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何借鉴意大利食品安全“三模式”?

发布日期:2013-12-20    浏览次数:11222

  

          中意两国同样具有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的饮食文化。在食品安全方面,通过欧洲早期引入预警机制、特色地标产品保护、培训农产品人才和消费者这三大举措,意大利受益匪浅。

         在欧盟食品监督机制下,意大利严格执行欧共体的食品安全法规法令,并加入欧洲早期预警和认证系统中,有专门的公共健康实验室、兽医实验室等机构跟踪食品产业链,辨认食品风险,提供公共服务,并有专业人员对农产品进行分析。意大利的食品安全预警检测体系已十分完善,预警报告每年出具一次,同时,媒体等也能参与该系统。同时,意大利十分重视产地保护产品,以奶酪产品为例,每一种奶酪产品都实现全程控制,都各自的控制代码。这不仅实现可追溯,更有利于地标特色产品的保护。通过积极推行DOP和IGP,意大利奶酪出口量快速增长,如今有29%的奶酪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意大利还注重对农产品领域人才的职业培训和对消费者的公民培训。我国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大踏步前行,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中意双方可彼此学习和借鉴,将会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该如何借鉴意大利三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预警机制 食品监督机制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6)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bn2014-07-28

 那么多年里,福喜也好,欧喜也好,可能都想不到,身为那么多知名“洋快餐”的大牌供货商,会有5人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刑拘,可能更想不到的是,这或许仅是为自己所作所为承担结果的开始。   说他们“可能想不到”,是因为在事发后面对媒体和执法人员的“幼稚行为”:堵门、拖延时间、不理会食药监人员出示执法证明……此类种种,只能让笔者联想到无证小作坊,国际大牌竟也玩这些“江湖把戏”。   执行有“偏差”、告知存在“时间差”,这些辩词显然不能让人信服,除了一个“差”字还贴切,当然,是指公司的管理和对法律的理解。   不可否认,我国现存的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做到监管人员死盯住每个生产、流通企业,企业自检变得尤为重要,原本应该是自检模范的大牌企业,又是“江湖把戏”,又有那么多的“差”,让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们的自检会让人放心?   一位食药监工作人员对笔者说,这件事就好比是“大堤掘开了一个口子”。他所指的是大牌供货商出事带来了大面积排查,光是快餐连锁店的名字就是一连串,还都是响当当的。笔者相信,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企业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管企业有多大,性质是如何。公众更是呼吁修订中的食品安全法应成为让违法者自危的严律峻法。   其实在很多领域,在很多国家,都是用严厉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但似乎很多国际大牌到了中国,这根神经就松了。三星违反反垄断法,苹果忽视中消协……如果认为来中国做生意,监管者会因为你大牌而疏于管理,那就错了。   市场环境里的确存在不诚信行为,但这不应是国际大牌本土化的“榜样”和“借口”。合法的投资固然要保护,相反,恃大而骄的违法行为定会为市场所不容。(转载:潘旭《“洋大牌”不是恃大而骄的理由》)

(0)

醉此间2014-06-30

在海外代购风靡中国的今天,买洋货成了一种“品质”和“风尚”。而在日本,“国产”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国产大米、国产水果等国货,常常售以较高的价格。日本土地资源稀少,导致产量较低,是价格偏高的一方面因素;国民对国产商品高品质的信赖,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中国来说,如何从法律及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百姓生命健康,是一门必修课。有“食品安全的天堂”美名的日本,则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实际上,日本过去也有地沟油、毒牛奶等侵害食品安全的负面案例。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早在1947年,日本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施行令》以及《饮食业营业取缔法》,根据不同的食品品种,还相继制定了《牛奶营业取缔规则》《饮食物防腐剂、漂白剂取缔规则》等法规。   随着时代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原有的法律法规无法涵盖到全部食品安全问题,于是日本政府在2003年制定并实施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强化了食品安全事故之后的风险管理与对策。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农作物的“身份证”制度,它让产地实名化,从而更好地从源头防止食品安全事故。   日本人特别看重食品产地。在日本,每一家超市或商场,几乎每种食品的包装上都会印有生产地,例如北海道的牛奶、新潟的大米。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宣传,另一方面则有赖“身份证”制度。   这一制度是依据其1950年制定、1970年修改、1999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林物资规格化与质量表示正规化的法律》所施行。   日本从2001年开始施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下属的各地农户,必须记录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   农协在收集这些信息后,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将这些信息公开至网页供消费者查询。这不仅在食品安全性及质量等方面能做到透明,让消费者适时查看信息并博得消费者信赖,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也能及时查出事故原因并进行追踪和回收,做到责任到人和管理透明化。   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日本高度诚信的社会对企业或个人提出品质保证,是造就日本食品安全神话最关键的两个原因。   但事实上,世上可能并没有完美无缺的监管制度。即使在法律建设较为完备的日本,也无法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利用行政强制手段进行监督,但只有当生产企业或个人有道德、讲良心,真正高质量、高度安全性的管理体制才能够建立起来。   笔者的一位日本友人曾在其博客中写,日本人对“信誉”看的比什么都重,特别是对“名牌”要求“高质量以及安全性”。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为了保护国民的安全,政府必须对有关企业进行严格监管……顾客对企业的信任说到底是顾客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信任,进而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如果对方背叛了这种信赖,那么即便是大型企业也会随时倒闭。(转载:许缘《日本怎样炼成食品安全神话》)

(0)
1 2 1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