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个国家的年青人争着去当公务员,说明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图安逸,不思进取?

发布日期:2018-12-15    浏览次数:11779

    

        一直以来,公务员考试都是千军万马般的独门桥,一个热门职位便有近千人报考,大家可谓是趋之若鹜。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去当公务员,这个国家也就丧失了创新与活力。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公务员是个铁饭碗,固定的假期、良好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都深深吸引了他们。公务员岗位与按部就班的工作内容挂钩,驱使年轻人享受安逸,图轻松,不思进取,在一个又一个人格子间荒度光阴。另一方面,公务员内部存在权钱交易的现象,权力所带来的隐性收入和油水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失去了自我。年轻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公务员这座围城,也就丧失了创新和活力。作为年轻人,你怎么决定自己的人生?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

相关热词搜索:年青人 公务员 图安逸
赞同(3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变得简单2019-06-16

是否我们就一定可以快速、长期、稳定的发展?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这样希望。希望与现实的距离与第三点有关:华人是一个盛行实用主义的群体,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而实用主义可能促进科学,也可能促退科学。    “学好数理,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实用主义的口号,从1950年到2000年可能让较多人对科学技术感兴趣。但那五十年的兴趣不是因为我们真正对真理有追求、对自然有好奇,而是1949年发现升官发财是非常危险的道路,以前做官的失去生命、富人被剥夺财产,就是做1950、1960年代的官员也很容易被批斗,高危职业朝不保夕。作为整体,我们中国很多人对科学感兴趣是因为实用主义。虽然当时口号也叫向科学进军,但恐怕实用才是中国人愿意做科学最大的原因。这个原因一旦消失,科学技术的人才就出现问题。    经济发展很快的现在,升官发财再度成为中国人的追求。海外华人本质上也很实用主义。即使很多海外华人说不回国是因为在国内创造性的教育比较差,影响孩子的教育,但仔细看海外的华人,他们的第二代大部分人是学实用的职业,按当地赚钱为标准,其中学医算高尚的有道德地赚钱,从事忽悠行业的华人比较普遍,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科学为职业的海外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比例相当低的,显示我们中国人万变不离其宗的实用主义。

(0)

研讨会上坦言2019-05-31

万般皆下品的科举传统、阶层固化和下滑的身份焦虑、有限供给的优质教育资源、应试评价的公立学校、煽风点火的补习机构、追求业绩的学校老师、随波逐流的无奈家长、添油加醋的无良媒体…… 体制僵化,竞争激烈,资源有限,似乎短期内无解。 缓解恶性竞争的“超度学习”,可以从学校分类,学生分流和学习分层做起。 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小学阶段,应该突出学校的公办性质。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应该推进学校办学的多样化。这一点,可以向韩国和德国学习。中学可以划分精英中学(针对顶尖学生,尤其是奥赛学生),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国际学校,职业中学,工业中学等。从初中阶段,就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兴趣爱好,清华的归清华,蓝翔的归蓝翔。同时,各类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学生的互联互通机制,允许学生调换学习路径。如此以来,可使过独木桥的学生数量适当减少。 大学阶段,继续改革高考录取模式。配合社会征信系统的建立,逐渐建立综合评价的多维度录取模式,从过分强调卷面考试分数的录取模式向多元录取模式改革,进一步增加高校的自主招生权限。从瓶颈处遏制愈演愈烈的‘过度单一应试’模式。 更重要的是,要消解学校的体制霸权,创造更多的机会推进“非学校化”“非考试化”教育,给予学生在家学习,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方兴未艾的网络教育,《共绘网》平台都是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只要学生通过了合格性测试,一样应被授予相应学位,享受相应就职待遇。 在学习化社会、网络时代的新视野中,把教育从学校解放出来,把学习从学校解放出来,把人从学校解放出来,不仅具有思想解放的理论意义,而且极具指导行动的操作性价值。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时代,未来和人们竞争的可能不是人类。掌握多少具体知识,将未必是敲响未来时代敲门砖。至少学校教育和应试模式的霸权是到了该退出的时候。 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高分”而学习,他可能最后连“高分”也无法获取。“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功利的分数,无法支撑人生的远行。 古往今来,还没有任何一位伟大人物是为了考高分而成就伟大的。 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教育是现代社会最大的意识形态。 现在该是动摇教育霸权的时候了。

