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酒桌文化你知多少?

发布日期:2013-10-21    浏览次数:5801

        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是五谷之精英,瓜果之灵魂。望之柔而即之厉。酒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中,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节日的餐桌上不能没有酒,走访亲朋好友的时候也少不了要以酒为伍,以示亲热与贺岁。

       品酒是一门学问,品一壶好酒如同欣赏一幅画、听一首音乐,品酒也并不是大师们的专利,掌握它,你将真正享受到酒的美妙。

       当谈到酒文化,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特有的餐桌酒文化。酒桌文化你知多少?倒酒的时候,白酒、红酒怎么倒、倒多少合适?什么时候敬酒、从谁开始敬起?怎么能做到不失体面?敬酒的时候要说些什么?这些酒桌上的“规矩”你都知道吗?

相关热词搜索:酒 酒桌 文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26)  |  中立(50)  |  反对(9)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念念2018-08-09

如果真的需要提酒,到你提的时候就提一杯,表明几个层次的意思,一是敬各位领导,二是敬同事,三是敬其他人,说几句有新意的话就可以了;注意话语简练,精练,多了领导和大家不爱听的。这样自然就不用喝许多杯了。有时喝多少不能表明心意,关键是话语打动人。

(0)

樱桃花2018-08-09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0)

幻拉拉2018-08-08

有心宴请朋友,一定要先把敬酒礼仪学好,因为懂得敬酒就能表现你的体贴,让人感觉到主人的坦诚;敬酒更是项艺术,其要诀在于如何掌握时间、发挥直觉、以及适时道出心底话;敬酒的技巧干变万化,即使杯中装的只是—般饮料或水,也可藉象征性的动作达到敬酒效果,因为在兴奋的那一刹那,在主人与宾客之间便立刻产生一种隆重的气氛。

(0)

酱紫啊2014-08-12

 由于对外贸易与交流日渐频繁,与国际友人同桌吃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正所谓“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谈成的”,因此能否在用餐过程中展现合宜的举止和礼仪,并间接透露出个人的涵养素质与实力,便成了增加谈判筹码的关键。在我的品酒教学经验当中,观察到确实有不少学员是因为社交的需求而来学习葡萄酒的。   在看似随意的社交场合餐桌上,其实规矩多多,若没有一定的学习和经验,恐怕很难表现得进退有度,甚至可能尴尬得食不知味。参加一场正式的宴会,首先要注意邀请函上的DressCode(着装要求)。穿着符合宴会要求标准的服装,是对主办者以及其他客人们的尊重,千万不可轻忽。着装标准当中,最高的等级是WhiteTie(白领结),必须穿燕尾服,从白色领结、白衬衫、白背心、袖扣到皮鞋样式都有严格考究,没有多少发挥个人创意的空间。如果看到邀请函上是WhiteTie的DressCode,恭喜你,这个宴会的等级如果不是隆重的国宴就是皇室宴会。其他的着装要求还有BlackTie(黑领结)、BusinessSuit(职业装)、SmartCasual(精致休闲装)等多种,穿得过度正式或太随便都会让你显得格格不入,别人对你的印象分数自然也要打折扣了。在西方的正式宴会上,通常都会以鸡尾酒或香槟做开场,这是上桌前让所有宾客彼此认识交际的机会,要尽量大方得体的与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如果一个人躲在角落喝闷酒搞自闭就不太好了。   西式宴会常常是随着一道菜上桌再斟一款葡萄酒来做搭配,所以侍者不会把酒倒得太满,会等你快喝完时再帮忙添上。有时当侍者上下一道菜时,会顺道把搭配前一道菜的酒杯也收走,但如果你想留着还没喝完的酒等着观察它后续的变化,也可以要求把杯子留着。西方人不流行干杯,即使是举杯互敬,也是随各人的意,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他们不认为勉强自己多喝就是对对方的尊重,反之亦然;硬要别人干杯并不是热情的表现,而是很失礼的行为。   如果平时能学习一些葡萄酒的知识,在宴会中适时地,但不带炫耀意味地展现出来,将会让你在西方人的眼中加分不少,甚至肃然起敬。别以为欧美人士,甚至法国人从小在有美酒搭餐的环境下长大就理所当然个个都是葡萄酒专家。大部分人虽然常喝,但可能喝的都是不知名的便宜酒,或是从未特别留意去学习葡萄酒的知识。懂一些葡萄酒和西方美食的知识,会让外国友人觉得你相当国际化,而且对于他们的文化不是一无所知的。而且即使是商务聚餐,也不宜直接就在餐桌上谈公事,倒不如聊聊酒、聊聊美食,让气氛热络起来。先用文化涵养所衬托出来的个人魅力征服对方,那么等下了餐桌之后,生意也好谈了!(转载:林殿理《葡萄酒的社交角色》)

