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认为职称重要吗?

发布日期:2013-07-25    浏览次数:2623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现代社会职称除某些特殊用途外作用越来越小。目前许多公司、企业更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表现等,因此,你认为职称重要吗?还是说在某些场合重要,一般情况而言不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职称 场合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04)  |  中立(15)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盘尼西铃2024-03-06

在中国,论文还和医生的职称挂钩,使得医院的论文造假层出不穷,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王景周曾对撤稿观察数据库的论文工厂论文类别进行过研究,他发现,截至2021年7月31日,含有Paper mill(论文工厂)标签的撤稿和关注论文共有526篇,均有中国作者和单位参与,主要来自医院,尤其是高校的附属医院[12]。 徐奇智解释,很多省份的卫健委都规定评职称需要论文,而且有很严格的计分的方式,不只是篇数的问题,还要考核影响因子。近年来只有广东等少数地区不再把论文作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 “很多人斥责掠夺性期刊,但很多医生没有办法,必须要发论文才能评职称,所以甘心被掠夺。根本性的原因可能还是逼良为娼的制度。”徐奇智说,“医生天天做临床,为什么非要发论文才能评职称?没有那么多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去发这些SCI的论文,逼着他去搞,他不就只能买吗?买不就催生了这些论文工厂吗?” 周小明也表示,很多医院的条件其实是不能够支持医生发论文的。比如一些基层的医院,受到人才和设备的限制,能提供研究条件的不多。当医生发不了论文的时候,就会尝试走捷径。 “单位连个实验室都没有,非得让他去做基础研究,这不是逼着他们违规吗?”周小明说。长此以往,对学术诚信的氛围破坏也很严重。“很多医生不认为买论文是个多大的事,他们认为花点钱买论文,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这才要命。” 在学术出版巨头、论文工厂、研究人员三方的合力下,造假的产业链还在进一步扩张。比如Hindawi出版的特刊,就把生意拓展到了更下沉的市场,比如社区学院和社区医院。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员不仅没有发表论文的能力,甚至对刊物的好坏也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其实国内早就对发表在特刊的论文进行了约束,比如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在特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高校教师、博士和工程师的职称评定。因此,本来Hindawi的特刊不应该如此“受欢迎”[13]。 但论文工厂会在这种时候发挥销售渠道的作用,他们会利用泄露的个人数据,联系到潜在的客户。并且向他们灌输特刊比期刊更好之类的话术,骗客户购买论文。另一方面,论文工厂也通过贿赂期刊编辑、在编辑中安插人员来确保论文100%接收,根据学术侦探们的调查,一些Hindawi特刊编辑在通过论文工厂的造假论文后,账户上多了一笔来自论文工厂的钱。[14] 从这点上来讲,出版巨头和论文工厂是共生或者甚至是合谋的关系。出版巨头大量扩张版面却几乎不加审核,甚至默许第三方中介为他们打开市场,双方共同赚钱。如果被曝光存在学术不端,出版巨头会选择弃车保帅,作出重视学术诚信的姿态,通过撤稿来保护自己的品牌,但期刊收取的版面费和论文工厂从中获得的利润依然不会受损。撰文丨张天祁

(1)

彭杰2023-08-17

钱理群赞同这样一个对大学各类职称的评定标准:“正教授的资格是,在你的学术领域有所创新,并开出一条像样的道路,有人选择并跟进这一条路。副教授的资格是,在你的学术领域有公认的贡献,并保持着水准以上的质和量。而助理教授的资格则是,在你初出茅庐之际,一定表现得有活力、有潜力,让人觉得假以时日,你会有贡献也有创新。”我觉得这个标准很好,但有些过高过严,因为它过于强调创新。相比之下,我更认同这样的说法:一流学者搞研究,二流学者搞评论,三流学者编教材。这个说法的好处是更富有包容性,更加客观地反映学术共同体中的分工情况:有生产者(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工作)、有质量监查者(评价),有传播者(讲授或应用)。 目前我国学术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就是过于重视创新而忽视评论的价值。由于缺乏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科学发现的优先权难以明晰,原创性的成果打不上个人标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多有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

