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停留在所谓供给、需求、投资、贸易、收入、消费等经济现象上,还是深入到产业、经济和所有制结构上?哪个更能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

发布日期:2020-07-01    浏览次数:4979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其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除了不停留在所谓供给、需求、投资、贸易、收入、消费等经济现象上,更关键的是要深入产业、经济和所有制结构上?

  

  农业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腾飞。第二产业是指电力、能源、工业、化工等产业,关系到国家命脉。第三产业中,餐饮业、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占比较大,伴随各种新兴服务模式的应运而生,第三产业可以得到较快发展。整体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加上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的日益崛起是必然。所以,比起研究各类经济现象,徒有表面,不如深入到产业、经济和所有制结构上,更能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您认为呢?

相关热词搜索: 供给 需求 投资 贸易 收入 消费 经济 产业 结构 全局 长远 利益
赞同(2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小康园2020-09-19

猫哥:改革开放40年,过去我们经济增长主要靠牺牲环境、透支资源、压低劳动力成本来推动。 但是到了最近几年,这条道路基本已经走到了尽头。 所以,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搞产业升级,就需要资金、人才与市场。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资金人才我们都积累了一些,如果循序渐进的推动,花个十年八年也能逐渐实现产业升级,但是现在外部环境明显发生极大的变化—— 包括美国的遏制与打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等等都逼迫我们产业升级的速度还得提速。 怎么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那就得投入更多的资源! 包括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以及更多的订单。 那就得加速推进对外开放。 去年以来,我们对外开放力度很大,包括:加快对外开放,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源汇集中国,只要钱来了,人就来了,人与钱都来了,订单也来了。 更多的资源投入将促使我们产业升级提速。 只要每一个最不起眼的细分产业实现突破并且站稳了脚跟,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所有的人都将享受一波升级红利。 多个细分产业突破就能形成集聚效应,成为我们经济的增长点,让更多的人享受产业升级的红利。 这就是中国做增量蛋糕的思路。

(0)

笑笑麻麻2020-09-15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要从供给侧发力,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稳定制造业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壮大新动能,从而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此外,破除流通领域存在的结构性、机制性、技术性障碍,使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亦是需要着眼之处。

(0)

孙捷2020-09-05

“微软的传统优势在于计算机软件和系统、云计算等等,但在互联网产品尤其是社交领域,长期缺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这也是微软一直想要尝试并且发力的领域。现在微软急于找到一个新的产品进入市场,而TikTok无疑就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但对于TikTok这块“烫手山芋”,微软、推特等收购方既想要尽快吃下,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当复杂的技术整合难题。如果不能在禁令实施之前与字节跳动达成交易,那么微软、推特的相关收购计划或将就此搁浅。无论TikTok在美业务最终“花落谁家”,对于母公司字节跳动而言,其全球化战略蓝图已然遭到受挫。而与此同时,有关于字节跳动正考虑国内上市的传闻又再度出现。

(0)

萨克斯2020-08-26

咱们简单回顾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印钞机。 在08年经济危机之前的三十年,出口是中国经济动力的核心,中国的印钞机主要是靠外资和出口创收。 外资进入中国,由于货币管制,需要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再进行投资,过程中,央行根据收到的美元来兑出人民币,完成印钞。 出口企业完成出口后收回美元,也必须结汇将美元换成人民币,央行完成印钞。 在央行印钱时,钱没有进入银行系统,而是回到了企业,用于发放工资和再投入。 出口盈利,使得企业有能力进行再投入,使政府有税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逐步提高收入。 同时,基础设施的改善又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这一经济循环良好运行。 出口和投资两架马车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培育了国内市场。 这一印钞机也完成了中国居民的财富积累,为房地产这一印钞机在2008年到2018年的疯狂印钞、拉动中国经济打下了基础。当前,随着房地产印钞机的乏力,中国又到了变换经济动力的时候。 有人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于消费。 但在居民杠杆率高企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启动消费呢? 消费的基础在于收入,收入的增长在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需求,需求又取决于消费。 这就陷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所以,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只是结果,而不是一切的起点。

(0)

蕾fhfh2020-07-30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要以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为基础。 内需的基础在收入,在就业。没有就业,没有收入,内需就无从谈起。我国现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还有6亿中低收入人群。当前,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已对民生就业带来巨大影响,失业率冲高,部分群众收入下降,一些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压力加大。在此情况下,要进一步健全鼓励就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加快形成以就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一次分配比重,在未来若干年内将4亿中等收入人群实现倍增,将6亿低收入人群减半。以此为基础,形成以中高收入人群消费为引领、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为基础并逐步提升的消费结构。

(0)

UYUYY2020-07-29

2008年以后,各个国家走上不同的路,但有个共同点,欧洲、美国、日本,包括中国,都走向了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路径。欧美叫量化宽松,因为没有更多改革的空间,经济增长潜力也不像中国这么大,因此量化宽松的力度、实施规模和持续时间比较长。中国在2008-2018年的十年,经历了2009、2012、2014三次大宽松, 2009年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12年是防止经济跌破7.5,2014年防止经济跌破7,当时的考量是有道理的。但我们看到,即便出台这么大的宽松政策,也没有遏制住经济连续下台阶的势头,这里既有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也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但归根到底,我们进入中高增长速度的阶段,不是需求层面出了问题,而要从供给层面找原因。

(0)

博彬2020-07-06

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从上一个周期,如何平稳的过渡切换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是V型过渡,还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这都是摆在当前的问题。 是问题,也更是风险。 如果是V型过渡,那么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进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旧模式都打的稀巴烂,剧烈的阵痛过后,然后再重生。短期内,即可过渡切换到新模式。相信,这不符合稳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因为这个选项,是风险失控的选项。既然要稳健,那么风险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未来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V型过渡。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这样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么就会是一个中等周期的调整。7%左右的低速增长,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风险会控制的更稳健。新常态,并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经济,而是指两个景气周期之间的调整期过渡期。解决遗留问题,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呢,唯有通过改革。 如果是L型,则说明,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遇到了更复杂的难题。那么这个调整周期就会加长。在改革的政策举措上,也会更加的深耕细作。深度上,也会更深。 无论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因为激进高风险的V型过渡选项,已经被排除。 最大的洪涝,已经安全过境。所以,后面不会再有更大的洪涝出现,中国经济的崩溃风险,可以认为,已经被排除。 排除了三战的外部风险,排除了经济从内部崩溃的风险,并已经确立了高远的新的战略决心和使命,满足了这三点前提,那么才有资格有条件谈后面的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战略。

(0)

徐霞客2020-07-05

中国经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和风险出现。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没有什么模板和历史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很多现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经济学模型,甚至连解释都无法解释。 这导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学者们认为,不是模型错了,而是中国经济错了;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了。如同拿着张图去找马,发现现实中的马和图里的马不一样,就宣布现实中的马不是马。 按图索骥,也是经济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释不了现实,那显然是模型错了,理论错了。在经济分析领域,教条主义也是没有前途的。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于,上一个周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和发挥引擎支柱作用。解决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就要排洪排涝,自然导致流动性枯竭,于是增长失速。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

(0)

三部曲2020-07-03

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卖给国家,特别是民营企业找政府参股,身份一换,好像股价又涨了,企业又活了。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应该让企业自己重组,因为每一次危机调整的价值就在于促进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政府并没有那么多资金、精力和能力去接手和管理这么多企业,这么做对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企业要对自己的生长阶段有合理认识,同时政府也要精准施策,鼓励企业之间投资、重组。

(0)
1 2 19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