂数学吗?在我们看来如此吃力,如此高不可攀的事情,大自然为什么如此轻松、如此漫不经心地一蹴而就呢?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天、地、人。然而今天的人类恰恰是对这三个古老话题知之甚少。对于“天”,现代宇宙学不过刚猜出一点皮毛。对于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地”,我们钻探深度不过以十公里计,与地球半径(6378.14公里)相比,不过才千分之二、三。若是个苹果,我们连表皮的深度都没啃破。这点我们甚至还不如一条虫!至少它已吃到果心了。对于“人”我们了解得尤其肤浅,特别是大脑思维的本质与神经工作的方式,我们还基本上一无所知。可能宏观与微观"语言"在此全不通用。它也许是下个世纪,"芝麻"都叫不开的神秘洞府。

(0)

redhd2019-04-11

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正式披露。 黑洞,这个神秘莫测,看不见摸不着,能吞噬一切物质,甚至连光都不放过的宇宙怪兽,第一次不再活在科幻大片的虚拟设想中,真正与我们见面。 成功拍下的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据科学家声称,对深空天体的观察能力,相当于在纽约能数清洛杉矶的一个高尔夫球表面的凹痕。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可能他们需要照片来证实自己的理论。 但对于数学家来讲,他们无需任何照片,这100多年来,他们通过对公式的演算就能推导出黑洞的各种性质。......而黑洞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奇点。 在这个奇点上,史瓦西半径几乎为0,时空曲率和物质密度都趋于无穷大,时空流形达到尽头,引力弯曲成了一个“陷阱”,成了一个无限吞灭物质的无底洞。 从奇点到奇点,冥冥之中,这似乎喻示着模θ函数与黑洞之间早就写下了一场缘分。 这位一生坚信着“娜玛卡女神在梦中用公式向他启示”、写下3900个公式的数学大师,在生命弥留之际,一定也曾点亮一盏油灯,虔诚着向女神祈求灵感。 在那一刻,他一定是看到了奇点、最接近无限的人。

(0)

戴旭2019-04-08

当我们还是孩子,老师们问及梦想时,有多少人曾在那张白纸上郑重地写下过“科学家”三个字?有多少人有过科学的疑问,却从来没有机会探索未知的答案?后来,我们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实现童年的愿望。 然而,“人人都是科学+”,我们做的每一次加法,捐赠的每一颗“种子”,都是至关重要的力量。我们不是科学家,但今天我们都是科学+,研究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科研课题。一起捐赠一颗种子的力量,让青年科研工作者拥有更多机会可以向青少年们传递科学的力量,让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感染,在个人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的同时,为祖国未来培育出更多社会责任型的科学家。

(0)

托尼贾2019-04-08

ULAS J1120+0641是一颗于2011年6月被发现的类星体,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红移值在7以上的类星体,它也是目前所知离地球最远的类星体,它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亿倍。科学家观测发现它的出现时间约在宇宙大爆炸后的7.7亿年,而宇宙大爆炸被公认为发现于137亿年前,因此这个黑洞可以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黑洞。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一切事物都讲究因果科学。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用科学无法解释的。所以,很多惊悚人心的理论就被一些人提出。

(0)

国豪2019-04-01

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是: 普通人的大脑开发程度只有4%-6%,而我们熟知的最强大脑-爱因斯坦大脑却只开发了10%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 人脑的使用率已经是100%,并不存在什么部分开发的道理。 双方都有自己的理论依据,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有些人 的记忆力超群, 有些人的思维跳转特别快,思维超前 有些人对于某些领域特别敏感一点就通或自学成才......其实这些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通过训练都有机会成为记忆力高手, 完成对脑力的进一步开发, 对思维逻辑的深层次训练, 你需要的是一把打开大脑宝库的钥匙, 一本大脑的使用说明书:发掘个人潜能,锻炼超级大脑,开启智慧之门。

(0)
1 2 1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