秋什2019-08-23

"职称指标"几乎是所有乡村学校的困扰。河南济源市克井一中校长李新乐说,职称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高级和中级职称相差很大,"评上和评不上,一个月差六七百元钱",导致很多教师"评一次伤一次"。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比例限制频遭诟病。示范性高中的高级职称比例是35%,一般高中是25%;初中的高级职称10%,中级40%,初级50%。小学教师没有高级职称,最高才达到中级职称,很多小学教师的头顶悬着一块"隐形天花板"。

(0)

云峰风格的2019-08-08

什么都要量化,似乎不量化就不够科学,一量化就万分科学。于是各行各业都有了“量化”的考核标准,物质生产如是,精神生产也如是。   然而,物质的量化好办——多少、轻重、大小、精粗、功能、硬度……各项指标都可以通过工具、仪表测得。精神生产就不同。虽然文字可有多寡,书籍可有厚薄,但精神创造的分量却是不能论斤约的。若是以著作多寡或字数多少论英雄,那么,善于抄袭或粗制滥造者一定是顶尖学者。 孔子、老子,留下的著作都不多。老子只五千言,孔子多一些,可靠的也不过一部《论语》,还是弟子们编订的讲堂录。作《春秋》、释《周易》、定《诗经》,传说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中国思想史上崇高的地位,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断研究那两本薄薄的小册子。这两位老先生如果活在今天,只怕评职称时一定名落孙山——或许,连申报的资格也没有——因为数量不足。如果我们的评估体系只是迷醉于数量而无益于鼓励杰出著作的出现,那么所谓量化,不过是平庸化的别称。遗憾的是这种平庸化的评估,并不只是在学术研究部门风行。

(0)

柴犬可爱多2019-08-07

职称”在不同类型的企事业的单位中,所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并不一样。在大多数事业单位,职称与工资福利紧紧挂钩,在某种程度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比如教师行业,从助教到讲师,再到副教授,教授,工资级别和福利待遇,各类奖励截然不同。有了职称说明一个人的专业已经具备了那个实力,最好的证明就是职称证。

(0)

胡恬歆2018-08-14

职称对于高层人士来说比较重要,对那些想上升的人来说也很重要,现实点说,是因为职称的高低与工资待遇是挂钩的。

(0)

小志2016-01-14

(0)

陈雪松2014-10-28

跟风考证、交钱就有证、考证作弊、证书泛滥……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乱象。不过,很多人也存有疑虑:职业资格证是不是要彻底消失?以前考的证还有没有用?以后是否有必要通过考证来证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颁证的培训机构还会存在吗?

(0)

梅婷2014-10-24

人民日报开展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令人振奋,这说明学术失信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关注。开展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无疑有助于今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为了更好地开展讨论,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学术和学术规范。 简而言之,在传统学术观念中,学与术是分离的,学是治学和研究学问,术是治学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二者的主体不同,古代学者一直都强调治学一定要经世致用,现代学术观念固然也重视传统的学问和治学方法,但是更加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运用。因此,如何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崭新领域,促进了现代学术的大发展。尽管传统学术观念和现代学术观念有很大区别,但是其治学方法特别是学术精神和规范性要求是大体一致或相通的,即研究成果必须要有所创新,要能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方法、新视角、新材料,进而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 现在的职称体系涉及各个学科和社会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从事和学术研究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多。也就是说,有资格“评职称”的人早已社会化,同样涉及方方面面。随着评职称工作的常规化,每年都有大批人需要评职称,而评职称就需要科研成果,因此大量科研成果被各种报刊发表出来(或者被有关领导“批示”出来,或者被实际部门“应用”出来),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因此,严格来说,很多所谓的成果根本就不是科研成果,制造这些成果的很多人本身也并不懂得科研,不懂得什么是学术和学术成果,实际上也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应该说,这主要是由政策导向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在明确了这个前提之后,再来讨论学术不端行为治理问题就更加清晰一些,即首先应该将大量不是学术成果的文章排除在外。因为这些打着学术旗号制造出来的文章根本就不是学术成果,也就算不上是学术行为。 排除了这些“文章”之后,学术不端行为可以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无意之中造成的不够规范和不严谨,可以批评教育;而有意为之,则应该严惩。总之,既要严格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又应该注意区别情况,不宜泛泛而言,导致问题“扩大化”。那些不是学术成果的“文章”,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至于如何逐渐减少这些文化垃圾,首先应该考虑他们产生的社会土壤,由此入手,才能标本兼治。(转载:朱文通《不能泛泛讨论学术不端问题》)

