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国人不爱看书成典型?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4059

        在两年前,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就已跃居全球第1位,从2006年起连续7年开展“全民阅读工程”。然而与出版大国现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国民的图书阅读水平持续在低位徘徊。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人均仅读4.39本书,与2011年的4.35本比有微量提升。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国人不爱看书成为世界典型。除了在学校的学生每天都需要接触课本书籍之外,会主动看书的国人越来越少,在大千世界的很多角落,陪伴人们的都是手机、平板和电脑这些电子产品,书籍早已变成熟悉的陌生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如何让国人爱上读书,你有什么妙招?你喜欢看书吗?


相关热词搜索:国民阅读 图书出版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5)  |  中立(2)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John2014-09-10

精神家园是一个由文化体验、心理状态、情感方式、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精神家园同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一样,也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不尽相同。建设人的精神家园,是精神由抽象的同一性上升为具体的同一性的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辩证融合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凝聚为人的实践智慧的过程,是需要层次的跃迁和人生境界的升华的过程,是人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和“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内心的精神家园,而艺术家的工作是探寻人类精神的深层维度,这就决定了艺术家所追寻的精神世界会更为深刻和生动。

(0)

烟花烬头2014-06-11

我有一个建议,建议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在动员开展全民阅读时,少说或者最好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一类的名言,少说或者最好不说“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一类的故事。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并非因为本人在极“左”年代中毒太深以致今天还不切实际,也不是因为伪善而羞于谈钱耻于言利。“颜如玉”“黄金屋”我也喜欢,只要合理合法,有什么不好?至于“悬梁刺股”那样的苦读,千百年来感动、激励了多少青年学子,这样的故事自然应当讲下去。可是,我认为最好不要拿来动员全民阅读。倡导全民阅读,并不是倡导学生读书升学,没有人为了全民阅读非要弄得大家读书读得悬梁刺股起来不可。全民阅读不应该是为了什么“具体目标”的阅读。 什么是全民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曾经提出过“全民阅读”,1982年又提出过“走向阅读社会———上世纪80年代的目标”,1995年决定把两大文豪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忌日———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及保护版权日”,现在一般简称为“世界读书日”。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可以将这段宣言看成是全民阅读主要精神的表述。这个宣言主张的是所有人都要读书,让所有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国在1997年提出以全民阅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工程,自那以来,又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正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的一种响应。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言,我们可以理解到,全民阅读活动是为了更广大的人群“享受阅读的乐趣”的阅读活动,是要使得全社会、全民族都热爱读书的阅读活动。全民阅读不是为了鼓励全民通过阅读达到升学、升官、发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职场成功、快速成才而倡导阅读,也不是科学家为了发明创造的阅读,甚至也不是劳动者为了应对工作的需要和挑战的阅读,不是为了把种植技术、饲养方法学到手的阅读———尽管在全民阅读中,有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技术,改变了命运,事业上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这并不是全民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全民阅读只是为了广大人群健康有趣地生活,为了个人的兴趣和修为而阅读,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而生活,因为活着而阅读,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这正是我们社会的阅读最难于到达的一种境界。君不见,有人撰文描绘道:在国际航空港和航班上,捧书而读的是欧美旅客,最不读书的是中国旅游团队;君不见,一位在北京留学的日本青年出书谈中国观感:中国人不爱读书,只要中国人不爱读书,无论经济上怎么发展,都是可以小瞧的;君不见,一次次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都在告诉我们,以色列全年人均读书60多册,中国人均不到5册,近邻国家的人均阅读量也往往数倍超过我们。难道中国人不愿意为了改变命运去读书?难道中国人宁可没有“颜如玉”“黄金屋”也不去读书?或许可以这么说,正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改变命运这一类的“号召”来鼓动人们去读书,尽在有用或无用之间讨论读书的好处,才导致全民阅读的状况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改善。试想一下,一个人完成了求学任务之后还读不读书?一个人命运逐渐好起来了还读不读书?温饱问题解决乃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读不读书?当一个人到了人生旅程的休息阶段又不急于寻求书本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还读不读书?事实上那些国民阅读状况远优于我们的国家,早就成为发达国家,而那里的人们愈发以读书为寻常之事,以读书为生活的一项应有的内容。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境界,一种享受阅读乐趣的境界,一种并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境界。 如此看来。全民阅读也并非全然不是为了什么。全民阅读的目的乃是全社会出于精神需求的阅读。 精神的问题需要用精神的办法来解决。推动全民阅读,还需要更多地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去寻找推动力,要往人们的精神活法上去寻求理由。在我看来,古人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名言有一种社会价值的召唤力;古人又称“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副对联有一种道德评价的吸引力;还有,古人说“书犹药,善用可以医愚”,不妨拿来作为提示加强个人修为的座右铭,而通常人家常用的那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尤其需要落实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来。特别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还要多说。这绝不是一种高蹈的大词,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中华要崛起,全民就要多读书,倘若全年人均读书量在国际上排位总是那么靠后,即便经济总量再增长,恐怕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崛起。(转载:聂震宁《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

