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放弃军国主义,日本能有今天吗?

发布日期:2014-10-22    浏览次数:6781

  

       尽管过去的日本给中国留下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如今,我们国人不得不承认日本已走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95美元,1987年却高达17142美元,一跃而超过美国。除了经济方面的优势,它的科研能力和教育实力不可小觑,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能有今天的强大国力,不得不提到日本曾经的军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起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是控制日本国民思想的工具,也是对外疯狂侵略扩张的罪恶之源。二战的失败意味着其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自此日本宣称放弃军国主义思想,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也之所以有了今天繁荣的日本。倘若,在二战后日本仍然不放弃军国主义,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重点投入到军备上,那么能有今天的国力吗?其经济能持续高速发展吗?你怎么看?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放弃 军国主义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0)  |  中立(4)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路径2019-12-04

日本人到底是如何理解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强大的国家的呢?也许是日本人都是“吓大”的,他们骨子里对“强硬”和“强大”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方式。 一是:日本人认为,美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强大的国家,其它国家那都不叫“强大”,仅仅是“强硬”;因为美国的政策有辐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标准进行推广;一旦美国执行了这一标准,就会形成一种国际标准,成为别国效仿的样板,比照美国标准进行执行。这就是美国的实力,任何国家都不具备! 关于这一点日本是深有体会的,想当初不是日本人没有实力与美国人打“毛衣战”,而是由于美国人首先提出了新的“毛衣规则”,并且在国际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引诱其它经济体纷纷比照美国执行,使日本瞬间孤立无援,不得不逼迫日本与美国签下协议。 二是:美国有能力对他国进行制裁和封锁,制造一个又一个外围紧张局势,因为美国有一个“盟友体系”,其它国家却没有这个能力进行反制。无论你有多少地盘和所谓的“朋友”,一旦与美国“争”起来之后,所有的“朋友”瞬间都会“倒向美国”;因为美国是制定规则的,而那些“强硬”的国家仅仅在玩弄“利益”。 日本企业家在与美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利益交换”的功能是暂时的,而规则和法律是长期的。因此,美国人一直要牢牢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他要建立一种体系,让全世界都来执行,而不是简单地用经济利益去诱惑别人。世界上最强大和东西就是理念和价值观,美国强大的国家信誉支撑着对世界的领导力,软实力往往会超越硬实力的功效。 三是:美国人喜欢冒险,而东方文化中并没有这种文化基因;美国有一套成熟的“循环战争”理论,也就是:必须要定期进行适度的战争,为推行价值观、促进贸易和优胜劣汰创造条件。日本文化始终强调“守势”,所表现出的“强大”必然是内敛的,因此外表“强硬”是外交处事的大忌。 日本学者在研究美国时,经常提到一种“与美国同体”的理念。通俗一点就是:日美命运共同体。他们认为:只有与美国绑在一起,才是最安全的一种生存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制造业的崛起成了世界巨富,在美国到处“买买买”,恨不得把整个美国买下来,立即引起了美国的警觉。美国认为“日本对美国发起了贸易战争,利用美国的市场发了财,现在却要搞垮美国的市场和民众的购买力”。 大家都知道:发动“战争”远远要比遏制“战争”容易,挑起“战争”对于任何财大气粗的国家都可以做到,因为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一个人自杀。但美国有一种综合实力可以遏制“战争”,这需要一个综合超强的国际体统,而掌握这种体系的只有美国人。美国人只需在“游戏规则”上动动脑筋就把日本的“气焰”打压了下去。后来,日本人明白:在美国人面前显示“强大”是多么的愚蠢。 四是:美国并非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假如在美国人面前显露“强大”,这等于是逼美国上下形成统一的战略战术,等于制造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与美国对抗的唯一办法就是“分化”美国,使美国内部形成制约机制。 这一条日本人非常有心得,几十年来始终就是这样做的;日本避免与美国人争第一,虽然在许多地方已经超越了美国,但对于日本来讲“只要利益,不要名分”。日本人永远把“老大”的位置留给美国,把“面子”留给美国,自己只要实惠就OK了。 五是:不在美国面前显示“强大”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美国人作茧自缚。既然美国人喜欢当世界警察、喜欢当霸权、喜欢被公认强大、担忧衰败,那就让他去当老大。因为越强大的人就越喜欢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则,而自己首先要执行规则,等于是在束自己;美国人制定的所有规则必须要带头执行,这等于自己捆绑住了自己的手脚,这是反击美国成本最低的手段。 日本国内“反美”势力和倾向始终存在,但都是理念层面的,没有公开实质性的对抗。美国打赢了“海湾战争”,世界都明白:美国人是用日本的先进技术才使导弹威力如此强大的。但日本从来没有公开自夸,媒体也从来不会自吹自擂。 进入21世纪,日本青年一代中反美倾向逐渐趋向文化层面,对强大的理解更加含蓄。在日本人心目中:与美国在军事上比“强大”已经没有意义,只有在科技、文化和艺术方面显示自身的优越性,把自己的强大通过迂回的战术表现出来,这是最实惠的。 对于遵守国际规则,日本人更多的去融合,寻找突破口,而不是与美国玩“肌肉”。因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规则是公平、公正的,至于谁倡议的都无关紧要了。

