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除非你终生不使用手机,否则,个人隐私无法隔绝?

发布日期:2019-12-10    浏览次数:4622

  

          “如果你觉得隐私很重要,那么就用iPhone”,这是一则苹果手机关于隐私的广告语。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个人隐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手机作为个人隐私的最大储存工具,到底是该继续使用呢还是被摈弃?

          经过二十六年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世界上已经完全普及,近些年来,凭借碎片化、传播快、便携式等优点更有超过电脑之势,个人隐私在手机中的存储量也越来越大,几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事件都和手机紧密相连,无法分割。早前,苹果手机、三星手机泄露客户隐私事件发酵的沸沸扬扬,引发了人们对手机中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一边是承载的科学(技)、快速、高效的现代功能,一边是隐藏了隐私、伦理或国家安全的泄露风险,每个人都要选择,除非你终生不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和邮箱等,否则,个人隐私无法隔绝即留痕是难免的。您觉得呢?

  

相关热词搜索:科学 速度 效率 隐私 伦理 国家 安全 选择
赞同(2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科恩(Gary Cohn)2020-03-19

Facebook 前科累累,公众形象不佳:2019年7 月 12 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投票决定,对 Facebook 处以创纪录的 50 亿美元罚款。此前,媒体披露 “剑桥分析” 取得超过 8000 万 Facebook 用户个人资料,并用这些资料协助特朗普角逐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还在英国 “脱欧” 公投时协助赞成 “脱欧”的阵营。一时间,全球皆惊。更重要的是,Facebook 拥有可怕的 “洪荒之力”:Facebook 全球拥有 26 亿用户......

(0)

lklkthty2020-03-06

霸权、窃听、监控、黑客、黑狱,还有什么?只是不道德?

(0)

ihjhgrgg2020-02-28

棱镜门!阿桑吉!美国的劣迹比比皆是!好多次我凑够买苹果手机的钱了就是没买!

(0)

道云2020-02-27

记得前几年央视曾曝光苹果手机一直能追踪到机主的活动痕迹~此嫌疑值得探讨。

(0)

王久辛2020-02-19

其实跟这次病毒相比,我们有一场更为关键的战役要打,这就是人和“算法”的斗争,这才是一场长期的战斗,是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战斗!这个世界正在被算法一点点吞噬,什么是算法呢?就是我们打开手机,各大平台通过算法摸索出每个人的喜好和标签,然后你越喜欢什么,就疯狂给你推送什么,这时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沉溺,不可自拔。

(0)

江不流2020-02-14

(转发) 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为什么?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来自重医预防公卫人的流调为大家解开了迷雾重重的传染链。 前天确诊一个病例,我们反复进行调查,怎么都无法找到患者感染来源。患者每天活动也很简单,早上8:30左右出门坐公交车到某体育馆打乒乓球,然后中午12:00左右回来,之后不再出门。患者确诊后,感染来源就成了一个谜,让我们很是迷惑和苦恼——溯源调查毫无结果。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昨天公安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把患者发病前的活动轨迹调了出来发给我们,不得不承认,公安这方面技术的确非常强大,时间精确到分,准确记录了患者每天的行踪动向。不过当我们最开始看到这份轨迹时也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直到昨天晚上再次比对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个患者发病前有一天早上乘坐公交车去体育馆打球,而我们之前确诊的另一个病例恰好也在这一天的这个时间乘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而从这两人住址和公交线路上存在重合的可能。然而公安部门提供的轨迹并没有两人乘坐公交的准确时间和车辆信息。于是我们马上联系交通部门核查,今天下午2点过,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交通部门核查了两人的公交卡刷卡记录,发现两人在同一天同一时刻乘坐了同一辆公交车!乘车刷卡时间精确到了秒!证明两人是在同一地点上车并且相隔很近!这个传播链一下子被有力的证明了!那一刻真的说不出的高兴,这就是流行病学调查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不过也证明了疫情防控中部门间强有力配合的重要性。以上机缘巧合被感染的人是江北位于建新东路的银泰小区,为了去体育打乒乓球锻炼身体,鬼使神差与新冦病毒者同一时刻乘同一辆車而“近病者病”。 此例强有力地说明了只要你外出就有了被感染的机率,因为你不知谁是“敌人”。

(0)