(0)

unbeliveable2014-06-18

这几天,在全球最大规模的酒展Vinexpo香港站,看到参展的雅文邑品牌也多了起来,心中甚喜——这种古老的优秀蒸馏酒或许正在迎来新的局面。 据说拿破仑第一次喝到雅文邑白兰地时,马上颁布了法令,禁止雅文邑白兰地对外出口,理由是:“干邑白兰地已经让外国人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和无尽的享受,雅文邑白兰地应该留给自己的国人享用!” 尽管禁令没能维持多久,但拿破仑仍然“一语成谶”:时至今日,干邑墙内开花墙外香,97%的产品销往海外;雅文邑则大部分在法国境内被喝掉,极少出口。原因可能是:干邑区位于法国西南海边,坐拥深水良港,有出口的天然便利;雅文邑区位于内陆,离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距离,在内陆生活的人缺乏冒险精神,安于现状才最适合他们。 无论如何,对法国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结果——有很多法国人(生长在干邑区或为干邑工作的那些除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我们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所以我们把干邑大量出口,雅文邑留着自己喝。对你我这些海外的酒徒来说,事情就不太妙了,且不说哪个更好喝这种很个人的事情,单单是“酒桌上少了一个选择”这样的可能性,就让人抓狂。想想这样的情景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干邑先攻占了香港市场,带来了诸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样的广告金句,随后红遍南中国;而到了九十年代,它又被美国的黑人说唱歌手奉为圭臬,拍到MV里,打开了美国市场。与此同时,雅文邑对小伙伴取得的成绩毫不在意,悠哉地呆在破落的自家后花园里,供法国人享乐。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有的雅文邑酒厂甚至因为产量太小而没有雇佣长期的蒸馏师,而是在收获葡萄以后,聘请专业的流动蒸馏师到酒厂中进行短期的服务。 雅文邑和干邑虽然都是白兰地,但在制作工艺上却多有不同,尤其在最核心的“蒸馏”上。雅文邑使用的是小型连续式蒸馏器,只蒸馏一次,生命之水的酒精含量只有56度左右;干邑则用壶式蒸馏器,经过两次蒸馏后得到酒精度为70度左右的生命之水。由此带来的区别显而易见,也成为两种干邑各自拥护者的辩论焦点:雅文邑因只有一次蒸馏,因此酒体里保留了更多的芳香物质(当然,这被干邑拥护者们称为“杂质”),口感则更粗犷辛辣;而干邑经过两次蒸馏,酒体更为纯净精致,而且更关键的是,它顺滑——这可是烈酒市场推广的黄金标准。所以,哪怕干邑稍欠个性,也不是问题。雅文邑就像白兰地中的艾雷岛,而风格强烈的东西永远只属于小众和发烧友。联想到《三个火枪手》里的达达尼昂和《大鼻子情圣》里的剑客贝尔热拉克都来自雅文邑地区,你捧起这款小众的烈酒痛饮时必然会更添几分英雄情结,觉得在品位上适当地偏离大众,其实更有型。 对讲究的酒徒来说,雅文邑的低度生命之水还有一个好处——它在橡木桶里经年累月地陈年以后,单靠期间缓慢的酒精蒸发,已经能让酒降到装瓶所需的烈度,比如40或43度,所以它完全可以不加水、不加焦糖就直接装瓶。“纯粹、完整、无添加的生命之水”这样的概念对爱酒人是有致命诱惑力的。 除此以外,还属于雅文邑的话题点就是年份,不少雅文邑酒厂热衷于推出单一年份甚至单一橡木桶的产品。烈酒的年份与葡萄酒的年份不是一个概念,不过,同一个酒厂、同一个蒸馏师蒸馏的不同年份的雅文邑,确实是有区别的,有的区别甚至很大,这很难解释。往实里说,这种不划一性是农副产品的天然属性,任何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细节、哪怕是橡木桶存放的倾斜角度不同这样的细节,都会对产品的风味产生影响;往虚里说,或许这是天使们聚集在酒窖里分享“Angel’s Share”时,顺带做了手脚,向人类开了个玩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酒厂一般都会用当年最好的那几桶生命之水做单一年份雅文邑,所以买一瓶属于我们自己出生年份的雅文邑来收藏,显然还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做这事情一定得趁年轻,原因你懂的。 在这商业味浓厚的社会,一切是市场推广先行,守旧而有诚意的雅文邑有点不合时宜,因此它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你以前只是对它有所耳闻,那现在正是好好审视它的时候。(转载:黄山《火枪手的杯中恩物》)