(0)
1 9条信息

觉醒时代2021-11-01

我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我就要好好读书,这辈子都不从事体力劳动,我希望的孩子也是。

(0)

陈琼2016-02-04

评职称,外语将不再是必备条件。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近日表示,我国过去在职称评定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下一步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职称外语由必备条件转为聘用条件,对不同职业、不同层级、不同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出不同要求。大凡评过职称的人,对新闻中提到的“一刀切”大概都不陌生。就拿职称外语来说,几乎一直是职称评定的“标配”。不止于外语,其他诸如计算机、论文等方面的“一刀切”莫不如此。为了一纸职称证书,众多专业技术人才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这些未必需要也有欠科学的“标配”上,进而造就了考试培训、论文发表等方面或显或隐的畸形市场。而在不少单位,这一纸证书还成了人才评价特别是选人用才的“硬杠杠”

(0)

李大进2015-10-30

 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近期有关部门加大清理规范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力度,已公布取消211项职业许可认定。但被民意长期诟病的职称英语仍然没有任何改革的大动作。   职称英语是目前参与人群最多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涉及在职人员职称晋升、工资评定等切身利益。但长期以来,其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平性一直难以服众。   一方面,很多在职人员入职前都已取得水平更高的英语等级证书,职称英语认定属于重复认定、浪费资源;另一方面,职称英语名义上是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的外语水平,但其入门级水平根本无法提升考试者的应用能力,与大多数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也关系不大,是典型的“阑尾”。   更为荒诞的是,这个“阑尾”已经

(0)

韩乔生2014-11-19

一、 千元代写代发论文 在学校公开栏发小广告、通过手机短信“叫卖”论文,记者调查发现,“代写论文”内容涵盖各个种类,最便宜的“办公室业务”代写代发仅需千元 接近学期末,高校内不少专业都有完成学期论文的规定。同时,早于“毕业季”的“论文季”也拉开了帷幕,不少准毕业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选题、报题会。 日前,在暨南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刘女士收到了一条“专业硕士论文代写”的短信。信息中并没有具体的机构名称,但有“专业团队、价格优惠”的广告语。“以前考试会收到出卖考试答案的短信,现在论文居然也有‘专业代写’。”刘女士多少有些意外。 这样的广告在高校内

(0)
1 4条信息

孙健2016-07-28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指出,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3月26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将如期举行,不知道那些正备考的考生闻听“职称考试对英语计算机不作统一要求”的消息,作何感想?职称评定对英语计算机不作统一要求,不等于职称评定与外语和计算机立马脱钩,但起码说明,脱钩之路迈出关键一步。   对于不少评职称的人来说,为外语和计算机所苦,可谓久矣。比如知名作家铁流,据报道,铁流为评副高职称所扰,原因就是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连考

(0)

马培华2016-02-17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再次公布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本次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43项,涉及公路水运工程、民航、考古、物流与采购、石油化工等多个专业领域;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18项,均为水平评价类,涉及服务、影视、林业等领域。这是2016年春节前的民生“大礼包”。它不仅解决了“考证达人”的燃眉之急,也让闲不下来的行政许可离清单化、规范化、市场化愈来愈近。加上前4批取消的211项职业资格,至此,国务院分5批取消的职业资格,已高达272项。早在2014年,相关部门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目标是1/3;而今,取消的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