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近几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给各国上了一堂课,而国家治理成本这个大账值得算一算,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那种更划算?

发布日期:2022-04-30    浏览次数:4673

  

       新冠初期,各国就已经制定了防疫策略,在与新冠病毒对抗的过程中,已有多个国家调整了防疫方向。部分国家选择了群体免疫,或是依旧坚持清零,也有从清零政策走向与新冠共存的动态调整。

  

        而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第三年,在这场全球大考中,各国都在因时制宜的调整、修正自己的答卷。各国的防疫政策和措施五花八门,有松有紧,这是给各国上的一堂经验与考验课......但《共绘网》认为:国家治理成本和治理体系这个经济大账值得算一算,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哪种更划算?哪个社会和经济效益更高?请您发表见解!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新冠肺炎 防疫政策 国家 治理成本 动态清零 病毒共存
赞同(3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古剑轩辕2022-05-07

中国的老龄化人数众多,未打疫苗的也很多,全面放开只会增加医疗负担。国家比我们更想尽快放开,但是前提是哪个成本更低,更适合保护国人,更适合国情。目前躺平不适合国内,相信国家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治水不能靠堵,但是,先堵住让大家尽量做好准备,救生圈救生艇备好,这也是必要的。任何国家都得如此,国情不同,大家游泳技术也不一样,尊重国家的选择,尊重专家的判断。

(0)

孫兆斌2022-05-07

各国近期之所以出现这么严峻的防疫形势,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非常强。而奥密克戎的新变体BA.2则更是青出于蓝,其R0值达到9.5,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2020年初的早期毒株R0值大概在2.5—3之间,所以现在病毒的传播力度几乎是早期病毒的3—5倍。在3月6日至12日这一周中,美国BA.2感染者占到了其病例人数的四分之一,在过去一个月中每周大约增加一倍。而目前在大陆爆发的疫情正是BA.2毒株造成的。传染性越强的传染病,防控起来的成本自然也就越高,而成本一旦高起来,“高强度的防控还划不划算”就会成为大家争议的话题。甚至一些医学方面的专家也在暗示严格防控有害经济。不过术业有专攻,一个权威的医学专家不一定对经济有足够的了解,我们也没必要去要求所有人都是全才。只是如果你要以权威的身份在公开场合对公众施加影响的话,那么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至少应该做到慎言,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0)

青花瓷2022-05-07

算好生命账,来日才方长![强][强][强]坚持到底才能胜利!

(0)

田渝溆2022-05-07

要算大账算生命账。疫情还在扩散,一些城市陆续按下“慢行键”。如何看待付出的成本,关键要算大账,既算经济账,更算生命账。 首先来算这本经济账。高效落实“动态清零”,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从做出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到多地采取从严从紧、管控封控的防疫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当前,国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快速增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疫情仍处高位运行状态。 短期来看,上海经济社会、群众生活会受到影响,但从一个国家、一个整体来看,局部地区、小部分人被管控,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更广泛的百姓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如果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上有动摇,就会错失抗疫的最佳时机,这样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后果更不堪设想。”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 再算这本生命账。防控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 抗疫初期,中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2021年2月,中国启动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开支1200余亿元;核酸检测费用一降再降,单人单检不高于每人份28元…… “对人民生命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到底是不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号馆改建工程完工交付。“四叶草”将变大方舱,总计将达5万张床位。 对战新冠病毒,中国始终不计成本地开通救治通道,一切为生命让路。 “人命关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在“义”与“利”之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记者陈芳、董瑞丰、彭韵佳、顾天成、杨思琪)

(0)

喜洋洋2022-05-06

昨天,中国国际电视台采访了钟南山院士。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在想的问题:中国防疫政策的可持续性到底怎么样?会不会成本过高?成本,你可以理解为“代价”。钟南山说了几点,我觉得特别到位: 第一,新冠病死率现在大约是2%,我们不能容忍这么高的病死率。 第二,零传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这个病毒的传播太迅速了,复制指数太高。 第三,现在我们这种零容忍的政策,成本确实是很高,但如果放开不管,成本就更高。 有些国家在有少量病例的情况下,放开了防控,结果病例大量增加,扛不住,又不得不开始收缩政策。这一来一回,代价更大。相比之下,我们目前这种随时发现、随时清零的政策,代价算小的。 第四,目前中国的防疫政策,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到底多长时间,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防控情况。最根本的一点是,新冠感染病死率太高,我们不能接受。 简单粗略地算一下:我们有14亿人,就算一半人感染,就是7亿,2%的病死率,就是1400万。嗯,这个数字太大了。而且我国的医疗资源不太够,一旦大规模感染,很可能把医院挤爆,很多人得不到治疗,病死率还会更高。如果我们现在为了保经济,为了省点核酸检测的钱,导致将来疫情失控,那绝对是因小失大。 说到底,在“要钱还是要命”这个问题上,国家选择保老百姓的命,这是好事。否则谁能保证那2%不是自己或者至亲? 所以有一点是肯定的: 不能让疫情发展起来。而这个病毒传播又太快,现在还没有特效药,疫苗保护力也不够。那么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一旦发现,迅速灭掉,坚决不让星星之火烧红天。 眼下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代价很大,但已经是最优选择,更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改善,尽量用最小的代价去控制零星的病例。但前提必须是及时控制住。 钟南山说,这个政策要持续相当长时间。 “相当长时间”是多长?我感觉应该以年计。因为全球疫情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而且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苗根本追不上。 前天,联合国秘书长还在说:以为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是一个错误,必须在继续施打疫苗的同时,不放松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转发)

(0)