(0)

不见长安2014-06-13

酒友聚会,大家带有意大利酒、法国南部酒、澳洲酒等,我习惯性地拿出笔记,做着品尝记录。   “有时候喝酒就是喝酒么,不需要太执着。”“我同意。”   不是执着,只是多年已经养成的习惯,一瓶酒被打开了,如果不留下哪怕仅仅只言片语,总觉对不起它。如果是用心而造的佳酿,不言不语就被喝掉了,更是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我只是尽己所能,不想辜负了酒,倒不是因为自大。   就像今天的酒,先喝的是我昨晚就已经开瓶的意大利酒,1998年份;再开的也是意大利名家之作的2008年份,葡萄品种都是桑娇唯赛。   “两厢比较正可看到陈年和新年份的酒相同及差异处,对一个产地、一种葡萄所酿的酒会有更直接和直观的了解。”“是的。”   意大利酒近些年给人异军突起状,好酒、名庄仿佛天外飞仙、簇拥而至,聚会再带法国酒、写文再提波尔多是要被人取笑了。虽然无论产量、饮用量、更别说悠长的酿造史,意大利事实上一向都位居前茅,著名产区、盛名之酒是早就存在,并非默然修为然后忽然某天从天以降的。惊奇的人只是因为了解得少。   “两支酒都很好啊,都很有生命力,香气、口感的持续、坚挺,也耐琢磨,结构硬朗,都反映出典型性,好酒。”   只是两酒的甜美感都尚付阙如,坚硬而固执,缺乏柔软的东西,不过当然这是我的感受,就不说了,所谓酒之美每个人想法是不同的。   我知道我在喝的酒和他在喝的是一样的,无论入我口还是入他口,我们都没有丰富了它。我们都具有感受性,也都有对葡萄酒的鉴赏能力,我的一些感觉也会是他的,他的一些感受也会是我的,有着替代,有着共在,但是毕竟我的感受世界不是他的感受世界,他的感受世界也不是我的,不会去全然相覆盖,对酒我们会有共觉,但不是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森林,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永远不懂。我将一种探索能力置于它之上、寓于它之中,葡萄酒依然是它之所是,分别在于我们赋予它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和距离。葡萄酒有其直接性,人的感性却有区分。人们可以分享一瓶酒, 酒有共显的东西,我们也有同情的感官,但感受却是分化的,毕竟无法混同。葡萄酒是独一多样的存在,而在感性世界里我们也都有着不可被触及处。在同一个的场域中葡萄酒因人的感受性、投入程度而分流了。   我当然会提醒自己不要感觉过度,仅仅通过言辞让酒给予自身。当然,通过文字把一款酒蕴含的东西全部表达出来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对我而言,这并非是一种困难,而反倒是一种吸引力。重要的不是能否从酒中获取所有的东西,而是能够获取到什么东西,甚至也不在于获取到什么东西,而更在于这去“获取”的心态。(转载: 百尝《品酒之吸引力》)

