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世界呼唤更多公共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2015-06-09    浏览次数:6247

  

有人说,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多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少的时代,一个亟需知识分子的时代。“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汇以快速、高频进入现代社会的认知符号系统。

今天,拥有教授、博导和各类专家头衔的人多如牛毛,但能像马寅初和黄万里那样有着为了真理和良心和整个世界对撼的勇气的知识分子即使没有绝迹,却已到了凤毛麟角的地步。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逐渐失去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能力甚至兴趣,逐渐失去关注这些问题的社会角色使命感,甚至将其抛弃。一个人之所以是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在言论中表现出了正直和责任。他们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是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世界各地每天不正义、不道义、不合理、不合法的事件一件件地上演,就在你我身边,让人心痛、心酸、心寒,但不应该只是无能为力的一句感叹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世界迫切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在场和发出声音!对于这个社会,你我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 知识分子 发声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rose2017-08-17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和国家的栋梁,“士志于道”,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弘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自觉地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实际行动中,超越“小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

王忠心2016-07-15

自鲁迅作《阿Q正传》以来,“精神胜利法”就成为了嘲讽中国人的笑料,鲁迅的反省和批判无疑是深刻的。但“精神胜利法”还有另一面,也是鲁迅指出的,那就是中华民族有的是埋头苦干、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人,鲁迅说,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支撑着“脊梁”的,并非唯物的权力和财富,而是基于“精神胜利法”的那么一点“精神”。有了那么一点“精神胜利”的信念,才会产生“文明的抗战”,并以个体人格的方式壮丽的显现。记得当年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在东北大学面对东北军的一次讲演,当有位军官问他抗日战争的前途,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必胜!那军官问他凭什么?他的回答是:就凭我张伯苓!有了张伯苓,中国必胜!如果你们在座的各位都像我张伯苓,中国怎能不胜?张学良听了,一如当头棒喝,顿时开悟,从此坚定了抗战胜利的决心。张伯苓的“精神胜利”,就是以个体人格的力量投入“文明的抗战”,是民族精神的灿烂在个体人格的集中反映,是国民性的优美以个体人格的样式开显,这才是“中国必胜”的根本点。

(0)

付贤智2016-07-13

孟子要求士人,“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当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的时候,要“舍生而取义”,以成就自己完美的人格。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了社会进步、民族振兴而“成仁取义”的志士仁人,灿若群星,他们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孟子的影响。

(0)

李学林2016-07-07

启蒙思想家的特征是一种对毫无差别而忽视历史复杂的知识信念和“普遍的盲从轻信”:“启蒙哲学家的天赋是一种偏向理性化的天赋,偏向要让人生和生活事务变得有理性,而不是看清其理由,偏向不计代价地灌输精确的秩序,而不是去领会看似混乱局面中微妙秩序的存在”。

(0)

小志2016-01-14

(0)

唐林2015-12-23

1936年鲁迅逝世,遗体上覆盖“民族魂”大旗,即已“封神”。此后每个周年祭,人们都要开会写文章纪念。翻看那些积年累月的纪念文章,特别是领导人讲话、大报社论,抗战时期的、延安的、国统区的、解放区的、反右时期的、文革时期的、改革开放各阶段的……会油然而生一问:当我们谈论鲁迅,我们在谈论什么?明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现在就有许多纪念活动、出版活动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吧?每个时期的人们都可以从“鲁迅”这个名字获取支持、汲取力量,取得正当正义的资质认证。大人物就是这样的吧?他内存巨大的思想精神宝库,可以涵盖广阔的时空,虽然他生前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因为那说明他文章所抨击的丑陋已然消亡,好世界已然到来——但这只是他天真的愿景。他也曾被一些妄人当作打人利器,以至于他的文章一度被更年轻一代人厌弃,并且在“拒绝崇高”、“走下神坛”的时代风潮中遭到不无恶意至少也是孟浪的指责与挑剔,比如说他的“亲日”,说他“调戏”弟媳而致兄弟失和,虽然研究者们不停地在廓清历史迷雾——今年《新文学史料》刊发两篇长文,将鲁迅与日本、与日本人这个题目铺陈做完,力图还原历史现场。(摘自:郭娟《民国不尽是传奇》)

(0)

应勇2015-12-14

“我这一辈子受到的挫折,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最好的做学问的时间被剥夺了……但我没有太多的愤怒、不平,我在想这个损失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这个命运也是整个民族要负担的。”“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哪怕很软弱,但是又很坚强。这个传统从古代《春秋左传》《战国策》中记载的故事,到明清之际的顾炎武、黄宗羲,一直到辛亥革命,没有断过。”

(0)

鲁贵卿2015-11-20

我们在讨论公共问题的时候,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只问立场,不问事实,只看态度,不直面问题,这是很要命的事情。如果只是在抽象地说对和错,而对事实与世事一无所知,我觉得这是非常糟糕的状态。我觉得,有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的批评者,都犯了这样的错误,我希望自己不要落入这样的陷阱当中。我觉得公知是正面的积极的角色,这个社会需要有一些知识人,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听从自己良心的召唤,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病态泛滥的当下,坚持健康常识的勇气更珍贵,对世道人心也更多裨益。

(0)

戴仲川2015-11-13

目前,通晓多种语言、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具备宽阔国际视野、通晓国际事务规则的人才储备十分不足,直接导致了我们国家在国际组织中供职的人数太少,级别较低,无法代表国家发出更有力的声音。当前,国际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十分匮乏,能够为中国企业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诉讼中保护权益的最高水平的法律人才十分稀缺。当下,国际诉讼与仲裁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明显不够,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严重不相称。

(0)

张志强2015-08-21

当你的才能不被关注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去做,很安静地去做。人们不要总觉得我有这些才能就应该得到相匹配的荣誉,其实这个世界上不是有一个绝对的公平法则,不会对待每个人都一样。但是当有一天你足够强大了,你可能被认识、被认可的几率更大。

(0)
1 2 3 4 34条信息
1 2 11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