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勤学苦练+质疑批评=创新动力?

发布日期:2016-03-09    浏览次数:3836

  

         世间万物是需要创新的。没有创新,科技、生活水平都将会永远的停滞不前。甚至于,一个国家都会被时光的齿轮所磨灭。

  

        现在知名的苹果公司就靠创新打造了一片天地。苹果公司是一个以奇特、另类为核心理念的创新型企业。在创办初期,苹果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自己与众不同。苹果公司力图让每一项产品都符合消费者心目中的苹果文化印记。那么如何才能推动创新?首要因素就是勤学苦练和质疑批评。勤学苦练是创新的基础,唯有脚踏实地,将十年功化为台上一分钟,才有成功的可能。创新的道路上也绝对不能缺少了质疑批评,人们往往眷顾于旧方法、旧理念,贪图方便却也成为康庄大道的绊脚石。总而言之,勤学苦练+质疑批评=创新动力 ?您赞同吗?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 勤学 批判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3)  |  中立(0)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狂欢夜2020-03-21

科学是建立在实事求是,不断批评的探索中才能发展的

(0)

猪儿2019-08-17

首先,寻找创意。创意是知识积累的灵感迸发,有创意才能有创新。工作创新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地方特色,就必须要有价值眼光,在对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在上级文件、工作部署、经验交流、形势判断、趋向分析以及群众生动实践活动的调研分析中提取信息,运用开放性思维加以理性研判,激发灵感,提炼出开展创新的创意。创意似商机,需要留心和悟性,有时一句话、一个提示,就是一篇绝好文章的开篇。条件不成熟时,切不可标新立异地刻意追求创新。

(1)

如果够大2019-06-27

中央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艾瑞深研究院:“状元毕业后多从事高薪职业,成才率低于社会预期。”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说:“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 高考状元“有用”吗? 中央教科院另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一:1977年以来,全国34年的高考状元(高考分省计分,3300名÷30个省市区÷34年≈3.2名,应该一个没漏啦),都没成为社会活动家、或企业家、或艺术家,也没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领军人物。 事实二:不知科学家的工作属不属于一个行业?如果属于,那就意味着:高考状元们也没成为一流科学家。 事实三: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能获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学校教育并非正相关——即是说,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见得能成这些“家”,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则不见得不能成这些“家”。 事实四: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一定关系”是多大的关系?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同层次的科学家正相关程度不同?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综合结论: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

(0)

U6UJRJFH2019-02-03

1.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年轻人,有一样东西越早接触越好——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为了帮助自己避免在做决策时被这样的偏见和误区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对内容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3.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呢?

(0)

jgjtjh20192018-12-31

前不久,我请35位美国大学教授回答了两个问题。这些教授执教于美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大学,所教授的课程涉及科学、人文、商科和工程等等,他们的回答可以比较全面地代表美国教授的普遍看法。第一个问题:在你们的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第二,你会建议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从而让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功?归纳这些教授们的答案,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第一:良好的写作能力;第二,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特别是跟教授和同学。

(0)

呼呼呼哈2018-02-26

我出生的那一年,据官方数字,我们中的50多万有说话能力的人,因为和批评有关,被戴了一顶没有物质形态的帽子,杀头、收监、劳改、回乡,接受灵与肉的摧残与洗礼。脱帽子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是人,是鬼了。还有几个,至今也没有脱帽,似乎要警示后来会有的“批评”一样。也有许多人像胡风一样,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也有许多人虽有说话能力,却不再批评,改为阿谀谄媚了。当然,也有继续批评的,在证明着我们是有批评的。别以为我在说风凉话。我没有。说风凉话也需要本领。事实上,我一直很羡慕那些能说风凉话,且能把风凉话说得妙趣横生的人。有一位与“以什么什么为镜,可以什么什么”这几句话有关的古人,是不是叫魏征?他应该是我们一直 “有批评”的历史中的楷模和丰碑。在我们这样的政治文化历史里,他实在应该是一个楷模和丰碑。但,我总觉得,这样的说道,才更像一句风凉话!总之,我们一直是有批评的。

(1)

李媛媛2017-09-15

事实上,大学一词来自拉丁语universitas,其原始含义是师生共同体,指师生一起探索真理、传播知识的学术机构。因此,一流大学应是一流师生的学术共同体,以培养学术造诣高深、道德高尚的人才为宗旨。如果没有对探索真理和传播知识的追求,大学就会脱离其本源,更无法成为一流。作为师生共同体,大学的第一功能是人才培养,其他功能则由人才培养延展而来,必须与人才培养互利,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历史上,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开创了研究型大学的先河,积极倡导教学与研究并重。但他并非将二者并列,而是强调从事深入研究工作的教师对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启迪和培养学生。

(1)

余生2017-08-22

古人讲,“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假如身上有缺点、行为有过错,不要怕被别人批评指出。接受批评才能改正错误,最终“两过都无”。

(1)

何帮喜2016-08-04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受教育水平低的劳动者将会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群体。更加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具有与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的能力和高端就业技能的劳动者,是顺应经济转型升级、防范失业风险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具有高端引领作用,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决定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本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从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到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都反映出老牌高等教育强国努力的新方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对高等教育引领创新发展的期盼更加紧迫。其共同做法是,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1)

左万军2016-07-12

一流的学生是一流大学的根本特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高校应当科学合理地确定“两个一流”建设的目标,坚决避免重科研轻教学,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将一流人才的培养作为“两个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教融合、产学融合,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
1 2 1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