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需要统一专业化、大众化的阅读平台

发布日期:2014-03-20    浏览次数:2622

  

         数字媒体阅读是近年被广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它脱胎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它促使大众实现从传统纸质阅读到虚拟媒体阅读的华丽转身。与传统阅读相比,当前的数字阅读媒体平台具备许多无法媲美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根据多媒体形式进行内容传达与输送,能最大限度保证用户接收内容信息的时效性;其次,它具备图、文、声、像等多种表达方式,可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更为合适的阅读方式;再次,数字阅读媒体拥有随时随地阅读、填充个人碎片化时间利用等特征。有媒体大胆预测,未来5年左右的互联网将是以数字媒体阅读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既然,数字媒体很有可能主宰未来的阅读市场,那么一个统一的专业化、大众化的阅读平台就很有必要了共绘网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专业化、大众化的阅读平台,在阅读数字化初期就规避当前平台鱼龙混杂、信息紊乱、网站安全等诸多弊端,为读者创造更大价值。中国需要统一专业化、大众化的阅读平台,你是否同意?

相关热词搜索:阅读平台 数字媒体 信息时代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hut7y6g2018-11-20

一个国度,一种文化,有相似的情感共鸣,但不一样的生存视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思想精髓。高尔基在《童年》里说: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越长大越觉得人心复杂,一颗童心,偶尔儿的孩子气,反而显得可贵。与《共绘网》 精彩对话,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无限扩大。孩子读了,等他长大后,之前读过的杰作,可以将他从平庸和痛苦之中拯救出来,引至广阔的世界,幸福的云端。《共绘网》读一遍有一遍的感悟,都在不同的经历之后愈发不可磨灭,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也突然会在某一天有所领悟,这大概就是《共绘网》的魅力之一。

(0)

Gladys2018-08-29

如果一个民族失去阅读,那么,这个民族将会失去活力。如今,建立大众化的阅读平台、推动全民阅读恰逢其时,构建书香社会同样紧迫。

(0)

闫晓莉2018-02-26

回头看几千年一路走来的历史,我们一直是重视阅读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耕读传家”从庙堂到民间,都把读书抬得很高,做得却不咋样。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晋身做官敛钱找女人的,我们也早知道我们的重视读书并不是为了读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书是砖头,读书是捡砖头,然后敲门。敲开了,就飞黄腾达,有钱有权有女人,光宗耀祖;敲不开,就继续捡砖头,继续敲,直到把自个儿敲成疯子,像范进那样。读书能读成范进那样,与读的书也有干系。我们几千年读的就那几本,和现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人读的书是全然不同的。“耕读传家”中的“耕”和“读”,前一个似乎传下来了,后一个没有传下来,至少,传得不好,很不好。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全民阅读”。

(0)

郭向东2015-12-23

我同意共绘网的建议,中国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专业化、大众化的阅读平台,方便人民群众浏览电子书。我们今天的阅读学习,因介质发生变化而遇到了挑战。按脑科学的研究,人类的阅读能力是六七千年前才获得的一种能力,此前大脑中的神经回路的功能在于采集和狩猎,流动的文明后来为农耕文明代替,大脑中的采集和狩猎功能区变进化成为阅读功能,成为“专门而精致的阅读神经回路”。同时,人类数千年来的文明介质:甲骨、羊皮书、竹帛、纸张等等建立在实物之上的恒定性图象文字,为虚拟数码之上的即时性图象文字取代,两千年左右的图书(纸书)霸权地位坍塌了,传统的文献或文本式的知识载体及其传承方式遇到了挑战。沉思、身心的深度对话式阅读为网络解构,移动互联正将人的阅读带入到新的“采集和狩猎”时代。今天的阅读,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动态化、即时化和链接化。这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是“万物相互链接”。在阅读中,人们能够直取无上正法,明心见性,当下开悟。今天,绝大多数的人类知识都在互联网上能够查阅,只有少量的知识才需要专家。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专家不再是权威,自高身价的权威专家跟骗子无异,大行其道的专家跟走江湖者并无两样;如果他们以为自己与时俱进,穿上了新衣,空前绝后;但他们的状态可能更类同于穿上新衣的那个皇帝。而我们从纸书里、从学校里学得的知识都将成为常识,生命智能应使自己随时知道或获得这些有史以来的全部“常识”,传统的图书或学问必须实现某种便捷,以适应当代阅读的智能化需要,消费、开放、即用即读、即读即悟的需要。

