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见过最雷人的山寨品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3-09-03    浏览次数:2737

  

        “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

        目前“山寨潮”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你是否不小心被忽悠正使用着“山寨”手机等商品?你见过最雷人的山寨品是什么?有哪些产品或品牌在中国“被山寨”呢?

相关热词搜索:山寨 正品 平民路线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5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声之形2019-08-13

山寨文化作为草根文化的继续,未来还是让它从哪儿来还得先回哪儿去!山寨机一直都存在争议,而作为山寨机衍生的山寨文化,山寨文化也一样受到争议。不过我们社会应当继续发扬那种反权威、反垄断、反精英那种草根式的山寨文化,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引导,去除山寨文化中的糟粕,留取精华,山寨文化才能更好的未来,而不是走上歧路。

(0)

章弋2018-07-30

俗话说,不做雷人的产品不是好山寨,见过最雷人的山寨就是冒仿“清风”的“三青风”了,这山寨实在是太巧妙了!

(0)

維筱尼2018-07-27

比如雷碧、小白兔、粤利粤这类的农村山寨食品真的让人很无语,不安全又没有保障,但是还是会有人买。

(0)

小志2016-01-14

(0)

华胥引2014-06-09

  德国和日本企业家如何看待来自中国的竞争?近日在柏林一个德日经济论坛上,一名德国企业家将德日企业追求的完美主义与她眼中的中国人“够用就行”心态(good enough mentality)相提并论,细听颇有感触。   这名德国知名机床制造公司的女当家说,德日企业精神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断追求尖端技术和无条件追求质量”。相形之下,很多中国企业有种“够用就行”心态,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只限于满足顾客需要。   对这种“够用主义”,中国人自己怎么看?笔者曾听国内一家权威质量检测机构人员打过一个比方:一把德国造螺丝刀或许能用一辈子,而国产螺丝刀可能用不了几年,但德国螺丝刀比国产螺丝刀贵十余倍,万一丢了还不一定能及时买到,因而买十把国产螺丝刀干活比买一把德国螺丝刀要实惠。   笔者感到困惑,用十把国产螺丝刀干一把德国螺丝刀的活,难道不更加浪费资源和降低效率吗?如果真这么实惠,为什么大量中国游客在德国采购从炊具到水龙头等各种产品?也许企业可以满足于产品能够卖出去就行,但不管哪个国家的顾客,都决不会不看重产品的质量。   事实上,德国产品在全世界受到追捧,就因为在很多国家消费者眼里,“德国造”等于质量可靠,而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可靠,一大原因就是企业精神中普遍存在的完美主义。   对德国企业来说,质量是天大的事情。一旦质量出问题,会直接影响品牌形象,损失无可估量。曾经看过一部介绍德国质量检测的电视纪录片,一个小小的自行车铃铛,竟然需要经由自动检测装置上万次拨弄都不会坏,才算质量过关。前段时间,德国某品牌婴儿奶粉多地脱销,但奶粉生产企业告诉笔者,他们不会迅速加大产量,因为奶粉质检共有300多项指标,新增生产线需要按部就班以确保质量。   除了质量追求完美,德国大量被称为“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还注重追求技术的完美。他们“勿以事小而不为”的经营理念、在众多不起眼领域对尖端技术的完美主义追求,被认为是德国实体经济长盛不衰的秘密武器。   前些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曾引起德国企业界热议。有的德国企业家心怀忧虑:中国在机床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第一,其他产业也会跟进。德日企业仅仅捍卫自己金字塔尖的地位够吗?是否需要为迎接中低端产品的冲击未雨绸缪?   但与此同时,也不乏德国企业家认为,没必要因此恐慌。中国出口第一又如何?目前国际高尖端产品有多少是中国自主研发?一名德国太阳能电池板涂层设备制造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他们会确保自己对华拥有5年左右的技术领先优势。   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等红利还能承载中国经济发展多久?技术上“拿来主义”取得的后发优势是否滋生了得过且过的创新惰性?“够用主义”心态是否阻碍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处在产业金字塔尖的德日企业犹自居安思危,国人恐怕也应对“够用就行”的心态进行深刻反思。(转载:班玮《中资企业应学德企的完美主义》)