KUIYJ2019-12-19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将超过500亿个,会产生600泽字节的信息。这么庞大的数据量,将如何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近日,全球著名的未来学家Peter Diamandis描述了一个知识极大丰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将能随时随地获取任何我们想要了解的一切,而这将归功于未来全球的互联网化。同时,在这个时代,隐私将伴随着开放的网络而荡然无存。 Diamandis认为卫星、无人机、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这四大创新技术正在将全球所有设备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从而创造一个真正的万物互联的社会。

(0)

HJNIOOIOIOY2019-12-14

清华教授:现代的刑事诉讼法,普遍推行无罪推定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任何人被法院判定有罪之前,都在法律上被推定为无辜。然而,当下的各种安保措施,怎么看都是基于有罪推定的思维。所有人都被推定为对公共安全具有危险,需要无一例外地经受越来越严格的安检。要说这样的安检措施,竟是用来保护包括你我在内的一般公众的,除非人格分裂,不然谁信呢? 或许有些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是我对这样的事件反应过敏了。大致归纳一下,可能存在四种看法。 其一,有人会认为,是我自己想多了,竟不能体味与感恩政府如家父般的保护善意。 我只能说,这样的善意恕我不愿领受。 试想一下,所有的个人数据,包括平时上什么网,看什么新闻与视频,购什么物,微信上与哪些人聊天,具体聊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好恶等等,本就已收集得够多了。现在还要再加上生物识别方面的个人信息,都交由一个庞大的组织来掌控。要知道在我们这个社会,任何的个人数据,只要是为企业或其他机构所掌控,也就等于为政府所掌控。 由于这个庞大的组织是由具体的人在运作,这就等于说,所有的个人数据,包括识别性极强的生物学数据,都是由群体中的少数人来掌控。这些人究竟掌控我们多少的个人信息,为什么要掌控我们的个人信息,掌控这些个人信息是要用来干什么,都是细思极恐的事。 掌控数据的人显然不是上帝,他们有自己的私欲与弱点。所以,他们会如何使用我们的个人数据,会如何操控我们的生活,都不得而知。更不要说,这些数据因保管不善而被泄露或是被黑客侵入,导致为不法分子利用所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 其二,有人会说,只要不干坏事,便无需担心政府掌控你的个人数据。 我只能说,我不想成为透明人;成为透明人的想法,让我觉得非常不安。 在一个正常社会中,个人理应拥有正当的权利,反对任何组织随意获取自己的个人生物学数据。法律之所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与住宅自由,就是要让个人有自治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允许他人侵入。 这里的他人,不单指其他的个人或是一般的组织,也包括政府,包括国家。倘若个人的生物学数据也能以安全为名未经同意而随意获取,则法律上对隐私权与住宅自由的保护,还有什么意义?无隐私即无自由。 其三,有人会提出,自己并非什么重要人物,别人想必也没有兴趣来了解我们的个人信息。 持这种看法的人想来不少。对于大规模收集个人数据的做法,即便自身是作为被收集的对象,很多人也不以为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主要的理由无非是,我们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别人应该不会有兴趣来关注。所以,自己仍然足够地安全。 我只能说,当你把个人安全的问题,寄希望于别人的忽视时,基本上就活得如亡命的赌徒一般了。并且,你赌的不只是自己的运气,同时还在赌,掌控数据的人是天使一般的存在。非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能赌赢的人,我在佩服你鸵鸟性格的同时,窃以为大概还需要上交一些智商税。 此类乐观人士,最好能认真去看一下《国家的敌人》这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电影本身的结局还不错,恶人最终遭到了恶报。不过,倘若你是剧中主人公的话,怕是没有那份才智与幸运,只能等着悲剧收场。最惨的是,到最后大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其四,还有人会辩解,这样的技术推广是有些问题,但反对也没什么用,就懒得花力气反对了。 我只能说,攸关自身重大权益的事项,如若我们自己不站出来反对,做出应有努力,自然更不可能指望别人出来帮着呼吁。在没有做起码的努力之前,怎么就知道反对无效呢?即便反对最终无效,也终归比驯服地给自己套上枷锁要强。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做过一些抗争。 作为被侵害一方的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默默地忍受,甚至不敢表明反对的立场,就等于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帮助对方来算计与加害自己。在这样的事情上,退一步并非海阔天空,而很可能从此坠入深渊。因为这根本不是靠一味忍让就能解决的问题。眼看着一步步地走向深渊,这样的遭遇,至少部分是我们自己一味地隐忍所酿成的。

(1)
1 2 1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