诚公2022-05-05

统筹防疫与发展,如何算好大账? 3月以来,本土疫情波及30个省份,既有上海、广东深圳等万亿级GDP强市,也有吉林等农业大省,辐射区域广链条长,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放大。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频频质疑中国严格防疫“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社会上也有“躺平”“与病毒共存”等论调。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算的是大账、生命账。防控工作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脆弱群体风险大。我国14亿多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极易丧失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反观,今年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放松防疫政策,但结果是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激增。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亿,死亡病例逾619万。英国疫情3月以来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有英国媒体人指出,与新冠共存政策“无异于一场豪赌”。 再来算经济账——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是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 2020年,正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才最终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位置。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实现动态清零难度进一步升级。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带来短期经济冲击,但中国抗疫实践进一步印证:一时的“管”正是为了更好的“放”。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不误农时保春耕。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农情调度显示,目前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19.4%,进度同比快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争分夺秒抓复工复产。广东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山东,3月29日宣布自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吉林,4月14日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上海,本轮疫情传播指数已由2.27下降到1.23,4月16日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一方面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坚持科学精准防控,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者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新华社)

(0)

冯明声2022-05-05

“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一种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努力后,仍然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疫情依然严重流行,很多国家干脆就选择“躺平”,即除强调疫苗接种外,不再强调其他防控措施。我们国家的抗疫实践已经证明,“动态清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也是我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

(0)

诸葛2022-05-05

今天我们就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严格防控是否划算。(注:因为病毒传播力强大,所以防抗强度一旦低于某个阈值就会造成疫情的全面扩散,为叙述方便,本文将所有强度在该阈值以下的防抗策略统称为“躺平”)首先有一个原理我们要清楚,在经济学思维下,我们讨论一个事情的代价,衡量的不是沉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我们考虑的不是这个选择本身的花费是多少,而是考虑在我们拥有的几个选项里面,谁的成本相对最低,代价相对最小。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凡事皆有代价,经济学思维的实践说白了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国现在“动态清零”的严格防控策略会对疫区的娱乐餐饮旅游之类的实体消费行业造成直接冲击。为防止人员聚集,这些行业要暂停营业,这对于需要持续现金流维持运营的它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除此之外其他行业也会出现工作不便的情况,但相对来说,其他行业可以找到办法勉强维持运转,比实体消费行业的处境要好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担心高强度抗疫对经济冲击太大的原因。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严格防控直接造成了多大的经济代价,而是假设放弃严格防控,经济损失是会变大还是变小?实体消费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对人群的流动倾向最为敏感,而造成人们不上街的原因除了防疫的要求外,还有疫情本身。 疫情一旦扩散,惜命的国人同样会选择蹲在家里,这种情况下实体消费行业还是会停摆,且在疫情结束前再难恢复。不仅如此,疫情的影响还会向物流、制造业等领域蔓延。天灾注定会造成经济损失,从这一点上来说,疫情和洪水、地震、台风之类的灾难没有本质区别。不过只要疫情没有全面扩散,疫区就可能将疫情清零,这些行业也就有恢复正常运营的希望。谈论“抗疫有害经济”的专家往往会忽略一个现实:在实施“动态清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间的实体消费行业都是正常运营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何而来?直观上对人们触动很大的实体消费行业其实只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冰山一角。比如说中国整个电影行业一年的总票房是600多亿人民币,而宝钢一家钢铁厂的年销售收入是3000多亿人民币,一个行业的体量仅仅是一个工厂的五分之一。和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当然我并不是说体量小的行业就不重要,但客观现实就是在中国,消费领域的繁荣是制造业繁荣的结果。如果说包括实体消费行业在内的整个消费行业是一棵大树上的果实,那么制造业就是这颗大树的主干。如果制造业停摆,则消费行业必将无以为继;反之只要制造业能正常运转,对于消费行业来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有着全球最庞大的产业集群,最繁忙的基础设施和高度聚集的居民生活系统,这里环环相扣,高效且脆弱,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只有把疫情阻挡在街上,才不会让其蔓延到厂里。这两年在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因疫情扩散而无法正常运转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全球占比趁势创造了历史新高。当然还有人会发出疑问,疫情扩散真的会导致制造业停摆吗?大家为啥就不能带病上班呢?这就涉及到疫情扩散会带来什么后果的问题了。疫情除了会直接造成大量病患因为病倒、残疾、害怕染病、需要照顾家人等原因而无法上班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冲击社会稳定。对于制造业这种需要大量人员进行长期深度协作的行业来说,一个稳定的社会是其能够正常运营的基本前提。那么新冠疫情到底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多大的冲击呢?这又和具体每个国家的国民共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中美两国就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共识倾向。(作者观雨大神经)

(0)

紫贝壳2022-05-05

要算大账算生命账。疫情还在扩散,一些城市陆续按下“慢行键”。如何看待付出的成本,关键要算大账,既算经济账,更算生命账。 首先来算这本经济账。高效落实“动态清零”,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从做出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到多地采取从严从紧、管控封控的防疫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当前,国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快速增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疫情仍处高位运行状态。短期来看,上海经济社会、群众生活会受到影响,但从一个国家、一个整体来看,局部地区、小部分人被管控,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更广泛的百姓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如果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上有动摇,就会错失抗疫的最佳时机,这样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后果更不堪设想。”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再算这本生命账。防控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抗疫初期,中国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2021年2月,中国启动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开支1200余亿元;核酸检测费用一降再降,单人单检不高于每人份28元…… “对人民生命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到底是不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号馆改建工程完工交付。“四叶草”将变大方舱,总计将达5万张床位。对战新冠病毒,中国始终不计成本地开通救治通道,一切为生命让路。“人命关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在“义”与“利”之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来源:新华视点

(0)
1 2 3 29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