(0)

IKJF2019-04-15

从 90 年代到 2012 年前后,整个中国基本上是处于这种世纪末心态。整个社会的腐败无以复加,基本上是把仕途当成发财的一种不二法门。我印象特别深是有个被双规的官员,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贪污,他抛出一句震惊世界的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他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升官就等于发财,这种现象在南方尤其普遍。有一个官员下海前和我聊天,我就问他为什么要下海?他就说:“我这个书记一年应该挣 5 千万,最后我发现没挣到这么多,旁边很多人都发财了,所以我要下海。” 还有一个更绝的故事,一个镇委书记计划今年要挣 5 千万,最后到年底的时候还有 2 千万的缺口,他就着急了,马仔们出主意说:“令公子不是要结婚吗?本来定的明年娶,今年娶了不就把这亏空补齐了?”书记说这个好。最后就在一个足球场上举办盛大的结婚仪式,财政局长当司库,公安局长当保安,最后把英雄帖发给了镇上两三千家企业。每家企业拿到了请帖后都心知肚明,拿着小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红包去赴宴,把钱一缴,扭头就走,最后一统计下来收到三千来万。没想到有好事者把全程录下来了,寄给了当时的省委书记,书记看了以后吓了一跳,都说把官当成生意来做,没想到还能这么做。 面对这样的世界,一边我们很愤怒,说社会烂掉了,痛斥腐败横行、道德沦丧,一边几乎所有的博士生、研究生都向往腐败,投奔腐败。当时的一张照片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一个部门招公务员,只有三个名额,结果有上万人排队,都是年轻俊杰、高知识分子。我后来问过一些排队的人,为什么明知僧多粥少,你们还要去赶这碗汤。他们垂涎三尺地说:“太肥了,实在是太肥了!一年能签单的费用就有一两百万”。不仅是他,几乎所有有权在手的官员都是这样的,但所有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这都是当时真实的故事,腐败和官商勾结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面,大家都心知肚明,船要沉了,有的人捞一把算一把,有的人能逃就赶快逃,有的人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有的人一边痛斥腐败,一边投奔腐败。所有的得意者都怀揣着世纪末心理,对未来持怀疑态度;所有的失意者都感到极度的失望,认为这个国家已经烂到根子里去了。中国能不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未来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这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终于在当今得到了基本解决......

(0)

YNH2019-03-28

在农业社会,社会间的隔阂就是自己谋利的凭仗,是吃饭的本钱,但是在工业社会,隔阂只会增加流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在农业社会,人们追求的是安稳。 对于农民而言,生活中充斥着风险,每年种子播下去以后,能不能收获,能收获多少都是未知的,大家要靠天吃饭,老天爷心情好就大丰收,心情不好可能颗粒无收,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这种情况下,大家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对于农民而言,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稳定的收获。 在工业社会,工资是固定的,不用担心吃了这月没下月,社会讲求的是效率,各行业追求的是更好、更快、更高效。 在山东,相当数量的民众延续着农业社会的求稳心理,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山东人特别喜欢公务员、老师等稳定的职业,而对经商等有风险的职业持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如果一省之内的人都求安稳,会怎样呢?这个省愈发死气沉沉,没有机会,没有发展。

(0)

