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现在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和线上医疗、教育、办公等各行各业都在上“网”、上“平台”与上“云”,用户的隐私更要保护好?

发布日期:2020-11-14    浏览次数:3999

  

        当今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办公等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目前,个人信息数据化已是常态,但用户隐私泄露现象却十分严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部分企业或个人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保护用户的隐私刻不容缓。我国有学者提出可通过隐藏用户的身份和敏感数据,来防止不法分子入侵数据库,还可以开发密文处理云服务器。对于政府来说,解决不法现象的根本方式是完善国家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护公民的隐私信息。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衣 食 住 行 线上医疗 教育 办公 上“网” 上“平台” 上“云” 用户 隐私
赞同(3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布兰卡2020-12-09

其实拼多多和京东以及唯品会等各大电商都有数据信息采集的功能!它们把购物的信息实时推送到你浏览的各个网站和APP上,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0)

中艺2020-12-09

你去所有的商家买东西,除非你用现金支付,否则你的信息都会被知晓。不要只是说亚里。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

(0)

安娜GH2020-12-07

我真的非常奇怪!为什么我在淘宝,拼多多上买东西(不只是买东西〉只要一搜索,一有动静,马上有扎堆的商家蜂拥而来,推荐商品。尤其近年,我更感到无数商家盯着我心中很害怕。个人还有隐私可言吗?我的财产有保障吗?

(0)

GFDDR2020-12-07

“它想尽办法诱导你开通,但当你想关闭时,就没那么容易了。”陈铭在10月中旬的一次携程订房付款过程中被提示,使用携程产品拿去花分期付款可享8.8折优惠,他点了确认,同意分期。回到还款界面,只显示每期还款的总金额,但当他点开“还款计划”,这才发现,还有一笔比例高达10%的服务费,而所谓的8.8折优惠不是总房价打折,是服务费的折扣,但当时界面并未提及服务费。他认为,携程拿去花并未事先告知消费者服务费的存在以及比例,进而诱导消费者选择分期,而且一旦分期后无法撤销。投诉后他得到的回复是:客户自己意愿点击分期,无法撤销,当他坚持打到银监会投诉,最终携程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产生的1500元服务费由陈铭继续支付,不过携程方面补贴400元,打到他的携程账户,当然,条件是陈铭撤销一切投诉。“我也懒得再跟携程耗时间了,就当自己花钱买个教训,认栽了。”陈铭对深燃表示。19岁的栗丰也是不小心开通美团月付的。9月初,他在美团APP的一次支付过程中,支付方式不小心使用了默认的美团月付,他记得当时无需支付密码,随手一点就开通了。这是他首次开通,使用一个月后发现并不需要,想要关闭此功能,却不能。APP界面给出的理由是有待支付的先享后付订单、生效中的月付会员。栗丰回到会员界面发现还有6张会员红包未使用,联系客服后,对方的说法简而言之就是“现在关不了,只能等会员过期后才能关”。他想都没想过,竟然因为会员身份不能关闭美团月付功能。不止一位用户表示,刷信用卡的时候明确知道这是借银行的钱,但花呗这些产品,直接把自己包装成你的好朋友,甚至是包装成生活费。美团在今年年初推出了消费贷产品“生活费·买单”服务。但越是接近你生活的产品,想要关闭,却没那么简单。社交平台上还有大量关不掉花呗的用户,不光是连续挽留你的界面,他们一般是遇到了同一道坎——芝麻GO。这是芝麻信用推出的先享后付的优惠模式。宋丘在网易严选上的一次购物后,看到宣传界面介绍“0元开通”便开通了PRO会员,结果,这首先是个文字游戏,会员费并非0元,而是指“一年后会员帮你省了多少,交多少会员费,149元是上限”,其次,“0元开通”的界面上小字写着“芝麻GO”,是指开通PRO会员,也连带着开通了花呗芝麻GO特权。当他意识到不需要芝麻GO,同时为了规避风险,想要关闭花呗时,却关不掉了。不是因为有未还欠款,而是因为开通了花呗芝麻GO特权,而这个特权又是在开通PRO会员的场景下开通的,那就成了绑定式的功能。当他询问严选客服,得到的回复是,芝麻GO一经开通,服务有效期1年内不可取消。也就是说,一开就是一年起,所以他只能一年后才有可能关闭花呗功能。(作者 | 金玙璠)

(0)