(0)

吴蔚荣2015-11-26

我同意共绘网的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专业化、大众化的电子阅读平台,让人人都能方便读书,随时随地都能阅读,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风范。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使国家发展获得深厚伟力。

(0)

liuguifang2014-11-12

同意这个观点。由于信息在互联网下的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是统一专业化、大众化的平台,就容易造成不良信息的传递,影响人们的思想创建,特别是对于还没有足够判断能力的学生。也会造成版权侵犯等权益问题,不利于保障个人利益。

(0)

姚文嚼字2014-05-06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自1995年正式确定的这个节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够保护好知识的产权。 愿景很美好,但现实却有些背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根本的40本和以色列的64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也只有13.43分钟。 面对调查结果,很多人都在问: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生活离我们有多远?一、是什么影像着我们读书 4月21日出炉的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超五成的成年国民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少。每天读书时间只有13.43分钟,比上年减少1.95分钟。 成年人平均每天读报15.50分钟,比上年减少1.95分钟,每天上网时间50.78分钟,比上年增加4.01分钟;每天手机阅读21.70分钟,比上年增加了5.18分钟。 “没有时间”似乎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人一天上网的时间不止50分钟。“每天有四五个小时泡在网上,也不知道在上网干什么了,随便刷刷,时间就过去了。”北京一位市民在接受调查时说。 除时间外,书太贵也成为影响人们阅读的一个理由。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的调研报告显示,整体图书市场的新书平均定价已经高达52.23元。 此外,根据《中国出版蓝皮书》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共出版图书14.4万种,全国图书总印书为79.3亿册。目前,中国的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大众畅销书还是以青春小说、名家散文、学术文化、名人传记、心理自助、少儿文学为主。以为把读书作为最大爱好的读者连连叹气,“值得读的好书实在太少”》二、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2014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比2012年上升了9.8%。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但调查也显示,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现在有大把时间去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少了,去趟图书馆路上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有人认为,公共图书馆也应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才会有更多的读者被“请”进图书馆。 为方便读者阅读,目前我国各地也推出了许多新措施,手机图书馆、移动服务等应运而生。安徽省合肥市将开通“手机图书馆”,通过手机登录帐号,就可以看到公共图书馆里存放的各类书籍。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也先后推出了移动服务,通过手机终端查询书籍的存放地点、检索书号以及能否外借等状态。 虽然目前公共图书馆都在尝试创新之路,但公共阅读资源人均少、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图书馆30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量大7.89亿册(件),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比2007年增长49%。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公共图书服务在人均拥有量、人均购书经费、数字资源上都比较缺乏,应当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三、如何寻找阅读的乐趣。“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世界读书日”就是希望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其实,早在2006年,中宣部等11部门就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然而,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少。如何让“全民阅读”不仅仅是一个愿景?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改变当前国民阅读的现状,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加强宣传,增加国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另一方面,图书出版等相关行业也应与时俱进,多出版一些质量可靠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作品。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于2013年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但专家认为,最终的关键还在个人。需要个人增加定力,从阅读中寻找更多的乐趣。作为一种时代的趋势,网络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尽管这种阅读方式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影响。国家应该适应这种趋势,在软硬件方面下功夫,让“全民阅读”有实质意义和保障。 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主席赵家治认为,不妨借助新技术手段来增加阅读手段的便利性,让人们在意识中消除“没时间阅读”的观念。阅读并不一定要大把时间、特定场所和环境来实现,可以把零碎的时间拼凑起来,把闲暇的时间挤出来,让阅读成为一种随手拈来的休闲方式。(转载:叶玲《全民阅读离我们有多远?》)

(0)