(0)

osfyk2014-04-22

世上但凡有事,一定要喝酒,且喜欢强行劝酒,真不知道理何在。被劝酒的人,端着酒杯,皱着眉头,一脸为难之色,直想趁人不备扔下酒杯逃走。然而被发现后,则牵裳捉臂地被留在座上,强行灌饮。结果,本来稳重端庄的人,变得疯疯癫癫,一味丢人现眼;本来正常的人,变成病重的人,醉得分不清前后左右,倒头便睡。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喜庆的场合,更是令人咋舌。大醉的次日醒来,头痛欲裂,粒米难进,躺在床上痛苦呻吟,昨日的事仿佛发生在前世,一点也记不得了。公私大事都被耽误,造成诸多不便。 让人落到这地步的人,既不仁,也无礼;而遭此不幸的人,对强行灌酒的人,又岂能不心生怨恨? 酒席上的众生相,若只是旁观听,也会觉得不堪入耳入目: 体面而有教养的人,在酒席上去放肆笑骂,说起话来喋喋不休,帽子歪着,衣扣敞着,裤腿高卷,双腿裸露,全然不顾体统,与平时的举止大相径庭。女人则撩起头发,不知羞耻地媚笑撒娇,掰开那端着就被的粗人的嘴巴,往里面塞进菜肴,自己大嚼不已,真是丑态难当;一众人尽力吼叫着,自歌自舞,衣服不堪入目的恶俗样,连兴致勃勃的旁观者都觉得看不下去。 有人喝醉了喜欢夸夸其谈,吹嘘自己,还强迫身边的人洗耳恭听;有人喝醉了就哭泣;贱人们则互相谩骂,大打出手,让人既惊又怕。接下来就开始为非作歹,强取别人之物,或摔倒在屋檐下,或自行车上坠落受伤;无车可乘的人,就跌跌撞撞地走在大路上,到墙下或别人门前去行那方便之事。还有年长者,扶着小童的肩,满口胡言,步履蹒跚,看着让人心生怜悯。 如此等等倘有益于今生来世,倒也无话可说;但实际而言,酒之于今生,是令人犯错误、损财货、生疾病之物。虽然号称“百药之长”,但百病皆饮酒而生;虽然号称可以解忧,最后反易让人伤心而泣。于来世而言,酒让人丧失心智,如被火烧去善根,恶胆顿生,破除诸戒,最终必坠入地狱。佛祖云;“若以己手持酒器与人饮者,五百世轮回中无手。” 酒虽有如上可厌处,但也有其可爱而难舍时。月之夜、雪之朝、花之下,与人悠然闲谈,举杯小饮,可以助清兴,发雅致;闲暇之日,友人意外来访,则端出酒食,小加款待,心情也甚为愉快。在高贵之人家里,酒食出于庖厨,经美人之手端到席上,感觉也颇不错。隆冬之日,斗室之中,于火上小煮点什么,与亲密知己举杯豪饮,是极有味的事。在旅舍或山野间,口中说着“何不上酒肴”,而径直在草地上坐下饮用,也有意趣。 不善饮者,为人所强劝,则少许饮下一点,是不错的事。此时座中有身份的人端起酒杯自言自语:“那么我就再来一杯如何?反正酒已不多了。”听着令人高兴。若自己酒量甚豪,席上又有极愿结识的人在,则与之杯盏相亲,也是十分可喜的事。 善饮的人,其实也天真可爱,颇为有趣。在别人家中醉卧不起,早上,主人家拉开纸窗时,他顿时手脚慌乱,睡眼惺忪,细髻散落,都来不及穿衣,一把抱在手上就狼狈而逃。看着他穿着短衣短裤的背影和长满毛发的瘦腿,实在是有趣,还真像个醉汉的模样。(转载:吉田兼好《饮酒》)

(0)
1 2 3 27条信息
1 7条信息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