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恢复高考使农民“脱贫”?取消高考让农民“入城”?

发布日期:2016-04-16    浏览次数:8029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就承载了许多平民草根阶层子弟的梦想。这些年来,有不少优秀的平民草根子弟通过高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当今社会不断出现的一些事业单位的“萝卜招聘”,也使不少的平民草根子弟更是对高考寄予厚望。

  

        高考是一道槛跨过它上了名校或者就能有“破茧成蝶”和脱贫的希望。然而,凡事均有两面性,高考自然也有弊端,虽然它是一些平民学子和寒门学子提升的一个通道。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和社会竞争也不完全公平公正,使得一部分民众对高考产生了复杂而纠结的情愫。于是《共绘网》提议取消高考,以另一种方式让农民“入城”其目的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均等上大学,来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取消高考并不是就不需要学习成绩了,学生入学后最终还需通过毕业考试取得毕业证,只是增加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性。您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请您一吐心声,出谋划策。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农民 均衡发展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66)  |  中立(1)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石梅2017-09-18

我赞同,但现实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搬迁都是无土安置,要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村民告别土地,那需要莫大的勇气;其次是居住的问题,山里人孩子多,虽然自身居住条件不佳,但如果是政府主导搬迁,村民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往往也比较高。贫困村大多世世代代穷居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当前应以改变下一代“思想贫困”状态为重点,让他们在县城接受教育、开阔眼界,一旦他们年轻时接触外界文明后,便不愿再回深山。别的不说,最简单的就是卫生间。在城市用惯了干干净净的厕所,自然不会再习惯猪圈。对家乡的落后也有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建厕所,他们也不一定会用。这一代人思维都定型,很难转变。但下一代教育得到提高后,其他问题也就都解决了。扶贫,你给房子冰箱电视机都不难。但你给他们一台电视,坏了也就坏了。他们仍然买不起新电视。

(2)

周辰2017-08-24

毋庸讳言,多数农村学生面临3个不够公平:一是起点,比如有调查称,农村孩子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的不足40%;二是过程,无法像城市孩子那样,有机会参加各种兴趣班,以及享受到发达、充足的信息优势;三是结果,一些重点高校集中于大城市,对当地生源招收比例较大。在这个意义上,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被重点高校录取,恰可体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被誉为“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伟大工具”。如果说在招录上向农村孩子倾斜,体现了结果公平,那么如何在起点公平上发力,对农村孩子同样重要。同在蓝天下,城乡孩子都有权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就需要促进教育均衡化,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百年以前,梁启超这样勉励考上清华的莘莘学子。诚然,无论考上北大、清华还是其他高校,只是人生的新起点,而能不能担大任、作砥柱,取决于能否崇德修学。每名学子都是追梦者,也是筑梦者,各自成就出彩人生,这正是教育公平的魅力所在。

(2)

邓日燊2016-12-08

当前高等教育确实面临一些客观压力。一是高校扩招之后,生源质量较过往有所下降,而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质疑声不断。二是面对就业压力、外界诱惑,部分大学生的浮躁情绪表露得更加明显,高校在他们眼中早已不是致力学业的“象牙塔”,而成为拿张文凭就走的驿站。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严治学”“从严治校”刻不容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总希望孩子经过大学教育后成龙成凤,因此对退学的后果都看得极为严重,认为中断了学业就是失去了未来。但是现在一些90后、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差异,他们对退学已经看得不那么严重,是重新高考还是自己创业,家长也许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不是固守坚决不能退学的观念。大学不是‘保险箱’,躺倒不干的学生肯定要被淘汰,毕竟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底线,也是社会对高校的期盼。

(3)

韩真发2016-08-18

农民工要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首先必须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把子女带进城,是农民工在城镇安家落户的先决条件,更是“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必要保证。只有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农民工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其次,必须确保农民工在城里有房可住。在新常态去库存的经济大环境下,各地政府应结合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工程,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及其父母子女的居住问题,为农民工在城内有房可住创造必要条件,老人、孩子才能被带入城市。最后,必须大力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化发展,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各地政府应结合地区特色,进一步加大城郊、农村地区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同时提供必要的金融和信息服务,为农民在家乡周边务工增收提供条件;还要通过培训,提升他们自身的技能和素质,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和就业。

(3)

丁洁2016-08-04

我赞同共绘网的主张,扶贫先扶智,只有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充分就业,才能实现有效脱贫。很多贫困地区都教育落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使得他们既不能及时掌握、使用先进生产技术,也不能进城就业,甚至有一些人依旧抱着“等、靠、要”的心态,难以真正脱贫致富。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可以从现有贫困地区初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出发,从政策性助学和扶助性就业入手,使贫困家庭的学生普遍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充分就业,解决贫困代际相传的问题。为此,我国需要制订、修改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特殊政策,在自愿前提下,确保初中毕业生能直接免试免费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毕业生能直接免试免费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成绩合格后允许毕业,并实现就业;同时,建议我国成立“贫困家庭青年教育关爱基金”,广泛吸纳各方资金,用于贫困家庭学生的就学和培训。

(3)

林小哈2016-07-11

我赞同,因为现在虽然高考可以使一些平民学子和寒门学子一个提升的通道,但其实还是存在很多走后门走捷径或着利用一些关系进入一些高等学校,而且这似乎是被公开并且被少数人认同的,但如果学生可以在入学后再通过毕业考试取得毕业证,这不仅是无门槛也可以给更多需要用只是改变命运的学生一个机会,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走后门这个不好的风气。

(3)

袁仁国2016-06-30

走过了很多不同的阶层,有农村的、城镇的、城市的,再到国际的,浓缩了中国发展的脚步。从“农村娃”到“高材生”的蜕变,正是无数贫困地区中国人的心愿。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读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国家唯有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促成这种改变,才能保持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复杂局面。

(1)

别必雄2016-06-29

所有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些困惑很自然。这话前半句不假,我们害怕的不是有问题,而是不把问题当回事。需知,高考改革改的不仅仅是制度,而是每个孩子的人生。在高考改革面前,所有的忖度和思量都不是吹毛求疵,每一处细节或困惑都可能影响改革效果,毕竟,没有人愿意拿自家孩子的前途当赌注。愿来年6月,高考改革能给从考场走出的孩子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1)

马新强2016-06-29

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的风潮。创新并非一时一地的事情,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才能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处,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要超越功利主义。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什么?肯定不是以“考试利润”为追逐目标的东西。孩子的成长,离不了精神的陶冶,思维的开拓,能力的蓄积,见识的积淀。它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画纸上的铺展、音符的跳动、劳动工具的运用……

(1)

雷于蓝2016-06-25

我举双手赞成共绘网的倡议。我们解读瑞士的创新,有太多的亮点,但无论是专家还是创新者,大家不约而同谈到了瑞士的创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瑞士的学校,孩子们没有太多的考试,人才选拔走的是双轨制: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一路读大学,也可以选择当学徒读技校,掌握一门技能。读了技校的学生,如果愿意,也可以重新选择读大学。没有太多的考试压力,学生们有时间发展自己热爱的领域,并得到学校、家庭的鼓励与支持,这最终成就了无数有专长的人才,也提升了瑞士大学的水准。至今,74%的瑞士人有过全球前200位大学的教育经历。有了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人才支撑,瑞士企业才会源源不断地推出颇具创意的产品和方案。

(1)
1 2 3 4 32条信息
1 5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