于麻麻和芒果2019-02-21

我曾听朋友讲过一个笑话。说是春节期间,有一四川民工南下打工,由于人多拥挤,不小心打破了火车上的玻璃。列车长让他赔,他说,火车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是全民资产,也有我一份,国家的东西我什么都不要了,就要现在这块玻璃,打破了也就不赔了。可列车长说,这块玻璃不是你的,弄坏了还得赔。 此事是否当真,笔者无从查考,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国有资产说起来是全民资产,但平头百姓却没有支配权。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经济,政府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官员支配的。 设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铁道部门的某位局长,列车长会让他赔吗?也许列车长解释说,民工乘车是因私;局长乘车是因公。既然因公是一种特权,损坏东西可以不赔,你说谁不愿去因公呢?所以贫穷地区人们想当官,多半是看透了当官与国有经济的特殊关系。

(0)

HIUIJ2019-02-19

倘若从现象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地方越穷,想做官的人越多。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故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 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如读者细心,留意一下案发地点,这类案件,都差不多发生在贫穷省份,或者是发达省份的贫穷地区。贫穷地区何以频频出现买官呢?经济学的解释是:一定局限条件下的经济人本性。 经济学讲经济人,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会寻求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比如贫穷地区,人们收入低,投资没本钱,做生意没市场。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与政府扯上关系。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比重高,而国有经济由政府管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进政府的门,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没你的饭碗,国家的大锅饭肯定与你无缘。

(0)

NBIUKMJT2019-02-18

人要生存,每天都得吃饭,民以食为天嘛!别看吃饭是平常小事,可当不当官,吃法也大有不同。老百姓上饭店吃饭,肯定得自己出钱,可当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发票,回单位报销的。 有一次我陪一个国内代表团到美国访问,吃完饭后,我们管餐厅服务员要发票,服务员却不知发票为何物,待他们找来老板,我们向他解释,说我们在你这里吃了饭,要开发票回国内报销,餐厅老板听了大惑不解。他问:你们不是为自己吃饭吗,为什么要公家付费呢? 显然外国人是不懂中国国情,在我们中国,老百姓才为自己吃饭,一旦当上官,就变成国家干部,吃饭就是为国家吃了,所以得由国家买单。 不仅吃饭如此,坐车也一样。老百姓出门,得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一般干部,可以让单位派车,官大一点的,可以有专车。总之,只要当上官,像吃饭坐车一类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费。就冲着这一点,你说贫穷地区想当官的人能不多吗?

(0)

IIKLO,GJ2019-02-10

很多人看似得到了稳定的工作,但是,这中间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吗? 并不是这样的。 风哥最近遇到几个体制内的朋友,聊起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说,很多工作极其无聊,一个合同走上3个月,需要跟各个部门扯皮…… 他们说,体制内的关系太复杂,需要谨小慎微,亦步亦趋…… 他们说,日子虽然稳定,但是少了自由,不能去澳门,不能去台湾…… 其实,这些都还是小的代价。 我认为,他们付出最大的代价是:放弃个人的成长。 最近有篇文章叫《“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错把平台当作自己的价值。 你在平台上,还有价值;但是放到社会上,却没有价值。 这个,正是许多人到了中年,面临的最大危机。 他们发现,稳定了大半辈子,却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选择稳定,就是在放弃概率权。 你放弃的概率权,其实是被那些爱折腾的人享有了,所以,他们就逐渐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标,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我们说,一辆自行车,骑起来的时候,才是最稳定的。同样道理,一个人,动起来的时候,也才是最稳定的。 这个“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

(0)

unngbfd2019-02-05

“今之县令”,在今天的体制里,仅只是一个县令,跟老百姓比起来,他享受的权力非常大。用二十世纪的语言来说,他有种种“官本位”所赋以的特权,他有终身俸、住房优惠、出国考察金、医疗保险……因为权力带来的利益太大了,而且整个家族都要享受这个好处,谁肯让呢?“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也”,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么呢?“薄厚之实异也”,实际利益,经济问题,体制结构,造成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0)

gbghiut2019-01-31

权与钱交换,是不道德的,因为权是公众的,不是用来欺负人的,而是用来主持正义的,权力不是私有的,不可以用来交换钱,就象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去换钱一样。

(0)
1 2 3 4 34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