杨娟2020-12-03

这些年,眼见着一个个巨头造就了无数亿万富翁,眼见着富豪排行榜上每一个富豪的身价年年攀升,眼见着富可敌国的富翁带领着他的巨头企业把触角伸向了社会的角角落落。是的,这些企业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社会进步,可是,它们有没有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没有制造社会问题呢?(作者:杨昇)

(0)

嘉诚2020-11-25

说到这里,可以举个例子。今年1月中旬,疫情还没有闹起来的时候,我曾去过一次香港。出发前一天晚上就通过一个平台预定了酒店,但到了第二天上午,我发现一直没有确认订单。于是就联系了平台,交涉多个来回,才在中午接近11点、即将到达酒店的时候确认订单。 平台为了表示歉意,给了一张200元的优惠券。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我希望多在香港住一天,并想换一家酒店。但我无论用自己的手机通过这个平台查询哪家香港酒店,都比我太太手机查询出来的贵了200元(仍然是这个平台)。也就是说,平台已经对我“区别对待”了。一定要把赠给我的200元优惠券,暗中找回来。 我不知道我会被这家平台“区别对待”多长时间,他们只是想“找回来”那200元赠券,还是要我加倍、N倍偿还。 大家还遇到过这种情况:当你消费的时候,用苹果手机或者小米手机去同一个平台,平台给出的价格是不同的。使用苹果手机的,要多花一笔钱。 此外,某些平台还会杀熟。第一次来的顾客,一律优惠;如果你是熟客,那么价格一定是偏高的,因为你对价格已经不敏感了。 这些都是在滥用垄断地位或者实施不正当竞争。此次国家市场监督局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里有规定,比如在“第十七条差别待遇”就明确: 1、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2、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如果有上述做法,都可能会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消费者实施“差别待遇”。 要认定一家平台垄断,还要看平台的市场份额、对市场的控制能力、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其他经营者对该平台的依赖程度、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等。 国家出手反垄断,对于普通老百姓是一件好事。在蛋糕做大比较难的时间段里,公平分配就显得更加重要。 要知道,国家在“十四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因此,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抑富扶贫”的政策出台 这关系到执政理念、国家战略、国家安全,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和根本利益,没有哪个人、哪个平台可以阻挡。(作者刘晓博)

(0)

邱素娥2020-11-24

有没有发现,我们已经极少体会到10年前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时,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惊喜,更多的反倒是惊吓。 1、在网上购物,以前还可以比价,现在却很难在不同平台找到同样的东西,商家为适应“二选一”的潮流,硬是将一模一样的东西变成不同型号的专供。 2、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杀猪般的杀熟,用户的信任,反倒成了平台肆无忌惮的底气。 同一家店的同一个商品,换个账号价格就变了。打个车,同样的距离和路线,不同人不同价。 出去旅行,同一家酒店,同一趟航班,老客户和新客户价格都不一样。3、打个电话,同朋友聊个天,你谈及的东西立马出现在你随后打开的头条或百度APP上,这是在方便用户还是窃取亵渎用户隐私? 三年前,李彦宏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效率。其实错了,当时的用户大多不了解出卖隐私的危害,现在的用户不出卖隐私,有几个APP和服务用户能使用?大家不过都是被胁迫罢了。 更无语的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眼里,你用的是苹果手机,买同样的服务,就活该要花费更高的价格。直白的说,互联网巨头通过创新和竞争获得了垄断的地位后,却开始反竞争、反创新,到头来却遏制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当然,这不光是中国公司独有,全世界其他国家也一样,微软、Facebook、谷歌一再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均是基于监管部门同样的考量。国家果断出手,是“让子弹飞”的够久了,广大用户实在是受够了。

(0)

在水一方2020-11-23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 “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要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0)

蔷薇2020-11-18

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中,阿里系(阿里、蚂蚁、云锋)投资了44家,其中多数为新兴经济,十几亿中国人的移动生活,基本被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合围。 这就是垄断市场行为,类似阿里和腾讯的投资并购越是成功,其垄断程度就越高,消费者被渗透得也就越彻底。 如果说很多人对大数据杀熟还不以为然,那么当它们依靠收集的私人数据,比亲人朋友更了解你,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因此,反垄断剑指金融,但是背后还有数据隐而未发。 总的来看,互联网平台垄断的直接受损者无一例外是消费者。 反垄断就是为了打破巨头的鲸吞式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这次意见稿出台可谓针对性极强,其中阿里正撞枪口。

(0)
1 2 19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