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怎样做个中式好孩子?

发布日期:2014-06-16    浏览次数:4369

         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很大程度上关联于民众的品质,而每个个体品质的养成,又离不开儿童时期的雏形刻画。根据世界价值调查的数据结果,中美日三国对孩子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在日本人眼里,“责任心”是所有素质中最令人欣赏的,这也是孩子人格的基本素质。在美国人的价值观里,彼此包容互相尊重的特点胜过一切,这也恰巧解释了即使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持续带来各异的文化,美国的社会关系也能在勃勃生机中持续向前的原因。然而,在广大中国家长和老师心中,“努力奋斗”、“独立”、“责任心”,才是他们需要从小督促孩子培养的品质。尽管文化对于人们的品质偏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但这或许还部分折射出,在一个资源紧张、瞬息万变、高度竞争的中国社会,做一个不懈努力、有责任感、懂得节约的孩子是多么重要。怎样做个中式好孩子?中国孩子还缺乏哪些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国家 品质 儿童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0)  |  中立(3)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认同2019-07-10

同志们,特别是孩子们,当你们用书本或者别人用科学的语言告诉你是什么什么的时候,我想提醒,科学也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今天的社会伦理文化不见得比过去好,今天的人企图用某个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人自身困境不见得是正解,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科学(心理与精神分析)方法是配合这个时代的工具,一方面它驯服于时代的经济社会法则,一方面配合当前的经济社会训导每个人。 今天,市场经济摧枯拉朽,传统社会分崩离析,相应的传统伦理与家庭血缘价值观逐渐被竞争性的利己主义的个人自由所取代。中国社会处在混乱的继往开来的过程中,中老年人牵涉在过去,而孩子已经面向未来。 中国传统父母面对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按照传统的教诲,他们对孩子倍加关切,以至于保护过度,恨不得把孩子一生规划好,有些人已经替孩子买了房交了保险,他们害怕同样的竞争焦虑降临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与此同时,孩子并不领情,因为这种关切和保护,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干涉,意味着读书要成绩好,意味着要勤奋,意味着不能舒舒服服地活在舒适区。这一点其实和过去父辈的情况很不同,父辈们物质苦,但确实少管教。精神心理的压力和物质的宽裕是分离的。 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征——物质丰富,精神焦虑。可以说,北大毕业生清算父母罪孽作为伦理现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决定的,如果没有社会压力,父母不会传导压力给孩子,孩子就不会既感到关爱又感到没有感情,的确许多孩子认为,父母只不过是把自己当做工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这个北大毕业生所说,北大的牌子成了父母的炫耀资本,一切变得像投资。

(0)

晶莹剔透2018-12-03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0)

招筱罓2018-07-27

好孩子永远都是别人家的,聪明,勤奋,独立,无所不能。

(0)

枫芈邺2018-07-27

现在的中国孩子很多都是独生的,父母长辈都不舍得打不舍得骂,捧在手心怕融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小公主。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无非就是需要学会独立。父母应该适当放手,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

(0)

sumo2015-12-14

“中式好孩子”,突然让我想起来隔壁家的小明,小明永远都那么优秀完美,知礼仪、晓廉耻、守道德、勤好学。在中国父母看来,小明这一类的孩子才是让他们放心,不操心,事事顺心的好孩子。然而现在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骄纵之下,自主性、自立性往往薄弱,现在很多亲子类的电视节目,很熟悉的镜头就是,离开了父母,孩子便嚎啕大哭,把所有的技能忘得一干二净。好孩子还需要学会独自生活。

(0)

xuan2015-11-24

中国式的孩子最应该具备的是创新。一直以来中国都没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莫言和屠呦呦的获奖才逐渐让世界人民对我们刮目相看。所以,中国孩子要从小培养创新能力。

(0)