(0)

fghfnfh2019-03-20

横滨地方法院日前做出一项判决,禁止自卫队的飞机在神奈川县的军事基地进行早晨和夜间的飞行训练。居住在神奈川县厚木基地附近的居民,近年来不断被战斗机的起降噪音所困惑,因此向横滨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在判决书中认定噪音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危害,命令自卫队的战斗机不得在早晨和夜间起降。 厚木基地是日本自卫队在首都圈的最大空军基地。一个地方法院能够左右最大空军基地的军演,你不能不说这是个相当到位的司法独立吧。你不能不说这是很精准的法制社会吧。就连日本政府对这一判决也毫无办法,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只能惊叹这是“十分严峻的判决。”从这一意义上说,日本这个国家一般不做用军演的天然借口,使民航大幅度延误的事情。因为你军演又算老几?民航乘客才是最大。这就像厚木基地的起降训练算老几,周边居民的睡眠才是最大是一样的。

(0)

vfdhyyshyshsh2018-12-06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打造了“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由此带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从“失去的三十年”里走出来的日本人,正用OMOTENASHI精神,打造他们的第二块金字招牌——“日本服务”,并有望带动日本经济走出一轮漂亮的反转。

(0)

杨英杰2017-09-01

日本只有在深刻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基础上,像德国与纳粹彻底切割一样,彻底承认军国主义侵略罪行,才能被周边国家接受。但现在不仅没有彻底切割,反而意图淡化甚至否定侵略历史,怎么能让周边国家放心而不存疑?现在日本想通过价值观外交,通过经济银弹外交的手段,来拉拢周边的个别国家,力图让他们忘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记忆。所以,即使安倍政府解禁了集体自卫权和成功修宪,也很难让人相信日本是深刻反省侵略历史,未来是走和平主义路线的国家。

(0)

刘延东2014-11-12

我同意你们的看法,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日本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国民经济上,才取得了现在位列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成绩。试想如果日本不放弃军国主义,而将人力、财力和物力大部分都投入到发展军事上,会不会重蹈前苏联和朝鲜等国家的老路,陷入经济困境和经济发展迟缓。因此,我认为日本应总结历史教训,感谢当时联合国对其军国主义的限制,才使得其有今天的经济成就。

(0)

朱静2014-10-31

人是什么?这个答案怎么写?应该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答案;花也同样,观花之眼十人十色。日本人以“物哀”之眼看花,情色皆美,内心却难免焦虑,独缺陶渊明的“悠然”之心。因此,日本人的任一“花道流”都离不开禅佛为花道立宪,以“禅”定神。但如果仅仅以“禅”安顿他们的焦虑之心,毕竟瞬间太短,有太多的来不及,日本人便要抓紧消费那一瞬的生命。 日本民族的这种内心紧张,也许来自于他们的岛国风土,即使面对他们视为生命的花,也不能完全释放出来,“物哀”反而加剧了这种紧张感。因为日本四面环海,茫无际涯,岛国像被大陆流放的浪子,如落花一朵,飘摇在太平洋上。那片土地的身世,给生长于斯的民族,一个刻骨铭心的“弃儿感”,好像先天被大地抛弃,于是在其文化的骨子里,便沉淀了一种宿命般的浪人情结,并由此养成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浪人寻求归宿,目标是大陆,对大陆怀有一种回归的期盼和感哀的眺望,形成“物哀”的心结。只要这种风土不变,“物哀”之心就会恒在,重新融入日本风土,养成日本人的性格基因。一旦有机会就会由“感哀的眺望”,化为“死狂”的豪迈,一跃而登陆。 同样是海洋民族,希腊民族因其与大陆相连,而有足够的自信,去引领文明的风骚;日本民族则因其孤悬海外,处于文明的边缘,而难免自卑。 自卑,带来了正反两面,正面是归依,反面是征服。派遣唐使,当然是归依;可是抢占朝鲜,觊觎满洲,那就是要征服。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人有归依,也有征服。期间,打了两仗,跟唐朝打,跟明朝也打,结果,都像落花一样,败了;但明治维新后跟晚清打,赢了;二战时再战中国,最终还是,败了。因此,这种孤悬海外的岛国风土,恐怕使得日本人的“物哀”情结,一时难以化解,也许要做好永恒之精神准备。 (转载:李冬君《日本人的花道精神》)

(0)
1 2 16条信息
1 7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