2014-04-26

敬畏知识、热爱读书,历来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为什么现在读书的人显得少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谋生不易,能够安静读书的时间确实被挤压了。即便读书,也要先有用才行,比如课本和培训教材,比如各种成功学和考试用书。 另外,现在信息过载、碎片化,获取知识更方便,但阅读选择变得更难了。市面上各种书应有尽有,但人的阅读时间和所能承载的知识是有限的,常有以有涯逐无涯之感。所以读书不在数量,还要读真正的经典。 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纸质书阅读率的下降是世界性趋势,这与载体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心。今年的调查也表明,国人的电子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了50%。虽然很多人对纸质书多有留恋,但载体的变化可能也是大势所趋。而且,没有证据表明,通过电子屏幕获取知识的一代,知识面和创造能力比阅读纸质书的人差。电子阅读容量更大、呈现方式更多元,或许更能激发人们的求知和创造欲。 所以,通过什么载体和方式阅读似乎不是问题,更关键的是读什么,有没有优秀的知识产品供给读者。(摘自:铁永功《读书时间哪去了》)

(0)

昊昊2014-04-08

“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到过德国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共同印象。 德国人爱书、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走进德国人的家庭,都可以看到漂亮的书架和满架的图书。在我的德国朋友卢德家中,客厅、厨房、卧室甚至洗手间,都摆满了图书。虽然有些杂乱无章,但那浓郁的书卷气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像是走进了文化长廊。 据卢德介绍,德国人经常举办一些诸如“朗读会”之类的家庭文化聚会,家庭成员在“朗读会”上,可以向家人、朋友朗读自己新近读到的好书中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朗读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文化生活理念。 在汉堡、不来梅、慕尼黑等很多城市,都可以看见一道独特的景观——图书跳蚤市场。这种市场大小不一,但都摆满了书籍。在德国的几所大学里,我们发现:食堂里居然设有流动图书馆!饭前饭后,师生们可以随时读书。  德国人对“世界读书日”非常看重,视为最隆重的文化节日。据报道,某年的“世界读书日”,德国竟然举办了一项全国性的活动:“我送给你一个故事”,发给全国33.5万名五年级学生每人一张“读书券”,孩子们可以凭此券到任何一家书店免费领取一本图书。“世界读书日”这天,德国一些大城市还会举办书展活动,而且“国门大开”,邀请全世界的书商来德国推销新书。法兰克福就曾迎接过来自108个国家的7448位书商,书商们为德国国民带来40万种书籍!结结实实地让德国人过了一次“眼瘾”和“书瘾”! “阅读从儿童抓起”,这是德国上下形成的共识。在德国,政府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有意让一些出版社出版儿童读物,并在大街小巷设立一些儿童书店。德国对儿童的阅读启蒙教育采取读物“阅读阶梯”式教育,即在孩子的幼小阶段,有意安排他们读撕不坏、咬不破的塑料图书、布面图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让他们接触纸质图书。这样,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为了鼓励人们读书,政府还成立了“国家促进阅读基金会”。基金会定期在全国各个城市举办丰富多彩的朗诵会、阅读和写作竞赛、读书节、文学日、大人给小孩捧书讲故事、给读书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同时还设立了旨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国家官方网站——“阅读在德国”,为读书人提供网上读书的信息平台。 据德国官方提供的数据表明,28%的德国公民是“书痴”,35%以上的人年阅读书籍超过18本,14%的德国家庭有“家庭图书馆”或“家庭图书角”,藏书家更是比比皆是。 德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读书?追求精神生活的殷实和文化生活的富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在德国留学和执教多年的哲学博士曾深有感触地说:“对很多德国人来说,最大的乐趣,除了度假,就是读书。他们认为,哪怕生活无望,物质上再贫穷,都会觉得至少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在。”(摘自:刘 锴《阅读,精神生活更殷实》)

(0)

XIXI2014-03-21

你上一次去逛书店是什么时候?你多长时间没有认真看完过一本书?你低头摆弄手机的时候是否想过读一读电子书?你是不是很少在公园或者地铁里再看到一个手不释卷的身影? “很多年轻人。愿意省吃俭用花几千元买部时尚手机,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买本好书,花几百元吃顿饭不在意,但花一百元买书,却觉得奢侈。大人没时间读书,学生只读教科书……” 阅读率滑坡现象其实早已不在新鲜。 20世纪80年代时,书店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人多、书多、书好。但现在很多地方的书店都越开越小、越开越少,卖的书也越来越功利化,就是教人怎么升官、发财、考试,这种现象让人担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公共场所更多人都在读书,而且手里捧的很多还是本民族的经典读物。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空话。当前不仅要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去宣讲,更要发挥所有力量,尽一切努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

(0)
1 2 20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