gugu2015-11-21

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劣性,比如窝里斗、脏、乱、吵、不能团结、自私不顾及别人,无秩序,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假话、谎话,更喜欢讲恶毒、狠毒的话等等。正如话题开篇所言,这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很大程度关联于民众的本质。而民众的性格还是来自幼年的雏形刻画。 现今,我们会经常听到某某孩子说:“妈妈,我同学的爸爸给她买了一部ipad,我也要!”诸如此类的对父母的众多要求。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听到,:“天啊,我妈超烦的,每天都限制我这不准动,那不准去,我一点自由都没有!”我们需要思考一下,网络纵横与新思潮的冲击下,中式孩子对于父母既要中式的全方位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要求西式的无底线自由,是否合理和正确?中式孩子缺少哪些优秀的品质?如何做一个中式好孩子? 就我个人作为一个较为传统的潮汕人而言,一个优秀的中式好孩子有必要具备一下四种优良品质: 第一,孝顺有嘉。孝顺是对于长辈的奉养、尊敬和爱护。人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们的身边的不尊重父母的例子数不胜数,乌鸦尚且知道返哺之恩,而百善孝为先,不具感恩之心之人,恐于当今世界难以立足。 第二,良好人格。脏、乱、吵,不团结,窝里斗,这些都是中国人一些所谓的劣根性,这无益于当前倡导的合作精神。无论潮流时代、社会风尚如何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人总是需要坚持自己的良好品质与道德底线,与淤泥中不染,于苦难中吟啸徐行。 第三,独立自主。何为独立?不依附,不隶属。在中国家庭中,我想很多孩子无法真正的独立。小到日常用品等细微末节,大到人生的整体规划,我们常听到的是“我爸妈叫我要这样”,而不是“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子做,我喜欢这样子”。独立的人格方能锻炼外在坚韧,内在干劲。 第四,踏实奋斗。富贵须从勤苦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缺聪明人的时代。九层之台,始于毫末。就如我此时,置身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细如微末,若是不脚踏实地奋斗,纵使脑中思绪万千,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不留痕迹,不着边际。 那么,我们去要求孩子你要有这些品质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去扮演呢?我看过部分新闻报导及影视作品,很多犯罪嫌疑人之所以铸下大错,与他们的童年中,父母的的言行举止以及受到的他人不平等对待甚至是虐待有很大关系。每个个体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儿童时期的雏形刻画。 儿童就如一张洁白画布,第一抹色是否阳光艳丽当是父母之责。据我拙见,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更多是要起引导作用,而非塑造作用。尊重每个孩子的自尊,不因经济压力以及工作压力等原因,肆意无情地将愤怒转嫁于孩子身上。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因自己某某夙愿,而强制将孩子的性格爱好定型。另外,金钱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不应因为富裕而忽视精神条件,不应因为贫穷而举步不前。 我想,怎么做个中式好孩子,不如说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式家长吧! 以上为我本人对“怎么做个中式好孩子”的拙见。若有不足,请阮所长指正,谢谢!

(0)

方映君2015-07-01

中国好女孩具备着善解人意能够吃苦耐劳勇于奋斗会精打细算也会持家的精神,并具备着三颗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中国好女孩就该具备这样的好精神。

(0)

赖卫佳2015-06-16

我想首先是要给两个定义:“好孩子”“中式”,首先“好孩子”主要是能够让父母放心、顺心。从这一点孩子需要的品质有听话、独立。“中式”就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自然意味着竞争压力大,同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问题自然很多,另外,中国深受儒家中庸文化的影响,这些意味着“中式”的孩子需要具备:资质在中上水平、能够识别好坏是非。同时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养老福利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很大父母心中还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自然也就期望孩子具有责任心,能让他们安度晚年。综上所述,中式好孩子需要具备的品质有听话、独立、资质中上、能够识别是非好坏和有责任心。 中国孩子现在普遍的问题是,思想像西方人那样向往自由、人权,但经济上却向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国孩子缺乏的正是思想与经济的独立性。

(0)

Maryu2014-08-21

与“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相反,在荷兰,对待孩子,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再富不能富孩子”。   荷兰人对孩子其实非常“苛刻”和“吝啬”。很多孩子从小到大穿的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穿小了的衣服,大人给消消毒、熨一下,整洁就好。小孩上了小学开始要求有自己的零花钱,一般来说,每个月只能得到相当于自己年龄的零花钱,如9岁孩子每月只能得到9欧元,15岁的初中孩子每月也只能得到15欧元,十几欧元在欧洲也就能买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或是一个烤比萨饼。如果孩子再大一点,想买名牌化妆品等奢侈品,就得自己课外打工,如送报纸、发广告、餐馆洗碗、超市收银、搬运货物等。   上初中的孩子,无论离家多远,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一年到头,风里雨里,家长有车也不接送。中午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一律自己带面包。一般来说,18岁以后就离家单住,国家给几百欧元的租房补贴,如果要挣零花钱就得课外打工。   荷兰家长认为:孩子是社会的,不是私有的,孩子毕竟要走向社会,家长只是在为社会抚养孩子,因此眼光要放长远。如果教养方式不当,将来势必给他人和社会带来麻烦。   在节假日的亲友聚会上,荷兰人像其他欧洲人一样,最愿意提起的话题是炫耀自己年轻时如何花最少的钱走了最多的地方。荷兰有个风俗,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先不忙着马上找工作,而是先出去看世界。家长只会资助几百欧元甚至更少。   有位儿科医生朋友每当回忆起自己那段独闯天涯的经历,都感到自豪,他花了325欧元,历时一年半旅行了整个欧洲。当他肩背巨大沉重的旅行袋,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地回到家时,家里正在为父亲举行生日宴会。饥肠辘辘的他发现摆在桌子上的任何一瓶酒都比自己过去一年来一个月的伙食贵重,于是有点闷闷不乐。他对父亲说:“为什么你对我如此吝啬,对自己却如此奢侈?”父亲笑着回答:“孩子,我花的是自己的钱。” (转载:杜春《荷兰:再富不能富孩子》)

(0)
1 2 3 21条信息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