(0)

姚文嚼字2014-05-05

迈克尔•扎库尔曾就中国知识产权和创新给《福布斯》撰文,文章名称是《盲目模仿的中国仍令外企头痛》。 几乎任何一个在中国做生意的人都能讲出一两个中国盲目模仿的段子。作为一名与中国打交道的律师,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一家专门收美国企业的钱,声称帮他们在中国注册商标的“法律公司”。当然,付了钱,任何事都不会发生。 扎库尔认为,抄袭在中国非常猖獗,这既伤害外企也伤害中国自身。对此我98%同意。 下面说说我不太同意他的: 中国是在疯狂地抄袭,但不像很多国家那么严重,而且情况在缓慢好转。抄袭在全国各地都有,我事务所的客户有根本不担心抄袭的(比如飞机制造商,不是零部件,是整个飞机),也有需要时刻担心抄袭的(如服装制造商)。 中国抄袭的严重程度依城市和城市里执法力量的严肃程度而定。 抄袭也有很多种。那种人人都看得出为假的10美元“古琦包”不像假药或假飞机零部件那么严重。中国明白这个。 外企并非没有责任。如果他们不在中国登记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与中国合作者签订周密的合约,那他们没理由抱怨。 中国的知识产权备案系统在改善(比如新商标法可能增加商标保护),法院也对侵犯知识产权者愈发严厉。所以总体来说,事情在变好而不是变坏。(转载:丹•哈里斯《中国是山寨大国,也对也不对》聂晶译)

(0)
1 6条信息

董配永2015-12-02

当今中国,要当个“合格的”消费者,恐怕“难于上青天”,这是个绝非高情商、高智商就能企及的境界,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机关算尽的营销,无处不在、陈仓暗度的“潜规则”,即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蒙被骗被坑被害。谁敢说这些年在商品交易中没遭遇过假冒伪劣?“被人卖了还高兴地替人数钱”者,恐怕也不在少数。今天本版刊登的几封来信,尽管只是“冰山一角”,却仍令人义愤填膺:岂能任由制销“戏法”如此愚人害民?市场经济本应是信用经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交易、买卖的前提。但对中国的消费者而言,目前这依然是种奢望。特别

(0)

张雨浦2015-10-28

对于好企业、大企业来说,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山寨文化已成为阻碍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因素。 什么是山寨文化?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企业看到别人的好东西,不管是好的产品还是好的模式,就照搬照抄,乐于做山寨;消费者图低价、图实惠,而忽视质量、忽视服务,愿意买山寨、用山寨;政府部门立法不严,执法不力,无异于在推山寨、助山寨。 现在国内的山寨技术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山寨文化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比如,米兰家具展还没结束,国内已经传回照片、做出仿制品了。 对于山寨现象,我们的立法、监督、执法还不够,没有让盗版、侵权、假货得到应有的处罚。中国公开审理的专利侵权案件的平均判赔额只有8

(0)

鲁馨2014-09-25

企业都很重视品牌,而品牌的价值体现在消费人群的广度和深度上,广度在于购买的人群及地域范围,深度则体现在消费者的忠诚,消费者重复购买的次数更能决定品牌的价值。广告做得好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次购买,但要重复购买还要靠产品的品质以及对消费者的诺信。 品牌首先应当是个注册商标,否则被别人注册了,就得换名称,这个道理现在的企业一般都懂。法律对注册商标有最低要求,就是必须保证质量,否则该商标将被撤销,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商标被撤销的案例已经现实发生过。品牌是有品位的牌子(商标),这个“品”是产品的品质,这个“品”也是企业的品德,显然品牌比普通商标要求更为高些。企业公然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生产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