(0)

lingga2014-04-15

有朋友从国外回来,谈及他的儿子在国外每月参加一次的社区读书会——组织者事先指定一本要读的书,参与的人阅读完后,与会时,就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心得拿出来与他人交流共享,众人一起品评讨论。 朋友认为,儿子从这个活动中受益良多,不仅扩大了交际圈子,认识了更多的人,还锻炼了口语的表述能力,最重要的是从不同的思路及见解当中,心智获得了启发。他感慨地说,儿子过去看书,多是被动地去读,思路狭窄而单调,遇到不合胃口的书,常会心生厌倦,往往随便翻翻就抛到了一旁。参加读书会以后,因为读完要和别人沟通,互换信息,若是有新颖的切入视角或观点,拿出来与人吹牛,是很有面子的事,于是阅读的积极性大增。那些参与者阅读时也会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由此又拓展了自己的思路。所以,朋友儿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都大为提高。 在此之前,我从一篇文章里读到,荷兰的家政女工为了参加社区的读书会,雇主须根据她们的时间来安排工作。美国电影《身为人母》里,几个家庭妇女自发组织读书会的场景,也曾令我心生感慨。由此想到,国人的阅读量逐年下降,也许就是太过缺乏这一类活动之故。现代人由于生活形态的缘故,接触面都很有限,读书缺乏交流,难与他人产生共鸣。加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太注重主体的乐趣,导致很多人的读书兴趣没有被开发出来,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大众的读书热情。 组织读书会,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他人沟通的机会,提供一个不同观点互为碰撞的交流平台。这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扩大阅读范围,都大有帮助。因为读书就是要多切磋多探讨,才能避免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固陋肤浅。毕竟多元的讨论形式,可以从不同背景的人那里获得新的思路,分享到不同的经验,是一种有益的滋养。参与者的阅读兴趣也很容易获得提升,久而久之,一旦这种兴趣内化生根,就是终生不易的了。 其实早在宋元时期,创作小说、戏曲的作者以及艺人,就有书会组织,大家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新作品及文艺形式,于思想激荡中,拓宽创作的思路。我上大学时,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某本书的情节,或某个情节带来的震撼之美。这种非正式的读书会,不仅提升了大家的阅读兴趣,亦引发诸多日常生活的思考,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就是在这样的探讨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如果要想培养大众的读书兴趣,多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会,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转载:陶琪《我们没有读书会》)

(0)

小夜曲2013-12-11

国人“不爱看书爱看手机”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马路上、地跌车厢、上班公交车.....都是手机族的影子!原因很大部分在于城市人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就变成了“奢侈品”。中国乃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作为新一代子女,理当要继续传承经典文化,多读书、读好书,让书本成为我们和谐社会更好更快的进步阶梯。

(0)

gongtui232013-12-10

确实,自从有了互联网,书籍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热爱上网,热爱在一个虚拟空间去获取我们所想要的任何信息,还是免费的,不需要付钱买书,浏览方式也简便快捷。但是读书,尤其是读纸质的书,是一种同互联网别样的感受,你会拥有简洁的文字,想象的空间,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畅游,沁人心脾。

(0)

567468102013-12-09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

(0)
1 2 16条信息
1 4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