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人敢质疑、思辩则获诺贝尔奖的机率将提高?

发布日期:2018-07-24    浏览次数:4423

  

          作为世界上顶级的奖项,诺贝尔奖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分五个奖项,颁发给前一年世界上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截止2017年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在这些诺贝尔奖得主中,十多位均是中国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莫言、屠呦呦……大多是外籍华人,真正有中国国籍的只有莫言和屠呦呦,这也是为什么莫言和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时国人所表现出的异常激动和崇敬之意。中国人与诺贝尔奖的缘分至浅存在很多因素,我们从小接受着固定、呆板的应试教育,发散、思辨的思维常常不被重视,即便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的现在,只有大城市的学生能享受到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和环境,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在为升学而学习而在发达国家,开放、思辨的教育思维更为推崇,也因此培育了许许多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人敢质疑、思辩则获诺贝尔奖的机率将提高?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人 质疑 思辩 诺贝尔奖 提高
赞同(3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而往故事2019-11-08

哥伦布思维哥伦布是大航海时代最伟大的发现者之一,当他从美洲大陆回到西班牙,受到全体国民追捧的时候,有不少贵族对他的成功不以为然。 一次在王室举行的宴会上,有人指着一颗煮熟的鸡蛋,当场向他发难: “你能让这枚鸡蛋立起来吗?” 会场一度非常尴尬,在大家看来让椭圆形的鸡蛋直立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正如当初他们不敢相信哥伦布会发现新大陆一样。 但是哥伦布不慌不忙地接过那人递来的鸡蛋,二话不说猛地往桌上一磕,鸡蛋稳稳地立在了桌面上。 不破不立、敢想敢干,这是哥伦布思维最可贵之处。 不见海不知海阔,不下海不知海深。 任何事只要敢想,总是会有方法;任何地方只要敢去,总是会有道路。

(0)

ghfdt5ygfd2019-10-24

陶行知先生:“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0)

云峰风格的2019-08-08

“五四”以后,读书人的生活道路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社会的制度设计,依然强化着读书人的依附心态。所谓皮存毛附之说,便是依附关系的新表达。依附心态不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很难养成。而没有这种精神与思想,读书人就永远不能成为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思想与学术也终难有长足的进步。诗曰:得失龙头一望中,或衣青紫或秋虫。进身全仰提携力,自由精神牛马风。

(0)

如果够大2019-06-27

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 请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1年6月的教育”。 哇,这几十年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先生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 可惜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别说文科课程、就是数理化生等理科课程,能有几个老师认真、扎实地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0)

变得简单2019-06-16

今天我们既可以看到科学经费和其他的环境条件对中国发展科学是越来越好,同时我们要考虑缺乏科学文化、缺乏对真理的追求、缺乏对自然的好奇的文化,实用主义对中国科学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些人比较幼稚认为,莫言得文学奖、屠呦呦得医学奖是中国要井喷诺贝尔奖。我们做出的重要科学工作会与日俱增,但这个增是有限的,限制之一是我们科学人才越来越少。条件的上升曲线和人才的下降曲线将决定我们中国科学最后的高度,不一定是不断上升,而可能出现平台,而平台的高度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希望的高度。 如果用简单的、容易记的、有点肤浅的诺贝尔奖的数字来说:遥远的人口小国瑞士是只有700多万人口,已经获得过20多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邻国日本从1949年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至今也已获20多次诺贝尔奖,可以预计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也是日本获得诺奖100周年,我们几乎不可能在诺奖的数字达到日本的数字,当然是不是2049年中国总体科学超过日本,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确定的肯定或者否定,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犹太民族。 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

(0)

UBFDHHRT2019-05-31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 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0)

马府2019-04-12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诗词歌赋”用户,更不缺“自嗟自怜”文青审美,我们对传统文化有天然亲近,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不止是宋词元曲,还有《诗经》离骚,都有海量用户。无须政府引导,人民大众早就爱上了“弟子规”,更不必商业诱惑,失学人士早也迷恋上“国学热”。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出过几个一流的科学家,但“国学大师”一直层出不穷。 写诗歌易,学数学难;谈文化易,懂科学难。这个社会并不缺古典文化,最缺的是科学精神。两千年前以来,中华文明虽然一直站在文明之巅,但没有欧几里得几何学式的系统性、严密性、和谐性与完备性的理论基础,使得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中遭受挫折,而现在还有许多人沉浸在虚构的古代辉煌中自我安慰,我们依赖西方文明带来了现代生活,但从价值观上并没有接纳科学精神。 没有科学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依然难解。

(0)

imgmgvc2019-02-17

中国大陆接受了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日后不管在那儿去读书、做研究,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了。因为早年时想象力、创造力被较大程度地“修理”了。中国人为什么摘取不了诺奖? 日本民族摘取自然科学诺奖共25个人。华人一共有9个人,很多是海外华人。21世纪,日本17个人得诺奖,华人3个,其中两个海外华人。

(0)

UMGNFTBBD2019-02-14

“质疑”其实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也就是对于以前的结果、结论、甚至广泛得到证实和接受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以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但是“质疑”并不完全等同于“怀疑”,更不是全面否定。“质疑”实际上是批评地学习和接受,其目的是掲示以前工作的漏洞、缺陷、不完善、没有经过检验、或者不能完全适用的地方。比如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质疑的结果是发现了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只有在低速(相对于光速)和弱引力场(空间扭曲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否则就需要使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0)

辉煌2019-02-05

印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说:“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所有爱自由的人们,所有选择与思想为伴的人们,无论世人如何排挤,你们怎能茫然地屈服于他们,认为自己就是错误的呢?

(0)
1 2 3 2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